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及曝气方式对磷酸盐还原除磷工艺的影响

来源 :工业水处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li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超高盐(7%NaCl)高磷榨菜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DO以及曝气方式对磷酸盐还原除磷工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DO主要通过影响生物膜内微环境的分布,导致除磷效能随DO的降低而降低.只有当DO高于5.5 mg/L时,才能构建出适合磷酸盐还原菌生长的特殊区域(ORP>-150 mV).同时曝气量的不同,还会影响生物膜内的传质过程,进而影响微生物基质降解和膜内微生物种群分布.同DO水平下,微孔曝气较穿孔曝气有利于膜内的对流传质过程以及各菌种间的协同作用.DO过高(DO>6.0 mg/L)或曝气搅动过大(穿孔曝气方式)会导致生物膜脱落,造成出水COD升高.因此,好氧磷酸盐还原除磷工艺宜采用微孔曝气方式,并将DO控制在6.0 mg/L.
其他文献
污水厂的微孔曝气器经过长期运行后,水中的钙质、铁类积垢易沉积在曝气膜片上,造成微孔堵塞而影响曝气效果,使充氧能力和搅拌性能大大降低;由于管路不畅,还会引起风机压差增大,从而使得风机长期在高负荷和高能耗下运行,影响安全稳定生产。对曝气系统进行改造后,采用甲酸清洗曝气器,实施后达到了预期效果。
文章采用实验室规模的固定床反应器作为实验平台,对蓝藻快速热解液化制取生物油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影响液化性能的诸多因素,如热解温度(300~700℃)、载气流量(0~400 mL/
利用实验室分离获得铜绿假单胞菌GF31(Pseudomonas aeruginosa GF31,简称菌株GF3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技术,开展菌株GF31在实际土壤环境中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特
2009年第3期本刊本栏的短文《五行有水》说的主要是水在国计民生中具有根本重要性,应加强和改善管理,必须节约,不可浪费。这可是个非常现实和敏感的问题,大家都要认真对待。最近,
目的 研究湖北省麻城市农村地区老年人虐待发生情况,探讨社会支持与老年人虐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整群抽取麻城市农村地区3个办事处17个行政村≥60岁的老
重金属的环境行为与其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状况密切相关,沉水植物对沉积物的重金属吸附性能有何影响值得关注.以武汉南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种植沉水植物菹草后沉积物的锌吸附
为生产低成本且具有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残留效用的菌制剂,利用甘薯淀粉废水进行菌剂的发酵,同时降低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减轻环境污染.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从
在HAc存在下,少量维生素P4可催化KBrO3氧化丙基红的反应,导致丙基红在521 nm处吸光度显著减小,据此建立了测定维生素P4含量的催化动力学新体系。其线性范围为0.01~0.9 mg/L,检
针对复合板结构中弯曲板波谐振频率计算相对复杂的问题,建立并分析了基于弯曲板波延迟线振荡器的理论模型,计算得到A0(0阶反对称)模式板波的谐振频率为41 MHz;为了验证理论分
以膜生物反应器(MBR)出水为处理对象的超滤的处理性能,考察超滤作为反渗透预处理措施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超滤出水浊度<0.1 NTU,污染指数<3,COD平均去除率为39.64%,为反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