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为马,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有着较强的科学性和人文性,学起来并非易事,更何况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作者在日常的教学探索中,尝试以趣为马,就如何开展历史教学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作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以趣为马”,这里的“马”指的是动力,通俗地说,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我们教学的“发动机”,以提高教学效率。要上好历史课,提高教学效率,不妨从“趣”入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工夫,调整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适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可以从教学的趣味性上深挖掘,在历史教学中加入一些新颖、活泼、具有青春色彩的教学元素,如时尚元素、互联网元素、流行音乐等,通过这些学生喜欢的生活元素,增加历史课堂吸引力,让历史教学更加贴近他们的实际,更加生动有趣。本文的教学探索正是笔者在日常历史教学中的探索,旨在以趣为马,推动教学。
  一、取经生活,丰富内容,增加趣味
  生活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教学素材,特别是在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中,只有还原最真实、生动的生活情境,才能让学生增强情感体验与加深认识。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善于从生活中取经,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元素,并巧妙地将这些生活元素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时,考虑到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围绕“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而展开的,因此为了深入地探讨“抗日”这个话题,笔者借助了电视中随处可见的“抗日神剧”。课堂伊始,笔者便播放一小段热播抗日剧《亮剑》中的精彩片段,从李云龙机智风趣斗青木的情境,以轻松的方式将“抗日”这个严肃的话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
  二、巧解历史,增强互动,促进理解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总有这样的困惑:历史的时间跨度那么大,我们中华历史就有上下五千年,别说学生,就连教师都难以理解,要让学生掌握谈何容易。这个时候能否以数学一题多解的思路巧解历史呢?如从结论到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结论入手,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编演历史情景剧,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将历史故事搬上课堂;在单元复习中开展知识竞赛,以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的竞赛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时,讲授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爱国壮举后,笔者并未急着照教材的顺序继续说鸦片战争,而是以倒叙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了签订《南京条约》的相关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这个视频与教材的内容自己提出问题。比如中国政府和谁签订了《南京条约》?为什么会签订《南京条约》?要求学生在发现、提出问题的同时,尝试从教材内容中寻找答案;或者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尝试自己先解答问题。遇到解答不出来的难题,可以做好记录,在汇报交流的时候再提出。这种由结论到问题的方式,可以增加探究的趣味性,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小组“先学”活动。
  三、历史评书,搭建平台,促进掌握
  评书,又称说书,是我国传统口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尤其在《百家讲坛》栏目火了以后,评书更受喜爱。如果将评书应用于历史教学,不仅能让二者交相辉映,而且对于活跃历史教学形式、增添教学趣味性大有益处。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就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丰富多彩的历史评书平台,让学生学习评书艺术家以“说”“评”的方式,说说自己对历史现象、历史故事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比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女皇武则天”的内容后,笔者布置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就“女皇武则天”的功过是非开展一个历史评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并参考一些历史材料,甚至是影视作品,比如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将小组意见进行整合,形成评书稿,选派代表以评书的方式,为大家呈现出来。接到这么有趣的学习任务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展示环节中,笔者发现各个小组都下足了工夫,有的小组还借鉴了说唱结合的方式,为大家呈现了小组的活动成果;有的小组还创造性地以吉他代替传统的快板、三弦等,真是趣味横生。
  总之,兴趣无疑是学习最好的内在动力,只要教师立足学生、立足教学,善于从他们的生活中寻找兴趣点,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学生一定能够以趣为马,快马加鞭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并不断进步。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近年来,情境教学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同时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之所以这种教学方法会取得如此大的成效,主要是因为这种情境教学法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选取情境教学法中的一种方法——生活情境的创设展开论述。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创设生活情境。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  多媒体进入高中政治课堂后,
[摘 要]随着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日益微妙,以学定教、师生互动正成为新的教学趋势和目标,尤其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对“师生”双向思维互动的需求更加迫切。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理解及教学经验谈谈相关看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 双向思维互动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传统的高中英语存在三点缺陷:
高效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化以及学习形式和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借助一定的生本教辅资料开展高效学习,在此背景下,生本教学资源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辅助学习的作用,生本教学资源的开发显在化,直接化。而在为期仅一年的高考备考中,开发符合学情的生本教材有助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树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和方向,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一、高考備考复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1.盲目性、无序性。在这一环节学习时产
文字起源于劳动生活,后经历代劳动人民的磨洗和文人的整理,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就像一颗镶嵌在中华大地上的璀璨夺目的明珠,它照耀着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中华儿女;它照亮了丰富多彩、斑斓绚丽、涵义含蓄的中国文化;它催发了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一朵朵奇葩。我由衷地赞叹我们的祖先聪明智慧,留给我们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但能使我们增长知识,能掌握建设
[摘 要] 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如果能抛弃功利主义真正从人文的角度来细读文本,才能洞悉作者之心,获得自然而真实的审美愉悦,以此为前提的教学活动方能自如而又有启发性。  [关键词] 细读文本 审美愉悦 爱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16  教授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很多年,原来仅仅解读出“爱”字便觉得实现了教学目标,逐渐
[摘要]在课改过程中,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成为英语教师的自觉意识,包括教学设计的完美、课堂教学的紧凑、教学任务的完成等。教师课堂“表演”的肤浅和学生课堂“表现”的僵化提醒我们应还原课堂教学的真实和自然,强调课堂教学评价的本真。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表演课堂表现完美真实自然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52  江苏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
语文教师最怕的也是最头疼的事是批改作文。一次作文过后,教者除了备课、上课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全埋在作文堆里。既要批,还要改。批得是头昏眼花,改得是精疲力竭。可是大多数学生们对教师的劳动,并无多少领情,他们只是关心作文的分数。至于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在哪里,今后作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大多数学生很少关注。要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减轻教师的负担,可以尝试换一种方法批改作文——让学生
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发现,任何一堂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学生充分参与其中的课堂。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关注到学生这一群体。  一、鼓励学生预习自学  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要鼓励学生在教学开始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自主开展自学活动。这样的一种教学引导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还可以有效地让学生逐步地意识到自身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摘要: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与政府自身能力的不断弱化,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社会组织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力量,它的建立及其功能的完善是解决政府无法充分满足民众服务需求问题、消解政府服务体制面临困境的有效出路。N镇政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案例表明,社会组织对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有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抑制和阻碍了社会组织的成长与发育。
《抗日战争》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是中国抗争史的重要一课。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构建抗日战争的知识体系,领悟历史更有助于学生理性分析中日关系,提升爱国情感,理性爱国。基于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及作用,笔者以教材课标为依托,结合时政及学生认知水平,大胆整合教材,创设多维情境,突出主题教学,精心设计“主题问题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与分享学习成果,真正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