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学科,是社会大众广泛应用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本文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特点、语文教学的改革,论述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和学习语文知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 目的任务 要求特点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151-01
语文是一门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学科,说语文简单是因为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讲汉语,都会写汉字,被社会大众广泛应用;说语文复杂是因为它内容广泛,从语言形式可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从文学时段可分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当然还包括多种划分方法和每一阶段的大量作品;语文的学习难度大,虽说中国人都懂语文,但语文中的文字多音、多义现象普遍,词条几十万,组合成句子、文章更是变化万千,又有谁能正确把握,所以说真正学好语文的有几人?语文属于一门社会学科,它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人与人的交流离不开语言,历史的传承离不开文字,文艺的发展离不开文学作品,思想的进化离不开文学创新,因此我们作为中国人就必须要认真学好语文课程。
1 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在普通教育阶段和中等专业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都是基础学科。其中语文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地指出:“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试想在学生现阶段所学的课程中,哪一本教材里没有汉字?哪一节课不是以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教师语言的运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情况。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理解语言的能力,主要是指听和读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是指说和写的能力。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都很重要,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迁移,读是写的基础,写又促进读,从改革开放的形势需要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看,接受能力(听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说的能力、写的能力)日益显得更为重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听的能力,就会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就会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就能主动与教师交流对知识的接受情况,提出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增强,对写作能力具有助推作用,就会清晰且有条理的描述人、事、物,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及内心世界,写作水平就会大幅度提高。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语文教学的过程,不论是课堂教学或是听说读写训练,都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都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具有审美价值,其中,不少文学作品能对学生进行心灵美,语言美,生活美,自然美等审美教育,即使非文学作品,也能使学生进行合乎逻辑地思考和准确严密地运用语言的思维进行引导。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条件是很充分的,所以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篇章,为丰富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供了无限的有利条件。
2 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点
首先,语文教学要突出习惯培养和重视知识积累,在这个基础上提高运用现代语言的能力。对于阅读能力,分别从文学体裁、中心内容、结构条理、语言文字、标点使用、分析理解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习惯的培养是常抓不懈的过程,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语言、文字习惯,会给学生一生的学习带来许多便利。习惯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学的学习行为,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好的习惯也自然会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同样有利于学好其他课程,提高整体学习效果。何况“习与性成”,习惯还能形成相应的性情,对今后的个性发展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其次,熟读、背诵是积累的关键。熟读、背诵白话文和文言文的某些篇章以扩大识字量和词记量,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熟读和背诵不但能培养语感,丰富语言材料,熟悉语言结构,提升写作能力,而且有助于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提高认知水平,陶冶高尚情操。词语在听、说、读、写中作用十分重要,不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就无法提高阅读、表达、写作水平。要切实抓好词语教学,做到会读、会写、会用。通过查字(词)典、举例、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通过抄写,造句,归纳整理等帮助学生积累词语,逐步达到熟练运用词语。同时也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判别、评价,以及对文章的初步鉴赏能力。
3 语文教学的改革
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应得到继承,科学研究的意识应不断增强,体现语言教学的听、说、读、写的目标和阅读,表达性的新教材应大力挖掘,并逐步得到完善。课堂教学应在把握教材的前提下,突出教学重点,指明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重难点的方式和具体方法,确定清楚的教学目标和与之相应的辅导目标,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动漫效果的融入、音乐朗读的播放,都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的指导,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方面的工作必须得到切实的加强,课外阅读不必拘泥于传统优秀篇章,新兴读物、科幻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活动也不必拘泥于校园之中,公益活动、参观、春游等活动学生的兴趣更浓,印象会更是,更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水平,故教师的观念应随形势的发展逐步的更新。语文考核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语文考核,大多只是课程测试。采用笔试的方法,今后测量学生潜在能力的学能测试,将逐步进入语文考核的范围,口试的方法也将逐渐被采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目的任务 要求特点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151-01
语文是一门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学科,说语文简单是因为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讲汉语,都会写汉字,被社会大众广泛应用;说语文复杂是因为它内容广泛,从语言形式可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从文学时段可分为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当然还包括多种划分方法和每一阶段的大量作品;语文的学习难度大,虽说中国人都懂语文,但语文中的文字多音、多义现象普遍,词条几十万,组合成句子、文章更是变化万千,又有谁能正确把握,所以说真正学好语文的有几人?语文属于一门社会学科,它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人与人的交流离不开语言,历史的传承离不开文字,文艺的发展离不开文学作品,思想的进化离不开文学创新,因此我们作为中国人就必须要认真学好语文课程。
1 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在普通教育阶段和中等专业教育阶段的各门学科都是基础学科。其中语文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地指出:“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试想在学生现阶段所学的课程中,哪一本教材里没有汉字?哪一节课不是以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教师语言的运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情况。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理解语言的能力,主要是指听和读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是指说和写的能力。听、说、读、写四种能力都很重要,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迁移,读是写的基础,写又促进读,从改革开放的形势需要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看,接受能力(听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说的能力、写的能力)日益显得更为重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听的能力,就会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就会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就能主动与教师交流对知识的接受情况,提出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增强,对写作能力具有助推作用,就会清晰且有条理的描述人、事、物,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及内心世界,写作水平就会大幅度提高。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语文教学的过程,不论是课堂教学或是听说读写训练,都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都对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具有审美价值,其中,不少文学作品能对学生进行心灵美,语言美,生活美,自然美等审美教育,即使非文学作品,也能使学生进行合乎逻辑地思考和准确严密地运用语言的思维进行引导。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条件是很充分的,所以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篇章,为丰富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供了无限的有利条件。
2 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点
首先,语文教学要突出习惯培养和重视知识积累,在这个基础上提高运用现代语言的能力。对于阅读能力,分别从文学体裁、中心内容、结构条理、语言文字、标点使用、分析理解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习惯的培养是常抓不懈的过程,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语言、文字习惯,会给学生一生的学习带来许多便利。习惯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学的学习行为,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好的习惯也自然会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同样有利于学好其他课程,提高整体学习效果。何况“习与性成”,习惯还能形成相应的性情,对今后的个性发展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其次,熟读、背诵是积累的关键。熟读、背诵白话文和文言文的某些篇章以扩大识字量和词记量,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熟读和背诵不但能培养语感,丰富语言材料,熟悉语言结构,提升写作能力,而且有助于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提高认知水平,陶冶高尚情操。词语在听、说、读、写中作用十分重要,不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就无法提高阅读、表达、写作水平。要切实抓好词语教学,做到会读、会写、会用。通过查字(词)典、举例、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通过抄写,造句,归纳整理等帮助学生积累词语,逐步达到熟练运用词语。同时也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判别、评价,以及对文章的初步鉴赏能力。
3 语文教学的改革
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应得到继承,科学研究的意识应不断增强,体现语言教学的听、说、读、写的目标和阅读,表达性的新教材应大力挖掘,并逐步得到完善。课堂教学应在把握教材的前提下,突出教学重点,指明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重难点的方式和具体方法,确定清楚的教学目标和与之相应的辅导目标,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动漫效果的融入、音乐朗读的播放,都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的指导,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方面的工作必须得到切实的加强,课外阅读不必拘泥于传统优秀篇章,新兴读物、科幻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活动也不必拘泥于校园之中,公益活动、参观、春游等活动学生的兴趣更浓,印象会更是,更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写作水平,故教师的观念应随形势的发展逐步的更新。语文考核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语文考核,大多只是课程测试。采用笔试的方法,今后测量学生潜在能力的学能测试,将逐步进入语文考核的范围,口试的方法也将逐渐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