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需冲击下多元化策略如何影响企业出口韧性

来源 :国际经贸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stlin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外部市场需求遭受剧烈冲击,凸显中国企业在外部冲击下保持出口强韧性的重要性.文章将企业出口韧性界定为风险抵御能力和出口恢复能力两方面,探究出口多元化策略对中国企业出口韧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出口多元化水平越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出口恢复速度特别是从冲击中企稳的速度越快;相较于产品多元化,市场多元化策略更有利于企业出口韧性的提高;多元化策略能够熨平外部需求下降对企业出口的负面影响,但不利于外部需求上升对企业出口恢复的拉动;多元化水平高的企业更容易在危机中调整出口组合;多元化策略尤其是产品多元化关联性越弱,对企业出口韧性的促进作用越强.
其他文献
共建园区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推进共建园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是一项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课题.江苏省作为最早探索园区共建模式的省份,在新发展格局引领下,需要在推动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方面深入探索、持续发力、立住脚跟,明确新形势下谋划南北共建园区新路径的重要意义,形成更多可供参考的有益经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文章以2014—2020年山东省农业各产业产值为基础,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农业内部各产业产值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各产业中,林业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联度最高,其次为畜牧业、农业、渔业.文章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以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
社会网络强度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内部机理仍属于亟待探究的问题.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以中小企业理论研究为基础,构建了社会网络强度、创新能力以及中小企业创新绩效三者间的理论模型,讨论了社会网络强度、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机制,运用结构方程对长三角地区307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展开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在社会网络强度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中介效应因情景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即在低聚集度的企业中,创新能力表现出更强的中介作用,而在较大或较小规模、低研发投入的企业中,创新能力的部分中介作用消失.研究结论
文化空间是历史城镇实现价值再生产的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和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历史城镇文化空间“解构—重构”过程,而其中的文化流失、空间失忆、城市失序等现象亟待解决.以历史城镇通过文化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借助贵州郎岱古镇的个案深入剖析历史城镇文化空间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依照空间感知、空间构想和再现空间的空间生产理念,从物理、行为、社会3个层面重构历史城镇文化空间,以期对历史城镇的文脉传承和创新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文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广西高职毕业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真实状况和高职院校在毕业生顶岗实习育人管理方面的总体状况,并基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对广西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育人管理工作给出建设性的结论和对策建议.
中国产业园区是推动我国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形式之一.在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其具有空间上的技术关联、时间上的历史惯性等路径依赖.为推动园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寻求路径突破,政府引导产业可以借助产业基金,包括母基金+子基金、专项基金、国有结构化基金和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主的REITs公募基金等金融工具实现路径突破.产业基金对园区经济的路径突破体现在对园区经济体(企业)的识别、对私人风险投资的挤入效应,而产业基金最终目的是园区产业技术关联网络的扩容、政企关系的推动和产业制度的革新.
产教融合既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转型的现实路径,也是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学院作为两者的载体,是实现协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文章梳理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现实发展逻辑,并以福建省Q高校产业学院为例,阐述其办学定位、组织架构、资源平台搭建、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具体内容,为深化现代产业学院的产教融合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随着我国已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新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也引发学者的高度关注.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间有关医养结合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对其中文献研究热点、关键词、研究机构和作者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联系不紧密;相关研究分为萌芽、发展和成熟3个发展阶段;热点内容集中于概念界定、存在困境、优化路径等方面.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面向大学生进行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育劳动情感以及开展劳动实践锻炼,旨在满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崇尚劳动的社会风气、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三重价值诉求,深入探究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价值诉求和实践路径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提出在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要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劳动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以期推动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和企业建立一种共同育人的方式,企业则要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企业应采取怎样的方式参与高职人才培养,是企业和高职院校需要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文章分析了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探讨了提升企业参与高职人才培养动力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