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临中国设计教育现状的种种问题,提出创新教育体系方案并积极融入创意产业链中,目的培养学生最终成为成功的设计人才适应社会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设计
引言:
中国创意设计人才紧缺是不争的事实。让大学生参加设计活动,捕捉设计创业机会筑就设计创业途径,设计创业已成为高校设计类毕业生选择前途的一大主题,但很多学生却缺乏设计创业的基本知识。在创业教育上紧紧围绕市场和实践,建设一个完善创新设计教育体系,使其成为“相互作用大学”,突出大学和社会的互动关系,让大学生时刻感受设计时尚的脉搏,走向社会。
1、中国设计教育存在问题
中国的设计教育是一个空前大发展的时期,当然会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设计教育滞后于社会和文化产业需求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个设计教育定位的问题。再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中国文化来承载,教育中忽略了创新基础的挖掘和培养。
1.1 现在的设计教育发展仍停留在专业的扩张和招生的规模,缺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总体的发展。中国的设计教育一定要定位准确。也就是说你是什么类型的学校、专业,服务于哪个行业。比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近几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布局,既有比较传统的专业,比如平面、环境、工业设计的专业,也有像数字艺术、设计管理等新兴的专业,因为社会需要这种前沿的专业。作为一所设计院校、设计学科,特点在于在发展过程中去创新,在创新过程当中去融合先进的东西。
1.2 改革开放国门打开,设计教育的老师、管理部门、学生其实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所谓现在的设计教育通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对外了解的欲望要强于对自己的总结和挖掘,中国具有五千年、六千年文化历史的积淀,谈到中国设计的传统优势的时候,过去认为工艺的东西在外国人眼里可能都是设计的,现在中国的状态很多元、很开放,但是现在中国的形象设计,却还没有做到我们想反映的东西,中国要有特色,有自己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审美观、价值观等,但在打开国门之后,信息的多样化,强势文化的影响,经济和文化的不一样,标准和价值的不一样。设计涉及到文化,因此要考虑到文化路线,这几年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是拿来国外的就用,没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没有建立我们自己的设计教育的模式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到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中国设计,我们如何将中国文化来承载,过去我们可能是在培养过程中过于强调了所谓的创新,但是忽略了创新基础的挖掘和培养,所以造成了有些东西是抄袭或者模仿的现象,在这种形势下,设计教育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所以目前中国设计处在冷静思考和整合的阶段。
2、创新教育体系
2.1 首先,设计艺术教育应该按照社会的需求办好设计艺术教育。一个社会的工业文明程度与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经济发展直接影响设计艺术教育的目标导向,设计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也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2.2其次,设计艺术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设计教育服务,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完全的发展。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发展中的人,人是社会发展的单体,任何目的都要由人来实现,设计艺术教育的质量也必须体现在人的发展上。
2.3设计教育方向在于培养学生应该是各个学科交叉来培养,强调学生的综合实施和学科的交叉,因为你不管是游戏还是艺术设计,都是跟技术密切相关,所以教学上也应该是强化科学和艺术。遵循的一个一面旗帜就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同时面向社会需求立足于一个高起点、开放式的方式来办学。另外积极进行国际化的交流,让学生有一个更高的、更开放的视野。在国际大的环境下,适合发展的环境下来进行学习、研究,便于快速的成长和一个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2.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敢想才能敢干,才能有所突破创造;其次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塑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独立判断与选择的素质及责任感。
教育创新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创新,是教学方法的更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应是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的高度统一,核心是通过综合素质塑造,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能力和知识积累,并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体系。能力培养要完成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会学习、做人、创新的人才。综合素质塑造使学生完成对做人的基本品质的塑造,形成具有健全人格、意志坚强、心胸宽广、善与他人合作的综合素质。
3、设计教育融入创意产业中
3.1 设立设计创意机构
创意设计依赖于数码设计系统,它体现自主创新设计的高层次理念,面向的是高层市场,设计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必然趋势,体现主创新的设计新形态、新色彩、新结构。并且运用国际先进设计的技术与手段,采用国际一流的新材料、新硬件、新软件、新工具、新工艺,反映国际设计信息的新动态,体现设计管理的新手段、新程序,具备高水平设计的实施手段。
3.2 设立学生设计实践拟创业基地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多数设计专业的大学生面对严峻的设计就业形势,建设学生设计实践基地或联合企业协作,配合高校实施大学生设计创业实践计划,设计实践基地将以拟创业为目标,孵化设计创业人才,加强与设计界人士的接触与广泛交流,与社会接轨真正接触到社会实际设计案例,推行先就业再设计创业的策略、开展设计竞赛展览的创业实践、以提高大学生的设计创业实践能力。
通过一些交叉性的、互动性的、讨论式的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把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建立起来,真正落实到学习的层面,培养出来的学生面对社会适应的时候是比较灵活、有准备的,从而解决顺利融入社会创意企业的问题,就业形势都在变化,他能够自觉地协调和调整,深层次的就业应该是学生有自己的能力来适应方式的转化,这样的学生才是大学培养的目的。
作者简介:于畅,(1980--),女,教师
【关键词】创新;创业;设计
引言:
中国创意设计人才紧缺是不争的事实。让大学生参加设计活动,捕捉设计创业机会筑就设计创业途径,设计创业已成为高校设计类毕业生选择前途的一大主题,但很多学生却缺乏设计创业的基本知识。在创业教育上紧紧围绕市场和实践,建设一个完善创新设计教育体系,使其成为“相互作用大学”,突出大学和社会的互动关系,让大学生时刻感受设计时尚的脉搏,走向社会。
1、中国设计教育存在问题
中国的设计教育是一个空前大发展的时期,当然会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设计教育滞后于社会和文化产业需求的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个设计教育定位的问题。再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中国文化来承载,教育中忽略了创新基础的挖掘和培养。
1.1 现在的设计教育发展仍停留在专业的扩张和招生的规模,缺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总体的发展。中国的设计教育一定要定位准确。也就是说你是什么类型的学校、专业,服务于哪个行业。比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近几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布局,既有比较传统的专业,比如平面、环境、工业设计的专业,也有像数字艺术、设计管理等新兴的专业,因为社会需要这种前沿的专业。作为一所设计院校、设计学科,特点在于在发展过程中去创新,在创新过程当中去融合先进的东西。
1.2 改革开放国门打开,设计教育的老师、管理部门、学生其实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每个人都需要面对所谓现在的设计教育通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对外了解的欲望要强于对自己的总结和挖掘,中国具有五千年、六千年文化历史的积淀,谈到中国设计的传统优势的时候,过去认为工艺的东西在外国人眼里可能都是设计的,现在中国的状态很多元、很开放,但是现在中国的形象设计,却还没有做到我们想反映的东西,中国要有特色,有自己的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审美观、价值观等,但在打开国门之后,信息的多样化,强势文化的影响,经济和文化的不一样,标准和价值的不一样。设计涉及到文化,因此要考虑到文化路线,这几年设计教育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是拿来国外的就用,没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没有建立我们自己的设计教育的模式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到了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中国设计,我们如何将中国文化来承载,过去我们可能是在培养过程中过于强调了所谓的创新,但是忽略了创新基础的挖掘和培养,所以造成了有些东西是抄袭或者模仿的现象,在这种形势下,设计教育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所以目前中国设计处在冷静思考和整合的阶段。
2、创新教育体系
2.1 首先,设计艺术教育应该按照社会的需求办好设计艺术教育。一个社会的工业文明程度与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经济发展直接影响设计艺术教育的目标导向,设计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也为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2.2其次,设计艺术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设计教育服务,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完全的发展。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发展中的人,人是社会发展的单体,任何目的都要由人来实现,设计艺术教育的质量也必须体现在人的发展上。
2.3设计教育方向在于培养学生应该是各个学科交叉来培养,强调学生的综合实施和学科的交叉,因为你不管是游戏还是艺术设计,都是跟技术密切相关,所以教学上也应该是强化科学和艺术。遵循的一个一面旗帜就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同时面向社会需求立足于一个高起点、开放式的方式来办学。另外积极进行国际化的交流,让学生有一个更高的、更开放的视野。在国际大的环境下,适合发展的环境下来进行学习、研究,便于快速的成长和一个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2.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敢想才能敢干,才能有所突破创造;其次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塑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独立判断与选择的素质及责任感。
教育创新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创新,是教学方法的更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应是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的高度统一,核心是通过综合素质塑造,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能力和知识积累,并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体系。能力培养要完成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会学习、做人、创新的人才。综合素质塑造使学生完成对做人的基本品质的塑造,形成具有健全人格、意志坚强、心胸宽广、善与他人合作的综合素质。
3、设计教育融入创意产业中
3.1 设立设计创意机构
创意设计依赖于数码设计系统,它体现自主创新设计的高层次理念,面向的是高层市场,设计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必然趋势,体现主创新的设计新形态、新色彩、新结构。并且运用国际先进设计的技术与手段,采用国际一流的新材料、新硬件、新软件、新工具、新工艺,反映国际设计信息的新动态,体现设计管理的新手段、新程序,具备高水平设计的实施手段。
3.2 设立学生设计实践拟创业基地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多数设计专业的大学生面对严峻的设计就业形势,建设学生设计实践基地或联合企业协作,配合高校实施大学生设计创业实践计划,设计实践基地将以拟创业为目标,孵化设计创业人才,加强与设计界人士的接触与广泛交流,与社会接轨真正接触到社会实际设计案例,推行先就业再设计创业的策略、开展设计竞赛展览的创业实践、以提高大学生的设计创业实践能力。
通过一些交叉性的、互动性的、讨论式的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把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建立起来,真正落实到学习的层面,培养出来的学生面对社会适应的时候是比较灵活、有准备的,从而解决顺利融入社会创意企业的问题,就业形势都在变化,他能够自觉地协调和调整,深层次的就业应该是学生有自己的能力来适应方式的转化,这样的学生才是大学培养的目的。
作者简介:于畅,(1980--),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