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由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教育,当今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增加,尤为注重英语人才的实用性。在此趋势下,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民办本科高校边摸索边前进,既要探索适应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道路,还要结合教学资源实际情况,构建与时俱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的高校教育也从精英式教育培养模式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应用型本科教育开始出现,民办本科高校成为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生力军。为提高民办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其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估体系,从而全面推进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和创新。
1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外语语言学科一直把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大学英语课程和相关学科各自为先,缺乏沟通。从长远来看,大学英语课程很难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帮助相关学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们认为大学英语课程需要作为一种媒介,建立语言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开展外语学科建设任务,纳入相关学科,完成其服务功能。只有这样,大学英语课程才能在其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过程中,更科学、更准确地发挥其作用。另外,大部分民办本科高校的单一教学模式存在弊端,主要由教师授课,教师缺乏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同样也很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在教学中个体学生是不能被忽视的。教学信息传播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回馈信息的渠道;师生互动太少,老师讲得多,学生说的少;教师有过多的权力然而学生权利空间有太少;
实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多是第三批次学生,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此外,由于大多数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学习兴趣缺乏,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由于学习动机有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预习不积极,不主动思考问题,课外很少读英语文章或书籍,习惯死记硬背,这给民办本科高校的应用型课程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师资短缺、教师年龄结构不平衡、教育程度低。大多数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主要为青年教师,高级职称大多为外聘。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师,尤其是年轻人有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群体的不稳定。此外,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加之学校提供出国留学机会较少,激励机制不健全,青年教师的个人研究能力也有待提高。
2 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的改革和创新
英语教学模式应该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思考和分析自己的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事实上,学生们更关心老师的意见,更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在我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也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学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主要地位,并把课堂还给学生。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标,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开设英语基础课程的同时,我们应该添加相关专业的英语选修课程,如相关语言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美国文学选读,中美文化概论课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计算机英语,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旅游英语,商业专业学生设置商务英语课程。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课程体系的建设既要具有英语的实用性,又要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以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两方面为基础。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有一定的影响,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部分我国的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基本上就是四个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有的學校更只有三个学期的英语课程,各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由于英语环节出现问题而不能适应工作的需求,所以学生在就业和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该是大一,大二学习基础英语,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学习与其专业挂钩的专业英语和一些与就业相关的应用型英语,课程可以开设到大四下学期,这样既巩固了基础英语,又使学生具有专业英语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求。有些高校只有少数专业设置了的专业英语课程,事实上,许多专业如计算机、经济、法律、医学专业英语是必须设置的专业课程,对于这类专业的学生阅读国外的文献或交流是有帮助的。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学生英语水平较高,以英文授课为主的教学,设置以教材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增加英国和美国的相关文化知识和英语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对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双语教学,教学内容仍以教材为基础,对英美文化与专业知识的进行适当渗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对于质量较差的学生,教学内容以中文为主,这样英语基础知识可以得到加强。此外,还可以使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手段,计算机和网络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这也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民办高校应尽可能多地为教师的培训、学习以及参加国内外研讨会提供机会。教师也应结合教学经验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努力的进行科学研究、主动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很多高校尤其是民办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毕业生在工作和就业方面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因而人们要反思我们的教学模式,不断补充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努力建立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这才是培养民办高校实用型人才的明智之举。
作者简介
马青云(1982-),女,研究生学历。现为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
作者单位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25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的高校教育也从精英式教育培养模式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应用型本科教育开始出现,民办本科高校成为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生力军。为提高民办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其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估体系,从而全面推进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和创新。
1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外语语言学科一直把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大学英语课程和相关学科各自为先,缺乏沟通。从长远来看,大学英语课程很难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帮助相关学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们认为大学英语课程需要作为一种媒介,建立语言与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开展外语学科建设任务,纳入相关学科,完成其服务功能。只有这样,大学英语课程才能在其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过程中,更科学、更准确地发挥其作用。另外,大部分民办本科高校的单一教学模式存在弊端,主要由教师授课,教师缺乏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同样也很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是针对所有学生的,在教学中个体学生是不能被忽视的。教学信息传播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回馈信息的渠道;师生互动太少,老师讲得多,学生说的少;教师有过多的权力然而学生权利空间有太少;
实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多是第三批次学生,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此外,由于大多数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学习兴趣缺乏,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由于学习动机有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预习不积极,不主动思考问题,课外很少读英语文章或书籍,习惯死记硬背,这给民办本科高校的应用型课程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师资短缺、教师年龄结构不平衡、教育程度低。大多数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主要为青年教师,高级职称大多为外聘。近年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师,尤其是年轻人有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群体的不稳定。此外,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加之学校提供出国留学机会较少,激励机制不健全,青年教师的个人研究能力也有待提高。
2 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的改革和创新
英语教学模式应该从教师为中心转移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思考和分析自己的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事实上,学生们更关心老师的意见,更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在我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也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学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主要地位,并把课堂还给学生。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标,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开设英语基础课程的同时,我们应该添加相关专业的英语选修课程,如相关语言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美国文学选读,中美文化概论课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计算机英语,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旅游英语,商业专业学生设置商务英语课程。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课程体系的建设既要具有英语的实用性,又要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以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两方面为基础。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有一定的影响,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部分我国的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基本上就是四个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有的學校更只有三个学期的英语课程,各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由于英语环节出现问题而不能适应工作的需求,所以学生在就业和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该是大一,大二学习基础英语,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学习与其专业挂钩的专业英语和一些与就业相关的应用型英语,课程可以开设到大四下学期,这样既巩固了基础英语,又使学生具有专业英语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求。有些高校只有少数专业设置了的专业英语课程,事实上,许多专业如计算机、经济、法律、医学专业英语是必须设置的专业课程,对于这类专业的学生阅读国外的文献或交流是有帮助的。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学生英语水平较高,以英文授课为主的教学,设置以教材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增加英国和美国的相关文化知识和英语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对于一般水平的学生,双语教学,教学内容仍以教材为基础,对英美文化与专业知识的进行适当渗透,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对于质量较差的学生,教学内容以中文为主,这样英语基础知识可以得到加强。此外,还可以使用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手段,计算机和网络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教师,这也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民办高校应尽可能多地为教师的培训、学习以及参加国内外研讨会提供机会。教师也应结合教学经验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努力的进行科学研究、主动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很多高校尤其是民办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毕业生在工作和就业方面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因而人们要反思我们的教学模式,不断补充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努力建立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这才是培养民办高校实用型人才的明智之举。
作者简介
马青云(1982-),女,研究生学历。现为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
作者单位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