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肉牛妊娠初期血液和尿液中孕酮(P4)、妊娠相关糖蛋白(PAG)、早孕因子(EPF)的变化,为肉牛早期妊娠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集肉牛配种后第0、1、8、17、21、28、35天
【机 构】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省颍上牛哥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
: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项目(CARS-37),安徽省省科技重大专项(2018-20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肉牛妊娠初期血液和尿液中孕酮(P4)、妊娠相关糖蛋白(PAG)、早孕因子(EPF)的变化,为肉牛早期妊娠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集肉牛配种后第0、1、8、17、21、28、35天的血、尿液,通过ELISA检测血、尿中P4、PAG、EPF 3种激素的浓度。[结果]在配后0~35 d,妊娠与非妊娠母牛血、尿中P4和PAG浓度变化平缓,而EPF差异较明显,3种激素血液中浓度均高于尿液中。其中,妊娠牛血液中EPF浓度在配后第8天显著(P<0.05)高于非妊娠牛。[结论]血、尿中EPF浓度变化能反
其他文献
持久黄体和卵巢囊肿是严重影响奶牛生产的繁殖疾病,导致母牛不发情,影响养牛的经济效益。
[目的]通过分析空怀水牛血常规数据,从血液生理变化层面探讨水牛人工授精后早期妊娠失败的原因。[方法]采集14头摩拉水牛人工授精后0d、18d、20d、23d和28d血液样本,利用全自
随着我国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相关法律的出台及各地的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经济效应已日益显现,各地实践也由自发式、无序化、短期性行为逐步走上规范有序的轨
1临床症状 病兔精神萎顿,饮食减少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病危时呼吸促迫、抽搐,突然倒地而死。
母猪实行人工授精比自然交配情期受胎率、产仔数、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分别提高8.45%、15.46%、75.20%和51.70%,经济效益显著。可提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避免猪疾病的传播,配种方便。
为了研究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等主要因素对绞股蓝皂苷得率的影响,并得出最佳提取工艺。采取通过控制变量法筛选单因素,再将各因素进行正交实验,最后将最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