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作文批改的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lg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改作文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学生作文数量多,批改中的少、慢、差现象时有发生,即便是认真批改了的,也缺乏很好的针对性、激励性、启发性。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讲:“老师批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地改,可是劳而少功。”那么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批改,避免“劳而少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作文批改要及时
  及时批改是作文批改的第一要务,心理学告诉我们:反馈的时效性是反馈的生命,反馈得越迅速、越及时,就越能有效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学生习作后,最关心自己习作的最佳时间是交作业后的三天至一周内,这时期内,他们对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要求和习作内容印象较深,期待老师的评价和指点。教师抓住这最佳时期,信息反馈得越快,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及时改正错误,及时巩固成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否则,错过时期,学生对教师的反馈期待逐渐淡化,对老师的批改劳动满不在乎,只瞅瞅分数然后就把作文塞进课桌,老师的批改成了出力不领情的无效劳动。因此,应在学生习作后的三天内把学生的习作通览一遍,作好整理记录,选好典型,重点讲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让作文批改成为师生交流的阵地
  师生不应该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作文——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
  1.让作文批改成为写法交流的阵地
  初中生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有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就是说,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各种文体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但有时一些个体的写法却把握不来,明知这样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此时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比如有一次,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我故意布置了一篇老掉牙的作文题——秋天。其中有一个同学在作文自批中写道:“本文围绕秋天写了几组秋天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与凉爽,秋天的丰收与繁忙,但又写到了秋雨中树叶的绿,似与要求不符,但这确实是我的所观所感。”而在互批中这样写:“本文抓住秋天写了不少景象,语言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秋,文中却出现了少绿,好像给人以春天的感觉。”从学生的批评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类作文方法认识有误差,竟以为写秋天时颜色必是黄,而不能用绿。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其实,秋天时写绿未尝不可,关键是写出秋天中的绿与夏天中绿的不同之处来。例如,春天中的绿是新绿,夏天中的绿是墨绿,而秋天中的绿是黄绿,绿中泛出黄点。所以写景作文重点是把握住景物性,把看似相似的东西写出一个与众不同来。”如此一来,既纠正了学生批改中的失误,又指导了写作方法,正是一举两得。
  2.让作文批改成为思想交流的阵地
  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阶段,自以为是大人了,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但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又不免流于肤浅或片面,这在作文中便很大程度地体现了出来。记得一次半命题作文叫《我再次感受到了》,有个同学写的是《我再次感受到了虚伪的可鄙》,内容是前不久为迎接市教学规范化验收学校所做的某些工作,把为迎接验收、老师精心备课、学校全面打扫卫生等写得虚伪可鄙至极,表现出了极大厌恶,措辞相当激烈。他在自批中写道:“本文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很有一种一吐为快的感受,我就是看不惯学校的这种弄虚作假。”而在互批中这样写:“本文取材于实际,很有真情实感,但说话欠妥当,一个学生不应该用这种口气批评自己的学校,其实这一切都是为我们好。”看来,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反面素材”学生在思想上有很大分歧。于是我在批语中写道:“你能够抓住身边的事,关于观察,巧妙放文,抒发了真情实感,很好。但我还希望你能深入地思考一下,将学校平进的工作和验收时的工作作个比较,是否那次的工作是彻底的虚假?难道老师平时就没精心备课?学校平时就不打扫卫生?总之,我们应该学会全面深刻地去分析某一现象,而不能简单地把一事物定好或定坏。”那次作文之后,我作过追踪调查,发现那个学生的思想认识已渐趋成熟,待人接物也较缓和了,一次贴心的评语交流,使其免于思想上误入歧途,我很欣慰。
  三、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批评责备
  心理学研究证实,激励的评价会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个体产生对此事更强烈的动机,把外在刺激内化成为个人的自觉的行为过程。
  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作文,应该来说,总有其可取之处,或中心,或语言,或思路,或题材,或选材,甚至书写总有一两处值得肯定的地方。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思想教育上很重要,在老师的作文评语中更显得重要。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在评语中贯彻鼓励性原则,敢于鼓励,善于鼓励。茅盾上小学时,老师在他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论》的文末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于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我们随着这样的文字,可以想象少年茅盾是如何受其感发和激励。因此老师激励性的评语如“文章写得很有灵气”、“你的立意让我耳目一新”……会令学生在写作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坚定写作的信心,以后继续写作,继续提高注入活力。而评语写得啰唆像记流水账,“写作能力太差”、“简直不动脑筋”……这些评语,只令使学生积极性下降,兴趣索然,写作信心消失。
  总之,教师不必吝惜激励之辞,不必担心你的激励会捧杀学生,在评语中贯彻了“鼓励性原则”,少批评责备,学生就会从你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从而产生精神上的满足,引发强烈的作文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育工作者“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欲激发出来”。巧妙地运用作文评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会使学生写作的信心倍增,以更大的热情对待作文训练。
其他文献
对我们长期从事报纸工作的人来说,“政治”两字的严肃性自不待言。报纸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一旦出了差错,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给报纸的声誉带来不良影响,责任的确重
在以往的岩体稳定性评价中,人们大都采用以应力表示的强度判据,这对利用现场监测数据评价岩体的稳定性将造成诸多不便。在进行了四种岩石的三轴试验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采用摩尔-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不同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下面以作文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感悟生活,开拓广阔的写作空间  如何感悟生活,主要是引导学生细心
如今社会发展快速,科技不断进步,有人感叹:一手好字被电脑废了。如果对此感叹稍作解读,可以得出这么个结论:手写汉字已逐步落伍,汉字教学已经不再受到重视了。在我们教学生活
写景作文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要写好写景作文,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好的写景作文,往往不取决于你在文章中写了多少个景物,也不在于你选择的景物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关键在于文章中要有重点描写的景物,而每个景物都非蜻蜓点水般地描写。  二、 角度选好,印象深刻  写景,就要突出景物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在此基础上,还要选好描写景物
语文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教师更多注重为考试而布置作业,作业形式单调、内容乏味、机械重复,已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它抹杀了孩子的个性与天性,对学生没有丝毫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努力构建富有个性的作业新形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绽放新的活力,焕发生命的异彩。  一、设计层次型作业,让不同学生都得到最优发
通过损伤力学方法建立了节理裂隙岩体的本构关系及其损伤演化方程,并依次评价节理岩体的稳定性和变形行为,工程应用表明本文的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这次我参加了初中写作教学研修班90学时的培训,听了不少著名特级教师、专家教授有关写作教学的专题讲座,如同享用了一桌饕餮大餐,不管是理念的呈现还是实践的体验,都使人耳目一新,有一种被洗脑的感觉。  “写作是什么?写作教学的前提是什么?有效的写作教学是什么?”海盐县教育科学研究室、特级教师朱益群在题为《写作教学的前提与组合》的报告中说,“我的理解——写作是一种冲动,一种沟通,一种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