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过了《夸父逐日》,今天我们再回文本,探究它的魅力所在。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既是一节课45分钟的开始,更应该是学生思维之门、兴趣之门的开启。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神话故事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而神话又是想像夸张的典型载体。所以我选择神话作为写作的引子。采用复习导入的形式。
1.朗读:首先请一个同学读(或背)课文,谁来展示一下你亮丽的嗓音?我们全班一起读(背),展示我们合作的默契。
2.复述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吗?(幻灯片)
设计意图:整体感受课文内容,为下边的学习写作作必要的铺垫。
二、走近想像,再创文本
本文是一篇神话,远古时期的人民认识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有限甚至低下,当人力不能支配自然时,借助想像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于是创造了神话。所以神话的突出特点是运用想像夸张。想像要以现实为基础,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在创造过程中也离不开夸张。所以生活是想像的基础,创新是想像的精髓。乘一只贝壳游海底,捧一颗石子看大山,钻进历史的隧道探险,飞到未来的空间观光。古今中外,天上人间……这无边思绪都离不开想像。让我们再回文本,感知想像。
设计意图:想像是灵感的源泉,它是学生超出有限的现实,走向更美好与更无限的可能,又能使学生实中见虚,从现在看到未来;想像自然也是学生写作训练中运用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条件和能力的体现。没有想像,就没有作品,更没有传世佳作;没有想像,学生在写作训练中难以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路闭塞,难以下笔。
1.你能找出文中想像夸张的句子一共几处?
(过渡:由文中的想像夸张激发了你怎样的想像?让我们一起走近想像,请看合作探究。)
2.合作交流:文中的句子,激发了你怎样的想像?请任意选择其中的一处情节,发挥你自己的想像,补充和丰富课文的情节。
(提示:夸父——外形;逐日——原因,为什么敢和太阳赛跑?为什么要赛跑?;渴、饮、死——弃杖化林:渴成什么样了?为什么渴了?怎么喝水?河多大?渭水多宽?喝完水什么样子呢?扔出去的手杖以什么形状落下?变化成的桃林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想像是神话的一大亮点,而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则是我们所期待的。当兴趣这一导火线点燃了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语言表达力时,那是一种何等的精彩!
3.看图片,诉说想像:他是谁?你知道他有什么本领吗?再看作品中又是怎样用文字来想像的,请看欣赏想像。
4.欣赏想像:请欣赏名著片段:《西游记》第七回。
问题:你能找出名著中的想像夸张吗?
话表齐天大圣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南斗星奋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又着雷部众神,以雷屑钉打,越发不能伤损一毫。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蒙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
他即摇身一变,变做三头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六只手使开三条棒,好便似纺车儿一般,滴流流,在那核心里飞舞,众雷神莫能相近。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把所学的知识放到生活中,使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同时课上课下、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进入写作的最高境界。
三、想像情境创新写作
1.请看提示:
请你把圆想像成一个物体,并细致描绘出来,写成一个片段。
(提示:比如,可以把这个圆想像成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为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像了。)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并检查本节课对想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效果。
2.写作:(5分钟)
3.交流:前后桌为一组,相互交流各自所写的片段,推荐出本组最好的,全班展示。(2分钟)
4.展示: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精彩的想像?(5分钟)
5.总结:(略)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过了《夸父逐日》,今天我们再回文本,探究它的魅力所在。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既是一节课45分钟的开始,更应该是学生思维之门、兴趣之门的开启。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神话故事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而神话又是想像夸张的典型载体。所以我选择神话作为写作的引子。采用复习导入的形式。
1.朗读:首先请一个同学读(或背)课文,谁来展示一下你亮丽的嗓音?我们全班一起读(背),展示我们合作的默契。
2.复述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吗?(幻灯片)
设计意图:整体感受课文内容,为下边的学习写作作必要的铺垫。
二、走近想像,再创文本
本文是一篇神话,远古时期的人民认识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有限甚至低下,当人力不能支配自然时,借助想像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以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于是创造了神话。所以神话的突出特点是运用想像夸张。想像要以现实为基础,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在创造过程中也离不开夸张。所以生活是想像的基础,创新是想像的精髓。乘一只贝壳游海底,捧一颗石子看大山,钻进历史的隧道探险,飞到未来的空间观光。古今中外,天上人间……这无边思绪都离不开想像。让我们再回文本,感知想像。
设计意图:想像是灵感的源泉,它是学生超出有限的现实,走向更美好与更无限的可能,又能使学生实中见虚,从现在看到未来;想像自然也是学生写作训练中运用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条件和能力的体现。没有想像,就没有作品,更没有传世佳作;没有想像,学生在写作训练中难以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路闭塞,难以下笔。
1.你能找出文中想像夸张的句子一共几处?
(过渡:由文中的想像夸张激发了你怎样的想像?让我们一起走近想像,请看合作探究。)
2.合作交流:文中的句子,激发了你怎样的想像?请任意选择其中的一处情节,发挥你自己的想像,补充和丰富课文的情节。
(提示:夸父——外形;逐日——原因,为什么敢和太阳赛跑?为什么要赛跑?;渴、饮、死——弃杖化林:渴成什么样了?为什么渴了?怎么喝水?河多大?渭水多宽?喝完水什么样子呢?扔出去的手杖以什么形状落下?变化成的桃林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想像是神话的一大亮点,而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则是我们所期待的。当兴趣这一导火线点燃了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语言表达力时,那是一种何等的精彩!
3.看图片,诉说想像:他是谁?你知道他有什么本领吗?再看作品中又是怎样用文字来想像的,请看欣赏想像。
4.欣赏想像:请欣赏名著片段:《西游记》第七回。
问题:你能找出名著中的想像夸张吗?
话表齐天大圣被众天兵押去斩妖台下,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伤及其身。南斗星奋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又着雷部众神,以雷屑钉打,越发不能伤损一毫。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蒙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
他即摇身一变,变做三头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六只手使开三条棒,好便似纺车儿一般,滴流流,在那核心里飞舞,众雷神莫能相近。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把所学的知识放到生活中,使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同时课上课下、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进入写作的最高境界。
三、想像情境创新写作
1.请看提示:
请你把圆想像成一个物体,并细致描绘出来,写成一个片段。
(提示:比如,可以把这个圆想像成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为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像了。)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并检查本节课对想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效果。
2.写作:(5分钟)
3.交流:前后桌为一组,相互交流各自所写的片段,推荐出本组最好的,全班展示。(2分钟)
4.展示: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精彩的想像?(5分钟)
5.总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