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作文教学初探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hen113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性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从具体到一般,自主发现写作活动的本质规律的教学过程。本文对研究性作文如何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作文;研究性作文教学
  一、研究性作文教学
  研究性作文教学是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融为一体,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自主探究、发现写作活动的本质规律,训练写作思维,促进作文知识的构建和作文技能的形成;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解决写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最终实现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标。
  二、研究性作文教学的程序
  指导学生写研究性作文,可以按以下四步进行:
  (一)确定研究课题
  本阶段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一般可以是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指导学生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可以是全班共同研究一个课题,可以是一个小组合作研究一个课题,也可以是个人单独研究一个课题,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
  (二)自主探索研究
  在确定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体验和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
  1.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调查等获取材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学会判断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独家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例、有逻辑地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要反思所得结论是否充分回答了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采取其他方法获得证据以支持所得结论。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中文字、音像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并反思证据是否足以支持研究结论,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
  3.初步的交流。教师要给学生安排探索研究的时间,保证学生能围绕课题选择正确的方法展开研究,最终综合运用己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可以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也可以在探究方法上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和点拨。
  (三)交流研究结果
  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教师要安排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探究的方法和结果,以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这一阶段,学生要把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可以采取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等方式。同时,还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老师的答辩。
  (四)记叙探究的结果
  探究的结果要通过作文来体现,所以最后要指导学生将探究的情况记叙下来。一般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怎么探究的就怎么写,重点写清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三、研究性作文教学的意义
  (一)研究性作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写作动机
  让学生喜欢写作文,愿意写作文,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作文教学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让学生写研究性作文,正是适应这种较高层次的需要,以激发其写作动机。学生写这样的作文,积极性高,自觉性强。
  (二)研究性作文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让学生写研究性作文,正是为了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课题,运用己有知识研究课题,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更充实,更丰富。
  (三)研究性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写研究性作文,其前提是学生对某一课题有所探索和研究。他们探索研究越深,写出的作文就越有质量。实际上,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得到发展的过程。教师把握了这一过程,就抓住了作文教学的关键。
  教师指导学生写研究性作文,就是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入问题情景;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和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然后指导他们把探究的过程整理成文。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写作文的材料问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肇丰.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意义[J].上海教育科研,2001,(05).
  [2]唐永明.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J].上海教育,2002,(7B).
  [3]杨红玉.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斜视患者与正常人睫状前动脉(anterior ciliary artery,ACA)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否存在差异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睫状前动脉的可行性。方法:搜集我院22例斜视患儿
环锭细纱机上生产的纱线,无论是短纤维或长纤维,都可在纺纱过程中运用一种新的技术——微胶囊技术。在加捻之前,将微胶囊嵌入纱线空隙,微胶囊的活性成分可以改变纺织品的使用
目的:研究并比较依达拉奉和抑肽酶对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兔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方法:检测并比较依达拉奉和抑肽酶对肺损伤模型血液中丙
“计算”与“应用”是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里并进的两条线,每一次用数的过程实际上也都是一个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应用之中,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计算。也就是说,计算教学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感受、体验,认识运算的实际意义,并利用问题的现实背景经历、体会探索算法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教学又要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来解决,体会计算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实际教学中的每一节课要么侧重算、要么侧重用、要么算
摘 要:中小学生的书法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重视与加强书法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审美观念以及能力,陶冶中学生的情操,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书法;教育价值;中小学生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地点,重视与加强书法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审美观念以及能力,陶冶中学生的情操,促进中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随着
陕旅版英语小学教材以彩色卡通画为主,编附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课文内容及其所要呈现的语言情景。在教学实践过程,笔者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大胆的尝试,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充分合理地运用课本插图,充分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科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插图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了,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现实问题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活动一:千方百计测重力加速度  高一学完力学知识后,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课外活动:请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设计几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比较结果,并分析造成误差的原
离子交换技术在工业和家庭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典型的应用实例有水的去离子化及水的软化,以及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目前,主要通过树脂珠实现上述离子交换,而研究发现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