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错误成为教学的入口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3473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一课时,在复习函数单调性定义的环节,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的含义;在判断一次函数单调性的环节,引导学生注意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在判断高次函数单调性的环节,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在判断对数函数单调性的环节,引导学生注意函数单调性的前提条件。由此,感悟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犯错是正常现象;
  学生的典型错误往往蕴含着正确想法的基因;数学教学应在深度“对话”中自然建构。
  关键词:学生错误对话教学导数函数单调性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时不时地犯错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进一步指出:“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对于错误的恐惧是将我们锁在平庸城堡中的大门。只有克服这种恐惧,我们才能够朝着自由迈出重要的一步。”下面,结合《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一课的几个教学片段,谈谈我们对于学生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思考。
  一、教学片段
  (一)复习函数单调性定义:注意关键词的含义
  师前面一段时间我们研究了导数,还记得它是准备用来做什么的吗?
  生准备用来研究函数单调性的。
  师那么,你已经知道函数单调性的哪些内容了?
  生我知道函数单调性的定义,知道怎么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师那你说说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教师投影: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是什么?)
  生在定义域内,取x1、x2,且x1f(x2),则函数f(x)在其定义域内为减函数。
  (教师板书。)
  生(叫嚷)不对!
  师哪里不对了?
  生x1、x2应该在定义域的某个子集里面取,而且应该是任取的。
  师为什么有这样的要求呢?
  生因为有的函数在定义域内不具备单调性。
  师比如?
  生例如y=x2。
  师很好!我们知道函数的单调性是一个局部概念,在定义中需要强调的是在定义域的一个子集(区间)内任意取x1、x2。
  (教师更正板书。)
  (二)判断一次函数单调性:注意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师刚才我们回忆了函数单调性的定义,那么请同学们思考第二个问题。
  (教师投影:如何判断函数y=2x-3的单调性?)
  生因为函数斜率大于0,所以此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
  师函数的斜率?
  生哦,不是。是这个一次函数(方程)对应的图像(直线)的斜率。
  师嗯,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性。那么如果函数是y=-x+1呢?
  生因为它对应的直线的斜率小于0,所以这个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
  师也就是说,一次函数的单调性与相应直线的斜率有关。
  (三)判断高次函数单调性: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师请同学们看第三个问题。
  (教师投影:如何判断函数y=x2-4x+3的单调性?)
  生这个函数在(-∞,2)上单调递减,在(2,+∞)上单调递增。
  师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
  生把函数配方成y=(x-2)2-1,可以得到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因为二次项系数为1,大于0,所以图像开口向上。再找出两个对称点(0,3)、(4,3),可以画出简图。由图像可知函数在(-∞,2)上单调递减,在(2,+∞)上单调递增。
  师大家看看,这个结论寻求的过程对吗?它与上一个函数单调性的研究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是利用相应直线的斜率得出函数的单调性,第二个是利用函数的图像。
  师那么,这次为什么不依然利用斜率刻画函数的单调性呢?
  生这个函数的图像是曲线,没有斜率。
  师嗯,直线有斜率是我们早已知道的,那么曲线真的没有“斜率”吗?
  (学生思考。)
  生哦,不对。可以用曲线上一点处切线的斜率来表示。
  师你准备怎么表示呢?
  生对函数y=x2-4x+3求导,得y′=2x-4。取函数值f′(2)=0,f′(0)=-4<0。再在(-∞,2)上任意取x,都有f′(x)<0,所以(-∞,2)是函数的单调减区间。
  生(-∞,2)上有无数个数x,你怎知道都有f′(x)<0?
  师你怎么解释同学提出的疑惑?
  生因为当x0<2时,f′(x0)<0恒成立。
  师“当x0<2时,f′(x0)<0恒成立”如何得到?
  生因为y′=2x-4在(-∞,2)上是增函数,所以f′(x)  师也就是说,这个二次函数可以避开图像,从数的角度得出单调性了?
  生是的。
  师那这个函数呢?
  (教师投影:一个三次函数y=x3+2x2,画不出函数图像,你能否從上面的分析中类似地得出答案?
  学生在座位上演算。教师巡视,请一位做出来的学生站起来回答。)
  师从这三种函数的研究过程中,你能总结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学生思考。)
  生对于一个函数,解f′(x)<0就能求出单调减区间,同样f′(x)>0解出的就是单调增区间。
  师这个结论对于更为一般的函数是否适用呢?若想说明它具备一般性,应该怎么办?
  生证明。
  师怎么证明?
  生利用学过的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师还得回归单调性的定义。(指着刚才板书的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观察定义,怎么和导数联系在一起呢?
其他文献
“假如你在黑夜中迷失方向,我愿为你擦亮星光”——江洪春  公元2010—2011的岁末年初,我们来到了济北小学,观摩了2节习作教学课,聆听了江洪春老师题为《习作因生活而丰盈,生活因习作而精彩》的讲座。江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风趣幽默。既有他对人生的经验和感悟,更有他对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有做法,有思考,有体验,有感悟,有理论表述,也有实例佐证,充满了教育智慧,我受益匪浅。  江老师的讲座,我在三
期刊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幼儿掌握词的多少,理解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质量,词汇越丰富,语言就越充实生动。因此,我们我们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词汇言语发展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幼儿期丰富幼儿词汇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必经之路。那么应如何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语言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期刊
摘要:品德课程的基本意蕴是德性生长,品德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基础之上,引导他们在主动建构中自然生长道德、规范与价值。教学中,可激发已知,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建立新知,让学生趣味生成技能;深化认知,让学生自然生发情感。  关键词:德性生长建构概念生成技能生发情感  品德课程的基本意蕴是德性生长,品德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基础之上,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农村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学业拖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采用吉世印等人编制的《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量表》和自编的《物理学业拖延简易问卷》对277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在因果兴趣和理论兴趣上显著高于女生,且男生的物理学业成绩显著的高于女生,进一步研究发现,性别、物理学习兴趣及学业拖延与物理学业成绩相关,且因果兴趣、学业拖延和性别对物理学业成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物
期刊
(云南省文山州第一中学 663000)【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或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或认真改进教学策略;或注重学生实践等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 教法; 实践能力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今天,强调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从宏观上来讲有利于提高新一代劳动者的综合素质。高
期刊
摘要:在《“别时容易见时难”:增补内容的教学思考》一文中,张赞老师认同和提出的关于“增补内容”的案例性建议、一般化观点显得有些急功近利,值得商榷。教学多项式整除(因式分解)问题,要对学生的解法做出自然、深入的点拨,而没有必要补充多项式带余除法。考虑到更多学生的学习能力、负担以及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要求,课标对一些课程内容做了删减是适当的。面向全体、指向育人的数学教学并不仅在于教学内容的多少与增删,
期刊
摘要:以“利用评价引领教学”为主题,制订观察量表,对《Then and now (Grammar time & Fun time)》一课进行课堂观察。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三维目标是前提;双向评价是保证;生成教学是  体现。  关键词:课堂观察评价任务评价信息预设生成  一、观察背景与主题  (一)观察背景  近年来,我校一直尝试从“教—学—评一致性”的角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研究评价对教
期刊
“信息及其特征”是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把握信息的含义,了解信息的特征,关注信息的应用。通常教学这一课时,笔者会利用具体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例子,从中归纳信息的含义;然后继续呈现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信息的特征……但是,教学效果并不太好:新课学习阶段,学生的表情常常从满怀期待逐渐变得意兴阑珊;反馈练习阶段,学生多数不记得信息的特征有哪些,需要翻书……  
期刊
摘要:“言”通过“象”来表现“意”,“意”也要通过“象”来“言说”。理解了文本形象,也就等于抓住了言意转换的关键。理解文本形象,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整体把握,感知文本形象之“形”;二是深度理解,领会文本形象之“神”;三是拓展想象,品悟文本形象之“韵”。  关键词:文本形象形神韵  魏晋时期的王弼认为:“象是实现言意转换的桥梁。”也就是说,“言”通过“象”来表现“意”,“意”也要通过“象”来“言说
期刊
摘要:目标内容的确定,需在引领学生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言语生成的环境,提供听说读写等思维与表达的实践机会。遵循在模仿中习得语言、在对话中运用言语、在审辩中升华言语的步骤,引导学生真正知其人,发其声。  关键词:言语生成模仿对话审辩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课程的视角确定课文的目标内容,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目标内容的确定,需在引领学生准确解读文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