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汉末年,由于长期腐败苛刻的统治,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非常严峻的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奴婢数量激增,大量流民无家可归……这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断激起民众的反抗,但西汉政府无力解决,这也是王莽能够代汉建立新朝的原因。王莽代漢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史称“王莽改制”。
首先是针对当时社会上最为严峻的土地兼并与奴婢问题,王莽实行的改革措施是实行“王田、私属制”。所谓“王田”,就是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改称“王田”,并废除土地私有制,不允许进行土地买卖;而“私属”,就是将奴婢称为“私属”,以杜绝买卖奴婢。
其次,针对其他的经济问题,例如物价飞涨等,王莽也实行了“五均、赊贷及六筅(管)”改革,以此来限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盘剥,制止高利贷者的猖獗活动。
同时,为了稳固新朝的统治根基,王莽也实行了一些政治上的改革措施,他根据儒家经典,更改裁撤或者新设了许多官职,同时对庞大的西汉刘姓宗族进行打压。
由此可见,王莽实行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改革措施,是为了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与稳固统治,而且从其采取的措施来看,的确是切中时弊,很有眼光。但为什么王莽与他的改革会在新朝的覆灭中被一起埋葬了呢?
首先,王莽的改革举措不切实际。就拿他的“王田、私属制”改革举措来说,他的本意是为了解决严重的土地兼并和奴婢激增问题,但他盲目轻信“井田制”,一次性地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进行分配,还禁止奴婢买卖,这和当时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趋势是相悖的。虽本意是好的,但他极大地触犯了地主阶级等集团的利益,不光民间不答应,就连王莽朝廷的官员也一致反对,结果这个改革措施实行不到几年,就在一片反对声中被迫取消。
其次,改革混乱,朝令夕改。王莽为了稳固新朝统治根基,仿古进行官职改革,但改革的结果是,官职越改越乱。同时,王莽还对货币进行改革,但他改革的结果是乱发货币,造成了币制混乱,原本是为了稳固经济的举措,在他不现实的改革下反而是弄得经济混乱,以致民不聊生。此外,他还喜欢针对地名进行改革,结果也是越改越乱,弄到最后很多官员都搞不清法令的具体标准是什么了,这肯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第三,用人不当。王莽的很多改革初衷都是好的,而且有些措施也很现实,但结果他本人刚愎自用,以致用人不当,导致矛盾更加激化。例如,当时流民众多,进入首都地区的流民就有数十万人,王莽下令对其进行赈济,但官吏却大肆贪污,以至于饿死了大部分流民,面对王莽的质疑,他们竟然导演了一出“民富殷实”的假象给王莽看,王莽还信了。如此,怎能不失败?同时,在面对少数民族问题上,王莽也很不明智,轻易挑起战争,以致兵戈不息,再加上天灾不断,催发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使得新政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
首先是针对当时社会上最为严峻的土地兼并与奴婢问题,王莽实行的改革措施是实行“王田、私属制”。所谓“王田”,就是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改称“王田”,并废除土地私有制,不允许进行土地买卖;而“私属”,就是将奴婢称为“私属”,以杜绝买卖奴婢。
其次,针对其他的经济问题,例如物价飞涨等,王莽也实行了“五均、赊贷及六筅(管)”改革,以此来限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盘剥,制止高利贷者的猖獗活动。
同时,为了稳固新朝的统治根基,王莽也实行了一些政治上的改革措施,他根据儒家经典,更改裁撤或者新设了许多官职,同时对庞大的西汉刘姓宗族进行打压。
由此可见,王莽实行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改革措施,是为了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与稳固统治,而且从其采取的措施来看,的确是切中时弊,很有眼光。但为什么王莽与他的改革会在新朝的覆灭中被一起埋葬了呢?
首先,王莽的改革举措不切实际。就拿他的“王田、私属制”改革举措来说,他的本意是为了解决严重的土地兼并和奴婢激增问题,但他盲目轻信“井田制”,一次性地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进行分配,还禁止奴婢买卖,这和当时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趋势是相悖的。虽本意是好的,但他极大地触犯了地主阶级等集团的利益,不光民间不答应,就连王莽朝廷的官员也一致反对,结果这个改革措施实行不到几年,就在一片反对声中被迫取消。
其次,改革混乱,朝令夕改。王莽为了稳固新朝统治根基,仿古进行官职改革,但改革的结果是,官职越改越乱。同时,王莽还对货币进行改革,但他改革的结果是乱发货币,造成了币制混乱,原本是为了稳固经济的举措,在他不现实的改革下反而是弄得经济混乱,以致民不聊生。此外,他还喜欢针对地名进行改革,结果也是越改越乱,弄到最后很多官员都搞不清法令的具体标准是什么了,这肯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第三,用人不当。王莽的很多改革初衷都是好的,而且有些措施也很现实,但结果他本人刚愎自用,以致用人不当,导致矛盾更加激化。例如,当时流民众多,进入首都地区的流民就有数十万人,王莽下令对其进行赈济,但官吏却大肆贪污,以至于饿死了大部分流民,面对王莽的质疑,他们竟然导演了一出“民富殷实”的假象给王莽看,王莽还信了。如此,怎能不失败?同时,在面对少数民族问题上,王莽也很不明智,轻易挑起战争,以致兵戈不息,再加上天灾不断,催发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使得新政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