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肝膈间转移83例手术经验总结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igh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联合膈肌切除的卵巢癌肝膈间转移灶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83例(98例次)卵巢癌肝膈间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9~75岁。手术方式包括肝膈间转移灶剥除术(55例次)和联合膈肌切除术(43例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病理学检查结果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83例患者中,15例接受了2次手术,68例接受1次手术。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胸腔和肝膈间出血。转移灶剥除术病例中2例、联合膈肌切除术病例中1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降低,经胸部CT检查发现右侧胸腔有中至大量积液,放置胸腔闭式引流后症状缓解。其他病例均恢复顺利。全部病例术后石蜡病理学检查结果均证实为卵巢癌转移。

结论

联合膈肌切除的卵巢癌肝膈间转移灶切除术安全、可行。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获取旋股外动脉降支作为旁路血管材料的技术操作方法与旁路建立策略。方法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外科19例拟采用旋股外动脉降支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筛查。对16例合适取用者[男性1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7.4±8.5)岁],利用大腿前侧切口游离获取左侧(13例)或右侧(3例)旋股外动脉降支16支,并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已成为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支持对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组织专家,按照当今国际上指南制定的标准流程,系统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文献,参考各国和国际性营养学会的相关指南,综合我国专家意见和临床经验,并广泛征求本学会委员及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本指南。本指南首先系统阐述了肿瘤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中采用不同肌电阈值时喉返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差异。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12只实验猪接受喉返神经牵拉伤前瞻性研究,连续监测记录24条喉返神经电生理功能损伤及恢复过程,其中12条神经于肌电信号振幅下降50%时解除牵拉,12条神经于肌电信号振幅下降70%时解除牵拉,记录振幅下降时间、潜伏期变化,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与所需时间。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12月1 119
脊柱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SSEH)是脊柱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导致灾难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诊断SSEH是恢复神经功能的关键,其中MRI对于判断血肿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与发生SSEH相关的风险因素可分为术前因素、术中因素和术后因素。通过控制风险因素、术中确切止血及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等,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SSEH的发生。对于轻度瘫痪的SSEH患者可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后发生会阴切口并发症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15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5例,女性56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57.3±10.9)岁。通过单因素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确定APR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
目的探讨Bit1蛋白对胰腺癌细胞运动、迁移、侵袭等恶性表型的影响及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法验证6株胰腺癌细胞株中Bit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别挑选Bit1表达量最高和最低的胰腺癌细胞株作为细胞功能调节的工具细胞。采用polyHEMA铺皿实验构建胰腺癌细胞悬浮培养的模型,检测Bit1对胰腺癌细胞失巢凋亡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实验观察Bit1对胰腺
期刊
目的探索利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早期乳腺癌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收治的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ctDNA检测探索性研究。采集患者血浆标本并提取血浆游离DNA,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247个肿瘤相关基因的全外显子或突变热点区域进行测序,分析基因突变结果,并与临床病理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基因测序结果及临床病理相关性采用χ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