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的基本写法有几种?

来源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l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来说,日记常见的基本写法有两种:一种是略记,另一种是详记。现在我们就以中外名人的日记为范例,来说明问题。
  (1)略记。这是种纲要式的备忘录。它只是简略地记录当天发生的最主要的事情,以备日后查用“录以备考”是日记的基本功用,而备忘式的略记也是日记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收在《鲁迅日记》中的日记就写得“很简单”,写的是“信札往来”,“银钱收付”,“以便检查”。这种日记主要是备忘,均采用略记的格式。请看他在1935年4月17日的一篇日记:昙。上午得西谛信。午译《俄罗斯童话》全部讫,共十六篇。下午得唐信。晚生活书店邀夜饭于梅园,同座9人。得《译文》二卷二期稿费二十七块六角。
  这篇日记所记的,有天气、得友人信、完成童话作品的翻译、应邀赴宴、得稿费等。显然,这是备忘式的日记,是略记。这篇略记式日记的特点是:①文字简洁。全篇日记只用了57个字,主语“我”均被略去。甚至还用了文言词“讫”。②略去详细内容和具体过程。比如同桌聚餐的9人都是何许人,在餐桌上的谈话情况、内容也都一概略去。③按当天时间的先后顺序,只是三言两语地记下当天主要事情,不加任何描写、议论和抒情之类的内容。由此看来,鲁迅先生的这类日记内容丰富,其特色是客观地记述自己生活经历中的人物和事件,一般不做主观的议论和评价。文字简短,记述扼要。从上述这篇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日记的这一特色。
  采用略记方式写日记,可以起到备忘作用。如果坚持下去,在培养自己对生活的认真态度,避免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疏漏等是有好处的。但由于它太简略,对于青少年练写作则无多大意义。它用适用于事务、头绪较多的情况,适用思想成熟的中老年人。
  (2)详记。即较为详细具体地记录下生活中有意义的场景、人物和事件。
  如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在1934年7月上旬,沿平绥路旅行时写下题为《云冈》的游览日记也是属于详记式日记。在日记中,作者记述了她游览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详细情况,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先写早晨,遍探各窟,其中把她感兴趣的译经楼和两处刻石放在突出地位。午后,有机会看到刚打开的东边数窟,引起作者兴趣,也更有记录下来的价值。她从打石窟的人,打开办法,参观方式直到窟中所见,都做了比较具体详细地记录。下午由于天气变化,引出了“如在河内乘车”的场景,这段经历更不寻常。特别是作者由此产生的联想,推断出到处看见镇水牛像的原因,以亲身经历的事实来证实自己的推断。晚饭品尝了山西名酒的滋味,对作者个人也是件有意思并直提回味的事,当然要记录下来。晚饭看电影,内容是抗战时事和重要人物活动片,当然有记录的价值。总之,作者的《云冈》日记着重记叙了她参观石窟时的情景。作者的活动,对于她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作了详细具体的记录。
  通过以上对名人日记的分析,我们可以领悟到:采用略记或详记,这与所记内容、作者写作目的是有很大关系的。内容重要,有意义与价值,则需要详记;内容一般,只求备忘,则可略记。当然,这两种写法也可结合运用。如果我们把略记与详记这两种基本写法来加以比较的话,那么从锻炼文字表达能力,从对练笔的效果来看,略记不如详记的效果来得显著。
其他文献
袋dài鼠shǔ先xiān生shenɡ没méi有yǒu名mínɡ字zi,  直zhí到dào他tā有yǒu天tiān被bèi叫jiào做zuò爸bà爸bɑ。  那nà个ɡe叫jiào着zhe“爸bà爸bɑ、爸bà爸bɑ”的de小xiǎo家jiā伙huo,  趴pā在zài妈mā妈mɑ的de口kǒu袋dɑi里li,  做zuò鬼ɡuǐ脸liǎn,伸shēn舌shé头tou。  妈mā妈mɑ的de口k
期刊
听说京城里最近有一名神射手。  据说百发百中呢!  哼,我才是天下第一!  我们比试比试,看看谁才是神射手。
期刊
4月10日 晴  在我记忆的沙滩上有许多贝壳,今天,就让我拾一颗最迷人的讲给你听。  记得有一次我过生日,妈妈送了我一对珍珠鸟,我都快乐疯了!心里窃笑了一下,“嘻,还是妈妈了解我。”  我这一对珍珠鸟长得可漂亮了。俗话说,杨贵妃以胖为美,这对鸟儿也是这样,雪白而滚圆的身体让人有种想咬上一口的冲动,一对未成形的翅膀时时摆动着,似乎有种要飞上蓝天的欲望。一对黑豆大小的眼睛,黑亮黑亮,如涌泉般清澈,以及
6月12日 晴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班的小朋友就开始退乳牙了,可是我的牙却纹丝不动。  在我升入二年级以后,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下面的牙齿有一颗开始松动了,一咬东西就痛,我想,我的乳牙马上就要“下岗”了。可奇怪的是,我新长出的牙齿却很是“谦虚”,它没有从乳牙的下面顶,而是规规矩矩地长在了乳牙的后面。没办法,眼看新牙越长越大,可乳牙就是不肯“让位”,于是,姥爷一钳子就把它给拔掉了,害得我大哭了一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