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大理人口知多少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10年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大理白族自治州总人口345.6万。回眸漫长的历史,二千年以来,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地区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远古就有人类活动
  
  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这些遗址遗物的发掘,证明远在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的祖先居住。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史前文明。
  据人口学家估计,秦始皇灭六国之初,秦朝的人口约有4000万左右。秦朝的疆域远没有包括今天中国的全部领土,但秦朝以外的区域当时大都人口稀少,目前尚未发现有价值的人口史料,无法进行估计。所以,在汉朝以前,大理地区的人口难以考证。
  
  汉朝约有20万人
  
  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四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属永昌郡,蜀汉时期分属永昌、云南2郡;晋朝时分属宁州的永昌、云南2郡,刘宋王朝时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南齐时期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永昌郡。
  东汉设置正式行政区的人口有6000万人。根据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第1卷记载,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永昌郡8县的人口密度为6.87人/平方公里,按这个数据,以现大理白族自治州行政区划面积29460平方千米估算,大理地区总人口20.2万人,人口十分稀少。
  隋唐宋元明时期缓慢增长
  隋代,大理地区属昆州,地区总人口没有什么变化。
  西洱河(洱海)周围是一个中心地区,这里居住着被称为河蛮的农业部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洱海地区置有“八州十七县”,公元664年,改属姚州都督府。8世纪30年代,洱海地区“六诏”中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公元738年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建立了南诏国。南诏是奴隶制政权,国境包括今日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西藏、越南、缅甸的部分土地。公元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亡。公元609年——公元775年,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以此回溯估算,公元738年,皮罗阁建立南诏国时,大理地区总人口23万人。
  公元927年,大理地区又先后建立了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的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公元755年——公元1210年,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6‰,以此估算,公元937年,大理地区总人口31.6万人。大理国社会经济较南诏国时有较大发展。农业生产已和四川资中、荣县相差无几。畜牧业颇为发达,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广西。手工业很兴盛,冶铁业水平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宋嘉定三年(公元1210年),大理地区总人口达48.9万人。
  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政权,建立云南行省。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达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奠定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元代,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区设立了上下二万户府。公元1274年,改设路、府、州、县,大理地区分属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公元1210年——公元1341年,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3.6‰,以此估算,公元1341年,大理地区总人口30.4万人。
  明代后期,中国人口接近2亿,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口数。明代末年,在战争、瘟疫和灾荒的打击下人口锐减。明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公元1344年——公元1630年,云南人口保持在240万人没有变化,以此推测,大理地区总人口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清代中期约有124万人
  清代前期,长时期的和平使中国人口从明代末年的1.53亿增加至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4.36亿,学术界称之为“爆炸式”增长。清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隶厅。清代的户口调查并不完备。直到清代中期,仍有许多地区的人口呈空白状。《嘉庆一统志》的解释是:“向因蛮民杂处,未经编丁。”大批少数民族人口此时仍是中原王朝的编外人口。基于此,清代中期大理地区人口仍无准确的数据。据载,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大理府人口74.8万,人口密度47.7人/平方公里,依据1955年大理地区人口密度适当修正后估算,大理地区人口123.7万人。
  清代后期人口锐减
  公元1856年,大理地区总人口已达160万人,达到了一个高峰值。清代后期大理地区人口锐减,主要的原因一是鼠疫大流行,二是爆发各民族反清战争。
  18~19世纪云南鼠疫流行,以大理地区为例,乾隆后期,大理府因鼠疫流行死亡人口达14.8万人。据《邓川州志》载:“乾隆五十二年丁末……大疫,死者以万计,野无人烟”。咸丰、同治年间,大理府爆发新一轮的鼠疫流行,疫死15.1万人,蒙化厅疫死4万人。这一时期,以大理府为中心,杜文秀领导各族民众反清起义,大理政权成立后,起义军先后攻陷云南53座城池,占全省的大半。公元1872年十一月,清军围攻大理,杜文秀服毒就义,大理沦陷。次年五月,大理政权灭亡。据笔者研究,公元1856年——公元1873年,各民族反清起义战争期间,大理地区人口损失30.5万人。其中,鼠疫导致约20万人丧生,战争、饥荒、难民外流等导致10.5万人口损失。公元1873年,大理地区人口锐减为129万人。
  民国初年有121万人
  


  各族民众反清战争结束后,鼠疫向周边扩散,构成全省范围内的一次大灾难。民国《大理县志稿》载:“郡城(大理)克服后,大疫迭兴,兵革甫息,疫病频仍,死亡狼藉,惨于血刃。”
  清宣统年间,国民政府组织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口清查。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云南将全省人口汇列表册咨送民政部。据有关资料,公元1910年,大理府总人口72.9万,以此估算,大理地区总人口为120.6万人。
  民国初年,大理地区的城镇已初具规模。据民国初年的调查统计,太和县总人口数为99822人,太和县城区(今大理古城)男女人口总计19225人。公元1895年时,法国奥尔良王子在云南探险游历,对大理城有些了解,他在日记中写到“大理约两万人”。这与民国初年的调查统计基本吻合。为后人了解当时的城市发展和进行研究提供了可信依据。
  公元1913年,大理地区属滇西道。公元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大理地区设祥云、弥渡、宾川、凤仪、蒙化、大理、永平、云龙、漾濞、邓川、洱源、剑川、鹤庆13县。20世纪40年代后期,云南省政府在大理、蒙化、鹤庆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总体上,民国年间,大理地区人口增长较快。
  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160万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辖下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市。
  1955年,大理地委筹备建州。根据《大理地委关于建立大理白族彝族自治州的初步意见》,1955年,大理地区总人口为160万人,其中,白族521461人、彝族207058人、回族26028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33.4%、13%、1.6%。1956年,云县、缅宁、顺宁3县划归临沧专区,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专区。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州府。1956年—1980年,随着卫生工作的进步和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自治州人口高速增长,1980年全州总人口达266万。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后,才逐步实现了人口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
  
  【作者简介】马诚,1972年生,男,回族,云南漾濞人,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大理州政协。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代表性著作:《杜文秀传》。
  
  责任编辑 彭琼瑶
其他文献
巡航执法检查向常态化转变为渤海海域的石油勘探开发织就了安全之网。在未来,海上执法队伍将同石油企业一起,就保护海洋环境并合理开发达成良好的合作共识。 Cruise law enf
期刊
一改过去按“破坏面积”收费的方式,陕西省政府在水土流失补偿费上率先采取按“企业产量”征收的办法,这一举动将给省内各油气企业带来极大的影响。 A change in the past b
无论是谁当家,俄气公司的大政方针不会改变,俄罗斯政府牢牢掌控国家大型能源公司领导权的基本国策不会改变。 No matter who should be the leader, the general policy of
物业管理区域内水电费的代收代缴、环卫部门强制物业管理公司交缴垃圾处理费、保安公司对物业管理公司的保安管理归属和强制买卖保安制服等问题一直是困绕物业管理行业的热点
就在贸易商们盘算着低价优惠出货时,6月30日发改委突然宣布上调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600元.rn这是一次意外的调价,市场对调价预期已明显回落,这是一次颇有争议的调价,发改委被
[本刊讯]2002年1月10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渔业专业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渔业厅(局、处)、海区渔政局、有关渔业院校、渔业企业和农业部系统在京的行政事业单位、中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是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过长期交流与交融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其自身具有一种强大而坚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在自身
一个月内两次上调油价,这在我国成品油价改革过程中尚属着次.如此高的调价频率,再加上不景气的国内市场需求,此次调价自然备受关注,也受到一些人的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