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琐碎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a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的生活都由许许多多的琐事组合而成。对于热爱琐事的人,哪怕是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面孔都令他感到幸福。同样,也总有人为琐事而烦恼,正如一杯茶亦苦亦甜,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人们能从琐碎中体味出什么,取决于人的心境和情怀。
  古语云“见微知著”“睹物伤神”,“微”即琐事,“神”即内心。晚年的欧阳修闻秋风而惊起,发:“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的感慨,写出不朽的《秋声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古代文人雅土的悲秋情怀。而这情怀与欧阳修的年纪和阅历是分不开的。相比之下,同样听闻秋声的童子却不为这等琐事而伤怀,而是“垂头而睡”,这也是因其单纯不谙世事所致。
  又比如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说,面对长林古木、清风明月,假使内心坦然不因外物伤性,这样的景色就是赏心悦目的;但假使内心不自得,这样的景色也会令人悲伤憔悴,不自已。可见,同一个人在不同心态下对于琐碎也有不同的体会。
  琐碎中往往蕴含着人生的真谛,如庄周通过梦蝶一事获得了无穷的感悟。而品味琐事的过程往往带着痛苦,这就需要我们从这微苦巾尝出微甜,从而体味出无上的甘露。简言之,就是选择恰当的心态面对它。在项脊轩曾经发生的一切,母亲“儿寒乎?欲食乎?”的关怀、祖母给作者的象笏,以及庭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都令作者潸然泪下。原先狭窄破旧的阁楼,经作者“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的简单修葺后,便明亮如新,在其中生活变得悠然自得,而墙上的月色、斑驳的树影也变得十分美好。因此,当我们品味琐碎时,既要联系自身生活,又要摆正心态,从一般的琐事中去洞察世界,便能得出不一般的结论。
  有人认为品味琐碎只存在于过去,如今的快节奏生活令人日不暇接,何来享受琐碎的时间?其实不然。眼下的时代恰恰把事物分得更细更小,小的细节往往蕴藏大的感动。而且,在这样一个匆忙的世界里,偶尔放慢脚步、观察细微能平和浮躁的内心,带给人精神动力。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学会品味微妙的琐碎,当收获无穷的幸福。
  名师点评
  作者对于琐碎生活的理解是比较全面的。文章开头提出对于生活琐事的感受取决于人的心态。之后列举欧阳修《秋声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庄周梦蝶、归有光《项脊轩志》四个例子分别说明琐碎和心态的关系。最后,作者结合现实表明生活态度,论证清晰,情感饱满。当然,这些论据是否属于“琐碎的生活”的范疇还有待商榷,但全文构思及论述都体现了这位同学较好的写作功底以及对题目的独道见解。
  (柳 叶)
其他文献
阔孜的名字翻译成汉语是羊羔的意思,可他的性格一點也不像小羊羔。他是阿勒泰草原上有名的叼羊高手,他惊人的力量和善战的勇气没人能比,骑术也是草原一流。这让他得到大家的敬畏。可是,他的坏脾气却远近闻名,让人难以捉摸。  大家暗地里取笑他,叫他凶狠的羔羊或者干脆叫他恶狼。当他听到这些时,就会老大不高兴。心情不好时,就会大发脾气。所以,尽管他是草原上有名的叼羊高手,那又怎样呢,人们照样不理识他。  每场叼羊
我们的生命,不消说,一直在运动着,并且,一直在渴望着阳光。而这一段落中最美的章節,便是青春。“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此处之“我”,既是青春之“我”,也是阳光之“我”。  2016年10月,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迎来了搬进新校区后的第三场秋运会。漂亮的运动场上,短跑、长跑、跳高、跳远……孩子们享受着运动的快乐,也体会着人生拼搏的况味。马一浮老先生讲,于矛盾中见不矛盾,方是哲学最上乘。诚哉斯言。学习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的墙有形,有的墙无形。有形的墙,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形的墙,我们有时难以回避。有的墙是安全的保障,是迷人的风景,是故事的载体;有的墙是感情的隔膜,是观念的差距,是文明的枷锁。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这道题很像2014年高考福建
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旅客要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在江湖到处漂泊,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终极目标极其明确的关系类作文题,表面写旅客、流浪,实则是要表达人生要追寻、要寻找自己的精神归宿与家园。  泰戈尔的语言既形象,又具哲理意味。我们首先要对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解读
晴雯,《红楼梦》里一个地位卑微的奴婢,本应是微不足道的一个角色,然而,她性情率真,语言犀利,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大观园里一颗璀璨的星,以致她的死让千百万读者痛惜不已。  虽然晴雯“身为下贱”,但我们更记住了她“心比天高”的率真性格。她不会像“至善至贤”的袭人那样,一味讨好贾母和王夫人;也不会像秋纹那样媚上,因主人的小恩小惠而津津乐道,将其奉为“恩典”。对于这些,晴雯总是嗤之以鼻。她保持自己的率
师大教授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 清华大学93岁退休教授仍坚守三尺讲台  2018年7月,一段清华大学退休老教授站着讲课的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视频里的主人公叫张礼,他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是清华大学退休教授。他曾在列宁格勒大学物理技术研究所、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加州理工学院进行研究,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虽然已经是93岁高龄,他依然精神抖擞坚持授课。张礼教授至今从教71年,他也成为清
关于互联网时代,马云无疑是具有发言权的,他借用作家韩寒作品中的话表明了这个时代的特征:这是一个有风猪都可以飞起来的时代。  记得2012年的“末日论”,还有某某的多次“被去世”吗?网络给予了人们广阔全新的信息平台,想要彰显自我只需轻轻点击“发布”瞬间便可以实现,个人感受、“真知灼见”铺天盖地。当表达变得轻而易举,求真求实的态度则显得更加可贵。  谣言的始作俑者何尝不知谣言的荒谬,然而为了点击量,为
其实,火锅最像人生,依很难在另外一种饮食中,找到爱恨情仇的全部交织。懂得了火锅,就懂得这不只是一顿美食,而是一种情感、一种治愈。  一人食的冬夜,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儿。嗯,一定是底料太辣了。  一个人端坐桌前,搅动着一个小火锅。鍋周围摆了白菜、土豆、豆皮、菠菜,还有半盘肥牛。嗬,一盘对我来说太奢侈了。一股脑儿将菜都倒进去,心里愤怒地喊着:都进去吧,都进去吧,所有的不如意都放马过来吧,既然逃不掉,就
你有多久只是在“读”书了?  与其自以为读书甚广,最后却不知不觉成了书海迷航者,不如研读经典,建构自我格局,用醇熟的智慧度量世界。  初入书海,泥沙惑人。如何做到面对海量泥沙而不无所适从,如何让自己的思考更有逻辑、更有深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  求量不求质的阅读是“掩耳盗铃”式的阅读——用图片代替文字,用感官刺激代替主旨内涵,而且读完了即刻忘记,绝对不会往金贵的大脑里再保存什么重要资料。碎片化阅读
匍匐于被人遗忘的阴暗角落,等待一阵清风吹过,那微小的尘埃在阳光下,也发出璀璨光芒。  袁枚既没有李白的显赫声名,亦少了陆游似的一段风流事,他留给我的印象不过是个贪食的老饕,偶尔吟诵“牧童骑黄牛”的诗句罢了。也正因为他的一生平淡无奇,当一首《苔》映人我眼帘时,我心底才漾起不同寻常的涟漪,就像看到一粒尘埃忽然发了光。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几百年前,落魄的诗人写下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