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小学生心理特征,搞好信息技术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往往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小学生好奇性强,好游戏、好动、好胜,而对学习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只有充分注意到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才能让学生乐学、好学,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才能顺应小学生这些心理特征呢?
  一、抓住好奇性,诱发学习新知的动机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学习信息技术前,学生们大多从书本上、电视里、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对电脑已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他们往往被计算机在各领域中所起的神奇作用所吸引。一听到要上“电脑课”,就表现得十分好奇兴奋。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特点,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动机。在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入门介绍中,我们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像动画,广泛展示计算机在社会生产、学生学习、日常生活等各方面所充当的重要角色,激发起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并帮助他们明白,学好信息技术对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十分重要。在每次导人新课前,我们可利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一些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和一些计算机软件的独特功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到结束新课时,我们还可通过演示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知道,要学的内容还很多,引导他们去进一步探求,为以后认真学好信息技术,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打下了基础。
  二、抓住好游戏性,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众所周知,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不经过刻苦练习都是不可能获得高超的本领的。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许多名词术语和理论,以及鼠标练习、指法练习等连不少成年人也觉得枯燥乏味。教学中,我们如果直接让小学生学习理论、练习指法的话,他们一会儿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要是强迫学生练习,则更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抓住孩子爱好游戏的天性,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独具的交互性和展示媒体的多样性,在“学中玩,玩中学”,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譬如,我们可利用“纸牌”、“扫雷”等游戏练鼠标,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警察抓小偷”、“小青蛙过河”等游戏让学生练打字速度,利用“共创动画”等培养学生组织声画素材的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当然我们还可通过比一比谁的成绩最好等活动,让他们从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得成功,从成功中获得喜悦,获取学习的动力。这样枯燥的教学就变成了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借助这些有益的游戏在无意注意中愉快地接受了知识。
  三、抓住好动性。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练习机会
  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之一。这一特征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尽是避免在课堂上作长篇说教,而要充分给予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如在鼠标练习、桌面设置等教学中,我们只需作简单演示和关键处的指导,然后留下足够的时间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进行上机练习,结合一些小游戏,让他们从反复的尝试练习中逐步掌握技巧,形成能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诀窍,自主学习。学生碰到个别问题,教师不是直接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理、阅读课本、阅读联机帮助、同学问相互学习交流、请求老师帮助等多种途径解决。这样不但使学生得到了更多的练习机会,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从自己的探索实践中获取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四、抓住注意的不稳定性。从多种形式、多个角度的练习中。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小学生对同一事物、同一学习内容的注意大多稳定性不强。上课时他们不可能长时间保持对某一学习内容的高度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避免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同一内容、同一形式的教学,可在学完基本的知识、技巧内容后,利用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复习,使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的新鲜感,以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生练习汉字录入时,可通过让学生“比一比,谁打成语最快”,“赛一赛,谁背的古诗最多”,以及通过让学生打自己的日记、作文,甚至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网上的电子白板让学生在班内聊天、进行主题辩论、发送E—mail等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文字输入。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尽量让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应用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这样不但使他们在多种形式中得到了充分的练习,而且让他们在无意注意中逐渐发现自己应用计算机能力在不断提高,激发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五、抓住好胜性,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好胜性较强,又喜欢表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及时对学生的每一种探索、每一点成功进行鼓励、表扬,对学生取得的每一成果及时展示出来,作出肯定的评价。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采用将学生的作品存放在一个文件夹中让学生相互浏览,对优秀学生作品及时赏识,对作品中的缺陷及时鼓励学生去修改,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让学会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将优秀作品制成网页在校园网站上发布等等方式,使他们持久地保持着自己成功地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培养他们以成功、嘉奖为荣的乐观、进取、勤奋的人格。
  以上所谈的心理特征只是小学生的整体特征,对于不同年级、不同的学生,还存在着学生个体的差异。这也是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研究和重视的课题。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改实践中,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才能使教学收到更大的效益。
  【作者单位: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江苏215557】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一种较准确的三维头影测量定点方法,为面部不对称畸形的临床三维测量打下基础.方法:采用螺旋CT系统,对10例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进行全头颅扫描,并进行CT影像三维重建,
在档案管理工作的九防之中,防霉工作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通过对档案馆微生物的调查、取样,选取几种常用的防霉剂进行抑菌效果比较,从而选择长效防霉驱虫剂作为最有效的档案馆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告诉我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不会限于个别的物体和孤立的自然现象,也不会限于能够接触到的东西,学生的视线方可穿破坚固的“围城”,学生的思维才能冲出定势的禁锢,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才能表露出来,并得以完善。    一、创设情境是探究的前提    学生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