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对粮草轮作生产的影响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xi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合大田试验与计算机模型技术,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明确建立粮草轮作模式在产量、耗水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和传统粮食生产模式的差异;阐明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粮草轮作模式和粮食生产模式以上组分的变化规律,探明该地区粮?饲耦合系统的气候变化适应力.[方法]基于山西右玉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田间试验数据对作物模型APIS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or)进行校准和验证,结合气象数据生产工具ACSGTR模拟、分析研究点基准情景(1980-2009年)及未来情景(世纪中期2040-2069年、世纪后期2070-2099年)多种种植模式的产量,耗水量(ET)和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变化.[结果]APSIM模型对研究区玉米(Zea mays L.)、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和秣食豆(Glycine max L.)生产模拟的精度较高,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仅为6.25%~15.48%.情景模拟中,随着模拟区间内升温度与降水提高,各作物产量均有所提高,其中秣食豆产量增幅最高,达21.90%~36.07%,马铃薯次之,达15.71%~23.02%.ET方面,马铃薯在2040-2079年、2060-2099年情景下ET相对基准情景增加11.56%~20.83%,幅度最大.WUE方面,2040-2079年、2060-2099年情景下玉米、饲用燕麦与秣食豆WUE提高幅度较大,平均为16.50%、12.10%和23.13%(P<0.05).[结论]APSIM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可较准确模拟几种主要作物的生产.相较基准情景,2040-2069年、2070-2099年情景下各作物产量,ET和WUE均有提升趋势.由于较高的产量与WUE,可认为玉米?饲用燕麦轮作、拥有较高生产力的同时也具备较好的气候适应性;而马铃薯?玉米轮作相对其它轮作模式的耗水量更高但产量变化不显著,适宜中短期旱作生产以保障食物安全;马铃薯与饲用燕麦、秣食豆轮作和玉米?燕麦轮作模式耗水量较低,更适宜恢复土壤水分.研究结果可充实相近地区的长期数据积累与研究空缺,并为农牧业可持续生产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萱草属植物杂交F1代花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萱草属植物花部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花菜地方品种\'大同黄花\'为母本和萱草品种\'摇篮曲\'为父本杂交获得的71株F1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杂交F1群体花朵直径、外瓣长度、外瓣宽度、内瓣长度和内瓣宽度5个花部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萱草属种间杂交高密度遗传图谱对5个花部性状进行QTL定位研究.[结果]5个花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80%~11.63%,其中内瓣宽度变异系数最大,外瓣长度变异系数最小,这些性
[目的]对三峡库区坡面土壤与消落带沉积泥沙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开展研究,为该区重金属污染评价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方法]在三峡库区选取53个采样点,分析区域内坡面土壤与消落带沉积泥沙中Cr,Cu,Pb,Zn,Mn 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开展污染状况评价.[结果]研究区域内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大小依次为:Mn> Zn>Cr>Cu>Pb,仅Cu,Zn和Mn存在污染.Zn和Mn在消落带沉积泥沙与坡面土壤中皆富集,而Cu仅在坡面土壤中富集.研究区域内
[目的]研究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与评价标准,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绩效评价、实施效果后评价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频度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果]提出水土保持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模型包含土壤固持与保护、水源涵养、生态改善、收益增加、防灾减灾等5大类15个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秀、良好、缓慢改善、恶化、极度恶化5级评价标准.[结论]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综合评价模型涵盖了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