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林芝地区山地资源丰富,许多边远乡村的群众思想观念陈旧,为了在虫草、天麻、香菇采摘季节多增加些家庭收入,不愿意让子女上学。因此,在校学生也常随季节出现大量流失。为了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学生的发展,“控辍保学”问题必须引起我们教育界的足够重视。就此,本人认为,“控辍保学”必须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理。
一、学校和各级政府密切配合,尤其和各包村领导配合。
1、各级政府帮助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人们习惯上把乡镇领导称为“父母官”,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领导因工作所需经常和群众接触,他们对群众的思想状况十分了解;对群众的困难和需求也了如指掌;再加上他们方便于沟通,在群众中的威望高,所以有乡镇领导出面做劝学工作,效果要比教育领导和学校教师强之百倍。
2、各乡镇领导应该派得力的人员在学校内蹲点,协助学校作好学生日常管理。
乡镇工作人员在学校内蹲点,代表的是,学生家长,即群众的利益,维护的是家长和学生的权利,他们可以代表家长监督学校的工作,向家长及时反映学校的信息,使家长放心,进而转变家长的思想,使家长乐于送子女上学。因为蹲点的乡镇干部代表的是家长的意志来管理学生的,学生也会乐意接受各乡镇干部的批评和建议。最终通过各蹲点干部和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积极的求学思想。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学生有了积极求学的思想和认真学习的习惯后,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乐学爱校。
二、广大教师员工也要集思广益,作好“控辍保学”工作。
1、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内容来迎合学生的口味,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使学生学有所成。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要“控辍保学”仅靠管理是不行的,这仅仅是在治标,不是治本;这是“堵”而不是“疏”。所以要想学生真心想学、爱学,以校为家,必须使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为此,我们必须要改进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以符合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基础知识要求低,技术要求高的职教班级,实践课的时间要高于理论课的时间,这样就会使这些班级的学生扬长避短,进而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来自边远乡村的学生,因为他们见识少,基础差,我们应多利用多媒体和远程教育资源,来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对于基础好的班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室,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对于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要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尽量上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使学生易学会,给学生和群众指出一条致富的途径。如我校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民族绘画、拖拉机维修就是一些较容易掌握的技术专业。学生可以边学习,边实践,边收益。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技术又增加了家庭收入,减轻了家庭负担,学生自然会乐于在校学习。
2、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俗话说:“玩物丧志”。学生业余时间丰富,健康的爱好又少,若学生把业余时间安排不恰当,就容易误入歧途,养成不良的习惯。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放马,易放难收。”学生一旦养成了松散的恶习,就荒疏了学习,贪玩成性后,就容易逃学。所以,学校要多安排积极有益的活动,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和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篮球赛、拔河比赛、板报评比、看爱国电影,搞绘画书法摄影展览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加了学生对学校的情感。
3、学校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生活质量如何,在学校内是否安全,也是家长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若这一问题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处理,家长自然也放心了才能安心让子女上学。同时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比家里还好,他们也就能安心在校学习,不必想家了。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学生会等學生组织来协助学校做好管理工作。
学生会成员,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学生,最了解学生的心理,由他们来管理学生自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会成员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和感化某些思想不积极的学生,使落后学生“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主动更正错误,发挥长处,其不乐哉?
总之,要实现“控辍保学”的目标,不是朝夕之功,更不可能仅靠一人之力就可以成功,只有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学生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
一、学校和各级政府密切配合,尤其和各包村领导配合。
1、各级政府帮助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人们习惯上把乡镇领导称为“父母官”,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领导因工作所需经常和群众接触,他们对群众的思想状况十分了解;对群众的困难和需求也了如指掌;再加上他们方便于沟通,在群众中的威望高,所以有乡镇领导出面做劝学工作,效果要比教育领导和学校教师强之百倍。
2、各乡镇领导应该派得力的人员在学校内蹲点,协助学校作好学生日常管理。
乡镇工作人员在学校内蹲点,代表的是,学生家长,即群众的利益,维护的是家长和学生的权利,他们可以代表家长监督学校的工作,向家长及时反映学校的信息,使家长放心,进而转变家长的思想,使家长乐于送子女上学。因为蹲点的乡镇干部代表的是家长的意志来管理学生的,学生也会乐意接受各乡镇干部的批评和建议。最终通过各蹲点干部和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积极的求学思想。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学生有了积极求学的思想和认真学习的习惯后,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乐学爱校。
二、广大教师员工也要集思广益,作好“控辍保学”工作。
1、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内容来迎合学生的口味,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使学生学有所成。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要“控辍保学”仅靠管理是不行的,这仅仅是在治标,不是治本;这是“堵”而不是“疏”。所以要想学生真心想学、爱学,以校为家,必须使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为此,我们必须要改进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以符合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对于基础知识要求低,技术要求高的职教班级,实践课的时间要高于理论课的时间,这样就会使这些班级的学生扬长避短,进而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对于那些来自边远乡村的学生,因为他们见识少,基础差,我们应多利用多媒体和远程教育资源,来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对于基础好的班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室,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对于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要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尽量上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使学生易学会,给学生和群众指出一条致富的途径。如我校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民族绘画、拖拉机维修就是一些较容易掌握的技术专业。学生可以边学习,边实践,边收益。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技术又增加了家庭收入,减轻了家庭负担,学生自然会乐于在校学习。
2、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俗话说:“玩物丧志”。学生业余时间丰富,健康的爱好又少,若学生把业余时间安排不恰当,就容易误入歧途,养成不良的习惯。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放马,易放难收。”学生一旦养成了松散的恶习,就荒疏了学习,贪玩成性后,就容易逃学。所以,学校要多安排积极有益的活动,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和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篮球赛、拔河比赛、板报评比、看爱国电影,搞绘画书法摄影展览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加了学生对学校的情感。
3、学校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和谐的发展环境。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生活质量如何,在学校内是否安全,也是家长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若这一问题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处理,家长自然也放心了才能安心让子女上学。同时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比家里还好,他们也就能安心在校学习,不必想家了。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学生会等學生组织来协助学校做好管理工作。
学生会成员,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学生,最了解学生的心理,由他们来管理学生自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会成员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和感化某些思想不积极的学生,使落后学生“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主动更正错误,发挥长处,其不乐哉?
总之,要实现“控辍保学”的目标,不是朝夕之功,更不可能仅靠一人之力就可以成功,只有社会、政府、学校、教师、学生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才能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