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属性及对刑罚边界的影响

来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ks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括刑法在内的我国法律已经逐步作出规定,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法律保护。就刑法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而言,其刑罚边界不无问题,因为传统的认识往往立足于其侵犯法益的类型,在"超个人法益"和"个人法益"中作出了选择。但是,这种选择并不适当和准确,因为刑法其实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确立为行政犯,该罪并不具有典型的法益侵害性;根据法益保护理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性质上欠缺法益侵害性。因而不宜从法益的角度认识和分析该罪的刑罚边界。在社会风险增加的大环境下,有必要承认并正视该罪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血清酶变化与临床上心肌损伤相关性的关系,从而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确诊的388例门诊治疗的手足口一般病例患儿进行空腹抽取静脉
本文介绍了江口水电站薄拱坝外部变形监测控制网布置情况,通过对施工期和工程下闸蓄水初期外部变形监测资料的分析,初步掌握了建筑物整体位移变形情况和运行状态,为水电站的
患者25岁,孕1产0,末次月经2009年2月10日,预产期为2009年11月17日,孕期顺利,于2009年11月25日5:00因阵腹痛3个多小时入院。
本文介绍了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汛情的发展状况,以及防汛指挥调度措施的运用。根据遥感动态的监测结果,详细分析了汛情的发展和调度措施运用后汛情的变化情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一次洪水发生过程中,防汛指挥调度是成功的,洪水没有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多时相、连续动态的汛情遥感监测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汛情的发展及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