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tch、Smo和Gli1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20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20只)、二甲基苯并蒽(DMBA)组(90只)和环巴明治疗组(90只)。通过胰腺被膜下直接置入DMBA方法诱导胰腺癌模型。环巴明组在置人DMBA后每天腹腔注射6.25 ml/kg 体重环巴明溶液。4个月后处死大鼠,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中Ptch、Smo、Gli1的蛋白表达。结果 DMBA组胰腺癌诱发成功率为57.5% (46/80),诱发的肿瘤最大径为0.5~>2.0 cm;环巴明组诱发成功率为17.1% (14/82),肿瘤最大径为0.5 ~2.0 cm。两组胰腺癌发生率及肿瘤大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MBA组胰腺癌组织中Ptch、Smo及Gli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6%、73.9%和65.2%;环巴明组分别为50.0%、42.9%和28.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的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无Ptch、Smo、Gli1阳性表达。结论 较大剂量DMBA置入胰实质内可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胰腺癌发生率;胰腺癌组织Hedgehog信号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环巴明能抑制Hedgehog信号蛋白表达,进而抑制胰腺癌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