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法律语言能力实训平台的构建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mm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融合法律复合人才已成为稀缺资源。本文撰写的目的是为高校教学中英语融合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实训框架,真正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英汉法律语言能力实训平台 四面定位 十方衡量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5-0226-01一、英汉法律语言能力实训平台构建的意义
  本实训平台以英汉法律翻译和法律实训课程为依托,为实施“四面定位式”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并最终实现英语融合法律复合人才培养目标而做出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设置是方针,各门课程教学内容、方式与方法创新设计是关键。根据高校英语专业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我院构建了“四面定位式”英语融合法律应用型复合人才的课程设计方案。
  方案中所谓的“复合”并不是英语和另一门专业知识的简单相加,它还有“多学科交叉且协同”的意思。四面定位指的是从教学目标设定、教材选定和编写、案例教学法(苏格拉底教学法)及教学队伍培养和建设这四个方面入手,搭建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实训平台。通过向学生提问,不断揭露对方回答问题中的矛盾,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性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怀疑和批判的精神。从而避免现阶段各高校法律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系统性与随意性弊端。
  二、法律英语复合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
  国内各高校在英语 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训方面做出了一些宝贵的探索,但总体上说,仍采用的是英语和法律的简单拼凑模式,使我国法律英语教学实践离现实的需要还相差甚远。目前,我国英语 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训目标和人才培养实效评估标准不明确。
  第二,教材不系统,缺乏针对性。
  第三,实训方法缺乏创新,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
  第四,教学队伍不够强大,师资结构不够合理。
  本实训平台“法律翻译与模拟法庭交互融合的案例教学模式研究”就是针对上述几点问题而做出的积极探索。
  三、英汉法律语言能力实训平台改革的内容
  本实训平台以案例教学法为指引,以纠问式大陆法系庭审流程与对抗式英美法系庭审流程为依托,构建一个目标明确、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训平台,力求让学生在实训平台中将法律和英语融合成一体,并最终具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英汉法律语言能力,让授课教师在实训平台中进一步充实、改进、调整和完善授课计划及实训教学内容,并为推动法律语言能力实训教材的编写做准备。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一)打造以ESP理论为支撑的能动实训平台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缩写,它是英语语言教学(ELT)领域中新崛起的一门分支学科。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即“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如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与一般英语教学不同,ESP的学习者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的,即进行ESP训练后,能够使用自己专业、行业的英语,即专门化的英语。基于这一理论,本实训平台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为原则,搭建能动的实训平台,在培养既懂英语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方面进行积极大胆的尝试。
  (二)课堂实训教学内容创新
  制定以“四面定位式”英语融合法律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理念。培养应用型英汉法律语言人才不再沿袭传统的课程体系,而强化其“应用”功能。其中,案例式教学以附加各种涉外因素的大陆法系庭审、附加各种涉及本国人利益的英美法系庭审和无本国人涉案的英美法系庭审的三个层次为框架设计多案例结合型授课计划和实训内容。实行“以英汉法律翻译能力为切入点的法律语言能力实训平台”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大法域中运用法律语言解决各类纠纷的能力。
  (三)课外实训教学方式创新,建立“三位一体式”模拟实训基地
  三位一体是指模拟涉外律师事务所、外企法律事务部和法律翻译事务所三个层级一体化的体系,以真实案例为素材,模拟从委托代理合同的签订到裁判执行各环节,培养学生的解决实体和程序上法律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和大学生实践创新实训平台,以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四)课内课外实训教学评估标准创新,构建一套“十方衡量式”实训教学评估体系
  十方衡量是指课题提出、关键点强调、针对对象、环境要素、优劣势分析、训练原则、展开步骤、运用的创新方法、预计时间和目标实现十个方面。“十方衡量”实训教学评估体系是指以这十个方面为要素而组成的链状评价机制,有效避免了传统评估标准存在的模糊性、可操作性弱和片面性等缺陷。
  
  责任编辑:张丽
其他文献
[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的主渠道之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创新、培养人才的源动力。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在2006-2013年年间,科学基金资助的数量和经费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分析了2006-2013年年间,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按年度、类别、学科、职称、学位以及资助频率,总结了我院的管理措施,为提高国家自然
[摘要]保护和建设好文化生态是保持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是提高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必然要求,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地处福建南部的漳州市正规划建设闽南文化生态博览城和建设“四馆一院”,应突出区域文化特色,重视博物馆、艺术馆配套建设,建设民间工艺园,建设民俗文化一条街,凸显区域特色建筑文化。  [关键词]文化生态 区域特色文化生态 开发建设
[摘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均属创意性产业,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创新型战略。20世纪至21世纪,随着技术沿着硬件到软件,再到互联网传播文化的方向发展,产业链的核心价值也沿着制造到信息,再到知识和文化内容链条转移。本文根据吉林地区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特色,对二者的融合发展给出新思路,以促进吉林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全球化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吉林地区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112 [
[摘要]大学生涉世未深,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尤其需要加强个人安全意识和危险防范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更是实现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的应有之义。本文中,笔者就将针对近年来女大学生安全事件频发的实际背景,对高校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展开深入研究,以期解决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育 安全意识 女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三严三实”,即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于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年轻干部不仅要知道“三严三实”之“严以修身”的内涵是什么,还要明白自身在“严以修身”方面的不足有哪些,更要清楚如何增强自身在“严以修身”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修身 理想信念 高尚品德 三严三实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日语学习者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可能会对学习内容理解不深或有误,还容易养成不良的发音习惯。日语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细致入微,帮助学生打实基础并形成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日语 教师 语音 单词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2-0170-01  作为日语教师,我常被人提问:“日语好学吗?是不是跟中文很像,比英语好学多了?”我总是回答:“
[摘要]交际教学法是旅游英语口语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本文简述了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以九华山外语导游为例,通过讨论、导游景点现场模拟、角色扮演、导游实地见习、课堂陈述等方法,探讨了交际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 高职旅游英语口语 九华山外语导游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0-0206-01 
[摘要]植物标本是从事植物分类区系、形态解剖与系统进化研究的重要科学依据。植物标本与诸多宏观、微观生物学科领域息息相关。尤其分类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世界各地博物馆所收藏的成千上万植物标本的比较研究。植物标本在生物学科研,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科学研究方面,它是新种发表和新分布区记述的唯一可检测和研究的证据。在教学方面,一件姿态栩栩如生的植物标本是最好的教具。通过标本的展示可增强课堂直
[摘要]大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本研究通过对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梳理,分析致使农村籍大学生就业出现障碍的因素,针对障碍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籍 大学生 就业障碍问题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011-01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呈现个别城市“扎堆”的现象,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才浪费。而在大
[摘要]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设施专业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以“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培养方案开发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贯彻先进的开发理念,遵循科学全面的开发原则,确立明晰的开发思路,尤为关键的是开发出的培养方案应凸显鲜明的专业特色。  [关键词]职教师资 培养方案 特色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