浅议语文教学中审美环境的营造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knif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证明,缺少一个富有诗意的审美环境,就不可能有学生人格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富有诗意的审美环境,以塑造学生的人格。
  
  一、善于创设出特定的教学情境
  
  从体裁上看,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有凝练、含蓄之美;散文有清越、隽秀之美;戏剧有动作、对话(唱词)组成的冲突美;小说有人物、环境、情节构成的整体美;议论文有严谨、缜密的逻辑之美,等等。从内容上看,有的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的歌颂了英雄人物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有的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真挚、无私的友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那些反映健康情操和美好心灵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以塑造学生的人格。
  
  二、转变提问方式,进行有效提问
  
  学生在学课文尤其是学习一些经典之作时,思想上往往是困惑迷茫的。他们常常不知道作品好在何处,应该学习与借鉴什么。即使偶尔有一些体验与感悟,也往往是凭借直觉,无法从理论上加以阐释,也无法用语言加以表达,处于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从认识论上来说,远远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而从教师方面看,能有效地引领学生直切文本主旨,让学生在心灵上有所触动、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有所提高的,倒不是什么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是一些精当的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提问。实践证明,切合学生与课文实际、引人深思的教学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情感的波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进行有效的提问。
  
  三、增加课堂形式的多样性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形式应具有多样性,不能拘泥于“一对多”的简单讲授方式,应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组织讨论、加人互动元素等,通过诱导、唤醒,鼓励学生自觉自愿参与,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荷塘月色》一文时,可制作这样内容的课件:优美而典雅的名曲,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加上优美清新的画图和一目了然的内容图解,还有教师画龙点睛的评析,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感受现代信息技术魅力的同时,又体会到了《荷塘月色》中的意境之美、情趣之美和人性之美,学生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是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
其他文献
多年的班级工作管理经验告诉我,班主任应该做到“三个到位”,即思想意识到位、组织管理到位、情感投入到位,从而为班级建设、班级健康发展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思想意识到位    所谓思想意识到位,是指为了实现教育培养的目标,班主任对班级将要形成的班风、学风要有全面设想和既定目标。同时,班主任还要主动引导学生为实现目标而积极规划,努力实施。  为此,班主任要认真处理好班级的每一个“第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传统农业受到了严重冲击,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文章从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指出了农村产
朗读教学虽延续至今,但在实际教学中却被慢慢淡化,其重要性体现不够。因此,关注并调节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策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朗读的目标应明确、具体    教师在朗读前应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或目标。在学生初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对于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对于美读,不仅要求学生读准语音、节奏和语调
通过坐标变换得到了带电球对称蒸发黑洞的视界面位置和视界温度;利用改进的brick-wall方法--薄膜模型计算了这类黑洞的自由能和熵,发现这种黑洞的熵等于它外视界面积的1/4;探
主要探讨了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0、10、20、30、40、50、60mg/L)的苯酚后,培养单细胞微藻(塔胞藻)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发现,苯酚对细胞繁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当苯酚
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借助于词汇进行的,人类的思想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的词汇,是构成短语及句子的基本材料,也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一般来说,一个人掌握的英语词汇越多,他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越强;运用英语的能力越强,反过来也会促使他更多更快地丰富自己的词汇。由此可见,词汇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多年来,很多英语教
源于生活又反映社会生活的民间绝技,不仅仅是一种独特的超凡技艺,而具有因长年文化积淀而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内容上,都给人以特有的文化之美感,并对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