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5G协同组网规划与优化探究

来源 :中国新通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shihong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4/5G长期共存为背景,结合当前4/5G网络部署实际开展分析,探究4/5G协同组网规划与优化思路,内容包括组网合理选择、设备常规选型、初期频率选择、频段干扰整改、NB-IoT网络协同发展等。通过研究建立资源分配模型、完善动态管理体系、储备组织管理人员等优化建议,其目的在于提升4G、5G网络共存规划内容实用价值,优化移动网络通讯环境。
  【关键词】    网络共存规划    深度覆盖    C-RAN 组网
  从目前的新发展环境来看,基础网络建设已经纳入到了我国的民生基础建设行列。但在近一段时期甚至相当长一段时期内,4G与5G两张网络将长期共存,在此背景下,5G网络建设初期的组网方式、网络建设规划、频段选择、技术参数选择等显得尤其重要。通过选择合理的共存管理方式,对于加快推进网络演进速度,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有着积极地意义。
  一、4/5G网络常规部署情况分析
  1.1 4G网络部署情况
  1.1.1 厚覆盖部署
  容量保障是4G 网络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运营商响应国家提速降费战略,4G网络流量呈爆发式增长,网络负荷增加带来了用户感知速率的下降,为保障用户感知,高负荷小区需得到有效压降。在多层网建设过程中,通过 TDD/FDD 不同制式之间、TDD/FDD 系统内不同频段之间负载均衡,不断优化客户频段驻留策略,使各制式、各频点小区“各负其责、各尽其用”,切实提升不同制式、不同频点网络分流能力。考虑到5G 部分频段同样在 2.6GHz频段,因此在4G 网络扩容过程中,应严控新增 D 频段基站,应以 LTE FDD 1800MHz为主。
  1.1.2 深度覆盖部署
  为了满足深度覆盖部署要求,在实际应用中,由于TD-LTE D频段基站,一般用于室内分布专用频段,很容易受到组网干扰控制,所以室外尽量不采用。而TD-LTE E频段具有50MHz带宽且覆盖性能更优,具有资源储备量丰富度高、频段容量高等优势,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TD-LTE E 频段作为深度覆盖部署过程的重要载体,如果在布设中出现了频段容量较小的情况,此时可以使用LTE FDD 1800MHz 来完成系统扩容,以满足频段扩容的应用需求。并且在应用中同步部署VoLTE 业务,确保语音业务的质量,滿足不同人群的服务要求。
  1.1.3 广覆盖部署
  除了上述提到的应用内容外,还需要做好广覆盖部署工作,针对4G网络应用过程中的特殊性,在布设过程中,针对密集城区、景区等高业务场景,主要通过1800 MHz LTE FDD 作为系统布设方法,从而满足高流量业务区域的网络服务需求。对于乡镇和农村等低流量区域业务场景,优选900 MHz  LTE FDD 来完成系统布设,同时通过与原有2/3G网络同站址,从而利用已有资源,减少重新建站造成的资本支出。另外,在网络规划过程中,为了减少相应成本支出,主要采用RRU 拉远方式部署网络,降低因增加系统带来的配套及市电成本支出。
  1.2 5G 网络部署情况
  1.2.1 建设范围
  当前5G 网络建设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5G试验网阶段,主要集中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第二阶段是商用网阶段,主要覆盖城区、县城、乡镇热点区域。下一步将逐步实现城区深度覆盖及乡镇以下区域实现广覆盖。5G网络在建设过程中,会和4G网络广覆盖相类似,优先服务高流量高负荷区域,随着业务和应用的不断推广,稳步向周围进行扩散,最终实现5G网络的全覆盖。
  1.2.2 站址选择
  进行5G 网络部署时,为满足网络服务稳定性的基础要求,做好站址选择尤为重要。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利用现有4G 站址资源,采用与4G共站址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降低站址配套、天面资源改造、市电改造等层面的投资,另一方面由于存量站址具备存量光缆资源储备,5G基站的建设周期也将大幅度缩短,可实现5G网络的快速部署。同时还需要做好主设备的选择工作,多数情况下会选择160MHz 频谱资源来完成设计,同时搭配2.6GHz的主设备来完成系统建设,在确保系统工作稳定性的基础上,减少资金投资。
  1.2.3 C-RAN 组网
  除了上述提到的应用内容外,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做好C-RAN 组网处理,并且在应用中也需要遵循一次规划、分步处理的原则,有序地进行5G 架构规划设计,同时兼顾两类基站的共存规划,做好网络基站的搬迁或者改造处理,这样也可以顺利完成4G/5G C-RAN组网的建设工作,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注意BBU 集中度,基于以往的布设经验,所布设的BBU数量会控制在5-15组。如果位置在城区内,那么接入半径需要管控在1km左右,而郊区或者县城内,那么接入半径需要管控在2km左右,从而确保整体结构的全面覆盖,满足网络服务布设的相关要求。
  二、4/5G网络共存规划要点
  2.1 组网合理选择
  在4/5G网络共存规划设计中,首要任务便是做好组网的选择工作,目前是从4G网络向着5G网络进行过渡,且两者将长期共存,因此在组网设计过程中,需要同步考虑4G、5G网络,以此为基础来完成目标架构设计。同时还要强化网络建设与业务应用的同步,加快NSA、SA 的应用发展,从而提升结构本身的成熟度。现阶段,5G 基站在建设可以依托NSA/SA双模式开展推进,依托4G EPC+部署 5G NSA网络,使得4G/5G网络模式和应用间的过渡更为平滑。同时随着大连接、低时延等应用的推广,根据实际需求稳步向 5G SA网络模式迁移,从而提升结构连接结果的可靠性,满足相应的管理需求。
  2.2 设备常规选型
  在应用设计中,为了提升网络共存规划设计内容的合理性,还需要按要求来完成设备常规选型工作。在具体筛选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网络结构简化、网络维护过程便捷性等内容。落实到实处时,需要在连续覆盖区域内,设置少于3家的厂家,而非连续覆盖区域内,设置少于2家的厂家,其作用是确保服务内容的及时性,同时还需要兼顾设备性能的基础要求,满足性能稳定应用的基础要求。随着5G网络普及度的不断提升,此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适当增加区域内的厂家数量,这样也可以提升整个组网结构的简洁性,为后续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应用环境。   2.3 初期频率选择
  为了确保共存规划后所提供网络的覆盖效果,在覆盖网络中需要选择5G 网络架构进行设计。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多数情况下会选择100MHz 频谱资源来完成初期频率设计,同时还会搭配2.6GHz的主设备来完成系统建设,其频段范围在2515-2615MHz,可以满足网络架构的基础要求。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会根据区域的基础特点,在该区域布设3-5组D 频段载波,期间也需要做好相应的抗干扰和清频工作,提升工作结果的可靠性。
  另外,在频段设计中,还具备了一定的灵活性,可以结合需求选择 1800MHz或900MHz,从而提升初始频率状态的合规性,满足既定的应用需求[1]。
  2.4 频段干扰整改
  为了提升共存规划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做好频段干扰整改工作,以F频段为例,根据工信部的相关要求,现阶段F 频段的起始频率已经从最初的1880MHz调整到了目前应用的1885MHz。而且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按需求进行频点扩频处理。如,中国电信可以将FDD频段频率从1800MHz扩充到1880MHz,但这会和中国移动初始FDD频段频率出现冲突,因此在后续应用中,也需要对频段频率进行调整,以满足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需求,降低频率干扰带来的相关问题。
  2.5 NB-IoT网络协同发展
  除了上述提到的要点内容外,在规划建设中还需要做好NB-IoT网络协同发展工作,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已经完成改造处理的900MHz硬件系统,可以直接将其和NB-Io T网络连接,实现既定功能。
  2.对于无法进行改造处理的900MHz硬件系统,可以通过在系统内添加插件的方式提升其适应性,随后将其和NB-Io T网络连接,实现既定功能。
  3.对于系統内存在信号屏蔽严重的覆盖场景,需要依托于NB-Io T网络来完成基站建设,搭配宏基站,满足网络覆盖的基本要求。
  三、4/5G网络共存规划优化建议
  3.1 建立资源分配模型
  通过建立资源分配模型,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一般情况下,依托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资源分配模型的建立,在此过程中,也会使用到矩阵来融入到模型当中,从而持续优化模型体系参数,提升模型量化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注意的是,所建立资源分配模型中所使用到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并不固定,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动态调整,对此也需要利用云计算技术、信息技术来辅助数据整理,起到持续优化模型应用效果的作用。
  3.2 完善动态管理体系
  通过完善动态管理体系,能够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提升管理体系内容的指导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的采集功能,对于运行数据进行整理,同时也需要做好数据整理、价值数据提取、定量化分析等工作,筛选有效数据补充到动态管理体系当中,优化体系中的管理内容,进而提升体系应用过程的实用性。
  3.3 储备组织管理人员
  通过储备组织管理人员,可以为服务的顺利推进提供有效参考。相关部门需要提前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途径包括与高校合作、企业内部培训、外部招聘等,而且也需要做好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可以按照计划顺利完成转型,为5G网路推广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资源分配模型,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完善动态管理体系,能够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储备组织管理人员,可以为服务的顺利推进提供有效参考。通过采用合理措施来优化4/5G网络共存规划内容,对于优化区域网络覆盖体系、提高投资效率、加快5G网络部署有着积极地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张宗晓,黄敏,王大朋,吴明明,邹鑫.NSA与SA共存网络架构能力对5G平滑演进的必要性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0,22(19):92-93.
  [2]孙中全.IPv4/IPv6共存网络中过渡技术的实现与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 2020,38(05):18-22+53.
  [3]郭本英.4G、5G网络共存规划与优化[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12):127-129.
  [4]侯心迪,郜帅.多元网络空间共存融合的思考和探索[J].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 2020,2(03):45-54.
  [5]方双凤,高雅玙,黑晓军.在非授权频段下实现LTE-U与Wi-Fi网络的公平共存[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9,40(12):2566-2570.
  [6]宋心刚,王首峰,李行政,姚文闻.LTE-U关键技术与网络规划策略[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7,30(01):87-91.
其他文献
【摘要】 伴随科技的深入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医疗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要求医院应逐渐重视起来,促进其数字化管理,为其医疗设备管理提供可靠保障。强化设备管理,有利于增强医疗服务水平,增加工作效率,构建优良的医疗环境,有效防止医疗事故的出现,为其管理工作奠定相应的基础。基于此,文章进行如下探究,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医疗设备 信息化管理  引言: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悬浮式动中通天线,并对其具体结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做了详细阐述。实验表明这一装置在载体运动时可自动保持天线的俯仰角不变,对提高对星速度和精度有利。  【关键词】 动中通 天线 悬浮式 重心调节  Sat-com on The Move Automatic Tracking Method of Antenna Pitch Angle  Luo fanfei Ea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工业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产业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工业产业发展上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目前,我国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日趋成熟,并且,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当前的一门高新技术的典型代表,将它运用到电力工程中,可以带来很大的优势,属于电力工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若能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应用,就可以使电力工程工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进而大力推进中
【摘要】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提高,人口迅速增长。截止2021年1月,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5亿人。在人口倍增的同时,各种新型疾病不断出现,对医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人口的增多,加快了疾病传播,患者增多,医疗工作逐渐形成了集体性的体系化工作方式。这种方式极大程度缓解了病患增多。但与此同时,医院工作量激增,各种纸质表格、病例、档案繁多,工作繁杂,极容易发生错误;且各种资料交杂,整
【摘要】 数字媒体资源作为信息存储和管理的重要方式,在提高信息或者知识的利用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对数字媒体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现以“XML”应用为例,设计一款功能强大、实用性强的数字媒体资源管理系统。首先,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结果,完成对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以及功能架构设计,其次,从编码功能设计、下载功能设计、入库功能设计、视频转码功能设计四个方面入手,完成对系统核心功能的设计,以保证系统
采用控制变量法制备出不同挤出温度下的单层流延聚丙烯(Monolayer Cast Polypropylene,MCPP)薄膜试样,探究挤出温度对薄膜光学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偏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别对不同薄膜试样进行了取向结构和结晶度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挤出温度的升高,薄膜的横向拉伸性能、纵向拉伸性能和撕裂性能先增强后减弱,在220~230℃时性能表现优异;薄膜的取向结构和结晶度均减弱。
介绍了针对丘陵山地耕作环境设计的一款新型弓腰式智能移动底盘的履带式驱动组件。对底盘爬坡过程和爬坡性能进行分析,并从理论上计算了该底盘正常工作的坡度角。按实际数据算出的、底盘能安全通过的最大坡度角为34.41°。利用Recurdyn软件的低速履带模块(Track-LM),对新型弓腰式智能移动底盘进行建模和爬坡过程仿真,通过改变坡度角和车速,得到了底盘爬坡过程中驱动扭矩的变化规律。爬坡过程仿真和底盘测试结果表明,该底盘以低速档(0.965 km/h)和高速档(2.552 km/h)行驶,均可顺利通过符合设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