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杨树林区种苗质量探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nfei77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业建设的质量直接受到种苗质量的影响。在目前的杨树林区,为了能够使得种苗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合理的依靠了科技创新的手段,从而保障了林业建设的总体质量。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杨树林区种苗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种苗质量的方法和建议,从而提升杨树林区林木的整体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可以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科技创新;杨树林区;种苗;质量
  目前社会的发展对林业建设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为了能够使得林业建设的质量得到提升,就需要合理的依靠科技创新来对种苗的质量进行提升,尤其是在杨树林区,种苗工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林区的整体建设质量,因此,就需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利用科技创新拉对杨树林区种苗质量进行合理的提升。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杨树林区种苗质量进行详尽的探究。
  一、种苗工作的发展与科技创新
  林业建设的基础就是种苗,种苗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林业建设的质量。我国的杨树林区在建设之初,就致力于对种苗质量进行提升,发展至今,我国的杨树林区已经逐渐建造了将近1万h㎡的杨树实验林,并且杨树林木产量丰富。而之所以会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就是因为不断的进行科技创新,种苗工作不断对新型的科学技术进行应用,这才使得我国杨树林区的种苗质量得到了提升,从而提高了林木的产量。
  我国的杨树林区的种苗工作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种苗试点工作发展到如今的全面种苗经营。不但苗木的质量逐渐提升,而且林木的产量也逐渐的提升。种苗中的科技含量也大幅度的增加,很多的种苗工作都逐渐形成了一项系统工作。
  目前,杨树林区种苗工作发展势头良好,种苗的面积逐年扩大。林木的年产量也逐渐的提高。满足了相关行业发展的需求。其中部分进入到了工程建设中,部分进入到了市场中,利用率也在逐渐的提升。目前的杨树林区种苗工作已经渐入正轨,逐渐发展成为了领头林区产业。
  二、种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杨树林区种苗工作虽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其中不能够说没有任何问题的存在,种苗工作中的一些固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而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苗木管理模式采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现今杨树林区种苗工作的发展要求,从而导致种苗质量无法得到提升;其次,目前的种苗工作没有指定出详尽的工作方案,系统规划上有着一定的不足,在树种选择的过程中,往往没有一句杨树林场实际的土质特点以及气候条件来进行树种的选择,使得树种的生长效率不佳;再次,种苗工作在经营的过程中,体制上存在较大的弊端。由于经营体制存在问题,导致种苗工作的运行机制以及管理机制都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些机制中存在的一些固有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从而就影响到了种苗的质量;然后,是在种苗产业化进程中,市场综合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最后,是对种苗的规范、监督管理不够,林场领导对种苗工作重视程度有差异,造成林场所属苗圃改革发展不平衡。
  杨树林区种苗工作存在的上述问题,除体制、机制、管理等多种因素外,科技创新不够,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在:第一,有关种苗工作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还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特别是一些林场所属苗圃,偏重于工程项目的争取,而忽视将科技渗透到生产中去。第二,综合技术应用不够,单项技术水平尚可,技术集成和应用推广水平较低。第三,科技与生产脱节,全局科技成果达12项之多,但转化率较低。第四,种苗建设中科技投入少,试验示范面窄,科技普及率低。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势必会影响林区种苗產业化的进程、质量和效益。
  三、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杨树林区种苗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1、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种苗产业
  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因此在今后的种苗产业化进程中,在提高对种苗工作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的基础上,要更深刻认识科学技术与种苗产业化的关系;要把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种苗质量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从规划设计、计划制定、品种确定、生产经营等方面全面依靠科技进步,确实加大各道工序的科技含量;要加强领导,采取积极有效的措
  2、科学制定规划,建立科技支撑体系
  种苗产业化涉及多方面的学科,整个工程就是各有关学科的集成,因此,要科学规划、科学设计。在林业基础建设上,要抓好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林区在制定种苗产业化规划时,应确定总体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对下属各苗圃确定工作重点,实行分类经营,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要加快建立全区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从种苗产业的实际出发,搞好现有科技力量的整体布局,尽快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科技人才队伍和与之相应的机制。有条件的林场和苗圃,要发挥技术优势与生产建设单位合作建设种苗项目。
  林场和苗圃作为科技支撑单位,负责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引进吸收、转化运用、推广开发及技术培训等工作,生产建设单位负责项目建议任务的组织实施和项目区的管理工作。
  3、大力推广引进优良品种和树种
  一是要有计划地引进防沙治沙新品种,如四翅滨藜、大果沙棘等,进行选优繁育,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二是对中金、群改系列等杨树新品种要组织专门生产,加大推广繁育力度,制定推广计划,使之尽快在不同地区的杨树适生区大面积推广发展,形成现实生产力。
  4、注重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
  要根据全区种苗产业化的进程和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去,充分发挥科技在工程建设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要强化科技创新,搞好技术培训,调动全区各苗圃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技术水平,使林业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科技育苗真正落到实处。
  5、建立种苗信息中心和营销网络
  要在全区现有基础上,建立健全种苗质量监督体系、效益评价体系,将全区各苗圃的生产、管理、销售活动全部输入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逐步实现种苗生产信息网络化、管理现代化和销售市场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杨树林区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种苗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而且林木的种植面积也逐渐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杨树林区的发展。但是在杨树林区的种苗工作中,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存在的因素有很多,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种苗的质量和种苗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提高杨树林区种苗的质量。通过本文的探究,相信一定会为杨树林区种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宋海龙,鲜文悦.南阳市杨树林地立体效益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04)
  [2]夏祥,丁奎,曹锦明,张胜,杨晓娟,俞蓉,翟秋红.姜堰市杨树林下间套作模式总结[J].现代园艺.2012(09)
  [3]冯岩.略论人工杨树林的栽培史及其资源现状[J].农业与技术.2012(04)
  [4]周林.杨树林带定量施肥效果的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3(01)
其他文献
摘 要:为防治波纹杂毛虫这一为害马尾松林的主要害虫,探索植物杀虫剂有效的无公害防治措施,于2017年在福建省沙縣采用1.1%苦参碱粉剂22.5kg·hm-2喷粉,使用相同的750mL·hm-2用量喷烟,采用5%桉油精可溶液烟雾剂、烟碱·苦参碱烟雾剂、苦参碱,对波纹杂毛虫3龄幼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药后2d,4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这4种药剂都属于高效植物性
采用湿法筛分和擦洗后筛分两种方式对尼日尔硅藻土进行分级,通过SEM表征各粒级硅藻矿物的分级效果,采用水热碱溶法对各粒级二氧化硅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6%以上的硅藻富
非洲猪瘟来袭,给农业生产,特别是生猪产业带来沉重打击。疫情的发生引起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从各省、市党委、政府到农业农村部、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各职能部
在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的过程中,人们对城市供热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就对传统的供热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采用供热分户计量的方法,来对供热系统进行相应的调节控制,从而满足了
矿山开采中,开采机械是必备工具,负责矿山开采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矿山机械设备的运行使用特点,本文对液压系统在矿山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矿山机械液压系统的
根据淮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高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日光温室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经验,总结了淮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无公害栽培的技术要点,以指导当地日光温室番茄生产。
该研究选择某典型农药企业搬迁修复后场地,通过移动监测车中的车载监测设备,对其主导风向下游区域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26d的连续监测,并结合风玫瑰图对不同风向下VOCs的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主导风向下,除丙烯腈外,甲烷、非甲烷总烃和其他VOCs的浓度均呈现最低的状态;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空气中VOCs的污染特征,发现其和常规污染物污染规律相似,非甲烷总烃、苯、甲苯和环境空气质量指
该研究于2017年开展了微生物菌剂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上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减少当季化肥使用量的30%;与常规施肥相比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增幅达到16.25%
该文介绍了泗县优质小麦生产与加工现状,分析目前泗县优质小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布局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做好品种选择及技术服务、扶持小麦加工龙头企业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