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与换电模式定价及投资策略

来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虑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充电与换电模式的不同价值偏好,以电动汽车制造商和换电站投资商为视角,构建三方博弈决策分析模型,揭示充电、换电模式下电价与投资均衡的机理。通过引入投资商的投资建设水平,构建由充电汽车制造商、换电汽车制造商和换电站投资商三方组成的3级斯坦科尔伯格模型,得到电动汽车充电与换电模式的最优定价及投资策略。对影响电动汽车市场需求、充换电模式的最优定价及最优投资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换电汽车制造商与投资商合作与否对换电站的投资建设水平及充电与换电模式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换电汽车制造商和
其他文献
17-4PH钢涡轮轴经固溶时效处理、机械加工成型和镀硬铬工艺后的磁粉探伤检测时发现其端面有荧光磁粉显示存在缺陷,采用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观察、硬度和残余应力测试、磁粉探伤检测等方法,结合工艺生产过程的排查结果,对缺陷性质及产生原因进行了诊断,通过工艺试验研究确定工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17-4PH钢涡轮轴端面荧光磁粉显示的缺陷是微裂纹,该裂纹是在镀铬工序中产生的氢脆裂纹.涡轮轴硬度偏高,残余应力偏大是产生氢脆裂纹的主要原因.采用430℃保温1 h的欠时效处理工艺方案可以适当的降低17-4PH钢
交通信号控制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信号配时优化作为一项投入规模较小、效果较为明显的交通治理措施,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应用交通信号控制的国家,对其交通信号配时实践与技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综述了美国交通信号配时的技术特点、工作流程、主要配时工具以及近期研究动向。首先,将美国交通信号配时的技术特点归纳为3点,即配时参数定义自成体系,强调感应控制条件下的信号协调和采用“环栅相位结构”表示配时方案。其次,依据“结果导向”式的信号配时步骤归纳了美国信号配时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热处理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为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 为我国高校金属材料工程“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2021年10月12—16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在江苏苏州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举办了第15期高级研修班.
期刊
车辆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交通运输系统将发生深刻变革。本文聚焦于自动驾驶技术对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影响,综述自动驾驶特点下交通数据采集与管理手段、土地利用、停车需求、交通供需、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网络布局等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从规划的角度出发,实现对自动驾驶环境下交通运输系统的再认知,总结自动驾驶环境下交通需求预测、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等新的交通规划方法与技术。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再认知发现:在自动驾驶环境下,交通数据具有细粒度、高鲜度的新特点;土地利用模式将发生
动态交通分配(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DTA)理论是智能交通系统中最重要的关键技术基础之一,也是当前交通科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其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离线的交通规划及政策评估和在线的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本文首先回顾了DTA理论50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其次介绍了DTA问题的两个基本构成:出行选择准则和交通流传播模型,指出这两个基本组成部分通过走行时间函数(或阻抗函数)来关联,并总结了DTA问题中主要的出行选择准则、主要的交通流传播模型、重点关
为满足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等应用场景对交通分配多样化的需求,结合目前交通分配方法族谱中的众多模型与方法,本文构建能够满足族谱中所有交通分配特征的一体化交通分配技术框架,提出交通网络交通分配一体化技术体系,并将该体系嵌入交通分析平台软件“交运之星-TranStar”中。该技术体系包括:“模型关键参数”“交通阻抗函数”“交通网络交通分配基础模型与快速算法”3部分模块组合的分析模型一体化;面向步行、自行车、机动车及公共交通等多模式交通网络的分析对象一体化;针对城市土地开发,交通网络建设,交通管理控制,公共交通系
随着轨迹收集技术与数据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辆行驶轨迹被采集并用于交通流研究。车辆轨迹数据主要包括车辆运行的位置与时间等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推算出车辆的速度、加速度及其与前车之间的空间和时间距离等驾驶行为参量。通过研究轨迹数据可以揭示车辆自身的运行规律,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道路环境对车辆的作用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宏观、微观交通流现象,因此,轨迹数据研究受到日益重视。本文简要回顾了与轨迹数据收集相关的历史,介绍了自然场景下采集的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NGSIM
为识别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移动遮断影响下的小客车驾驶行为,通过无人机拍摄和图像处理提取车辆轨迹数据,根据车头时距、小客车横向位置曲线斜率的阈值标准,标定小客车的跟驰、换道和超车这3种驾驶行为类别;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小客车驾驶行为特征参数进行筛选和降维,获取识别模型输入变量;运用网格搜索算法确定核函数最优参数组合,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货车移动遮断下小客车驾驶行为识别模型。以云南省典型山区双车道公路为例,多维度分析货车移动遮断下的小客车驾驶行为特性,并对识别模型进行训
可交易出行路票作为近年兴起的交通需求管理新思路持续受到学者的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结合2016年以来利用可交易出行路票进行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从可交易出行路票的公众接受度、出行管理建模分析以及基于组合手段的交通管理机制研究等3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和分析。研究表明:5年前关于可交易出行路票的研究主要围绕可交易出行路票的理论建模或仿真分析展开;近5年来面向可交易出行路票的理论研究更加宽广和深入,面向应用层面的研究也更加受到关注。然而,现有大多数研究仍缺乏从实际应用的可实施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在此
城市交通系统中,由于供需时空不匹配,在一些瓶颈点前会产生较严重的拥堵排队现象。虽然出行者最终都能完成出行,但是在瓶颈点前的拥堵和排队给出行者带来了额外的等待时间。理想情况下,如果每个出行者都按照其实际通过的时刻到达瓶颈点,就可以减免在瓶颈点前拥堵和排队产生的等待时间,即把在途拥挤排队时间转变为在家等待时间,而这两类时间的价值在出行广义费用函数中有较大差异。在传统交通系统中,由于缺乏信息指引,出行者只能依靠在路上排队获得瓶颈点的通行权。随着即时通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可通过技术手段事先为出行者排好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