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斜视,何去何从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斜视有“内”“外”之分


  斜视是指双眼位置不对称,以内斜视和外斜视最为常见。家长可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在家进行初步判断:用手电筒照射在孩子两眼正中的鼻梁位置,观察黑眼珠上的反光点。如果反光点在黑眼珠正中,则基本排除斜视可能;如果一只眼睛的反光点在黑眼珠正中,另一只眼睛的反光点在偏黑眼珠外侧,那么很可能是内斜视(图A);如果另一只眼睛的反光点在偏黑眼珠内侧,则很可能发生了外斜视(图B)。一旦发现异常,家长应尽快带孩子至医院明确诊断。
  斜视若不及时处理,危害深远。首当其冲便是伴随一生的美观问题。当孩子有明显的斜视时,难免会迎来周遭异样的目光,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患儿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行为障碍,对日后升学、就业和择偶等重大人生事件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其次,斜视会破坏孩子的立体视觉,影响日常生活,如打球、看3D电影等;由于无法完成精细的工作任务,斜视还将大大影响择业。此外,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斜视,特别是内斜视,是导致弱视的重要原因。
  若孩子被确诊为斜视,须先检查眼球运动是否存在异常。若眼球运动存在问题,还须进行眼眶和头颅影像学检查。随后,医生会仔细检查眼球的各部分结构,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知觉性斜视等。如果存在器质性病变,须先治疗原发疾病。临床上,大多斜视患儿不伴有眼球运动障礙及眼部器质性病变,可根据内斜视和外斜视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内斜视:以配戴眼镜和弱视治疗为先


  临床上,最常见的内斜视包括婴儿型内斜视、调节性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和非调节性内斜视。患儿若被确诊为内斜视,需用阿托品眼用凝胶进行扩瞳验光,检查是否伴有远视和弱视。
  若患儿伴有远视,可先配戴远视眼镜治疗,2个月后,观察内斜视是否有好转迹象。若配戴眼镜后,患儿的内斜视完全好转,这种内斜视则称为调节性内斜视,和远视有关,无须手术,可继续以戴眼镜治疗。若配戴眼镜后内斜视部分好转,这种内斜视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和远视有一定关系,但只靠配戴眼镜是无法完全矫正的。如果此类患儿在配戴眼镜后斜视度数仍较大,宜尽早手术治疗。
  若患儿无远视,或远视的度数很低,配戴眼镜后内斜视几乎无好转,这类内斜视包括婴儿型内斜视和非调节性内斜视。患儿越早治疗(一般建议2周岁以内手术),对恢复双眼视功能的帮助越大。
  若患儿伴有弱视,须先治疗弱视,等双眼视力接近后,再择期手术治疗。

外斜视:大多需手术治疗


  对外斜视患儿而言,眼位偏斜过于频繁或角度过大时,可考虑手术矫正。临床上最常见的外斜视包括间歇性外斜视和婴儿型外斜视。
  婴儿型外斜视一旦确诊,须手术治疗。而有弱视的患儿须先治疗弱视,等双眼视力接近后尽快接受手术。
  间歇性外斜视,顾名思义,外斜视是间歇性的。患儿大多数时候双眼眼位正常,当疲劳、发呆或患病时,由于融合代偿机制减退,一只眼会偷偷地向外“飘移”:一经提醒,外斜的眼睛会迅速“还魂入鞘”,恢复到正位,尤以看远处时经常发生。为了使眼位恢复到正常状态,患儿常有意、无意地动用眼球汇聚的力量,这将引起调节性近视而导致视力下降。有些孩子在明亮光线下喜欢闭一只眼,这也是间歇性外斜视的重要表现。对这类患儿而言,若斜视度数较小,控制良好,可先静观其变。若斜视度数大,患儿控制能力差,危及双眼视功能,应尽早手术。一般推荐4岁以上手术,此时孩子的配合度相对较好,眼球的运动功能和立体视觉等发育也相对比较成熟。
  有些家长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斜视会随着孩子生长发育逐渐消失,或试图用双眼集合训练(类似训练“斗鸡眼”)来纠正孩子的外斜视,替代手术治疗。集合训练对度数小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术前进行双眼集合训练可能会影响斜视度的准确测量,故不宜进行。4个月以下儿童的斜视有时可能会自发消退,特别是当斜视属间歇性或斜视度可变时。但对大多斜视患儿来说,斜视不仅不会自愈,有些还会加重,比如由间歇性外斜视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

扫清手术疑虑,还孩子阳光“视”界


  斜视手术是眼外手术,通过调整眼球表面肌肉的位置和力量来矫正眼位。它对眼球的干扰非常小,一般不会影响患儿视力,相对比较安全。幼儿因配合度差,手术须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时间非常短,一般半小时左右即可完成。
  斜视手术在“眼白”的位置做切口,结束时用缝线将切口缝合。由于“眼白”处的血管非常丰富,故患儿术后眼睛出现红肿、异物感、畏光、流泪等都是正常现象,家长不必过度担心。手术当日,手术眼由纱布覆盖。此时,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因看不到事物而缺乏安全感,家长可通过语言、抚摸等安抚宝宝的情绪。术后第二天,便可除去纱布,伤口未完全愈合前,应避免生水进入眼睛。术后,患儿无须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只要遵医嘱使用抗感染和抗炎的眼药水,伤口周围的红、肿将逐渐褪去。术后通常不必拆线,缝线会自行吸收,一般不会在孩子脸上留疤。随着红肿的消退、缝线的吸收,异物感、畏光和流泪等症状也会逐渐减轻和消失。在室外阳光强烈时,家长可给患儿戴太阳眼镜来阻挡强光对眼睛的伤害,但这并不是必需的。对年幼的孩子而言,在室内长期戴深色太阳眼镜有造成弱视的风险。

术后出现“特殊现象”莫惊慌


  ·术后重影少数外斜视的孩子术后会出现重影,也就是医学上讲的“复视”。术后重影一般在数天至数周逐步消失,不用过分紧张。
  ·仍存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不戴眼镜时“斗鸡眼”此戴眼镜时更严重的孩子)术后不戴镜时,家长可能觉得孩子依然存在“斗鸡眼”现象,因此怀疑手术失败。事实并非如此。这非但不代表手术失败,而正是医生诊疗计划的合理设计,是正常现象。这是因为,在术后,医生会嘱咐孩子配戴远视眼镜辅助治疗,随着远视度数的降低,“斗鸡眼”将会慢慢好转。若非如此,而是在术中完全“做正”,则易使孩子在术后出现外斜视。
其他文献
前段时间,青年演员徐婷因患恶性淋巴瘤生命戛然而止,让人倍感痛惜。而真正引发网上讨论的,是她得病后的选择:放弃化疗,进行中医治疗。有人认为徐婷所选中医治疗或有奇招,有人则认为她放弃化疗是致命昏招;有人认为选择化疗会“走”得更快,有人认为“中医治疗”才是“催命符”……  近年来,有一种恶性肿瘤在国内外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发生率持续上升,已经超过白血病,成为最常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疾病,这种疾病被统称为淋巴
味道香美,营养丰富,体积小,能量高……看到这些关键词,你首先想到的食物是什么?没错,它就是大家眼中的健康零食——坚果。然而,你对这种食物了解多少?  坚果益处多,也有软肋   一般地说,坚果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树坚果,常见的有核桃、巴旦木、榛子、开心果等;另一类是植物种子,常见的有葵花籽、花生、黑芝麻等。   如果要在食物里评选“营养宝库”,坚果肯定“榜上有名”。从营养成分分析,坚果脂肪含量为3
市民孙丽娟的故事:我是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的居民,今年69岁,自56岁退休后加入社区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接触了打莲湘,便一发不可收拾。  长长的莲湘杆两头嵌着铜钱,打起来声音清脆,充满喜庆,寓意赶走霉运、带来福气。十几年来,我平均每天打莲湘半小时,经过日积月累,现在虽已年近七旬,但打莲湘时仍然非常轻松,给人身轻如燕的感觉,而一般人常常打几下就会上气不接下气。欢快的莲湘舞健身又健心,让我越活越年轻,感
作为“健康上海”指定杂志合作媒体,《大众医学》在2018年将继续开设“健康城市知识讲堂”,当好读者的健康生活参谋。《上海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确定了“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和道路交通安全出行五个重点专项行动,通过跨部门合作,指导市民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健康自我维护能力,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您想知道“健
徐建,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失眠科主任,繁忙的行政工作让这位医院管理者四处奔波,患者的需要则令这名医者定时“归巢”。  徐建的患者,多患有失眠症,部分伴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前来看诊的患者大致有两类:一类精神萎靡,眼圈已发黑发青,整个人无精打采,仿佛对一切事物都已失去兴趣;另一类被失眠折磨得心力交瘁,他们的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急于快速摆脱困扰多年的梦魇,渴望回到正轨生活。徐建多年潜心研究,门诊为患者尽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姚德鸿#教授  姚德鸿#频繁性生活  读者在《大众医学》杂志网站论坛发的帖子  我和妻子都30岁出头了,结婚二年半,至今未曾生育。多次到医院就诊,但双方均未发现问题,医生说我们生育力都正常。不久前,我们在网上流行的一则“提高怀孕概率指南”中看到,多同房能提高怀孕概率。我们觉得很有道理,就有意识地频繁进行性生活,有时甚至天天“连轴转”。然而,几个月尝试下来,依然
心脏就像水泵,通过每次搏动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的血液通过复杂的血管网络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供应心脏自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动脉称为“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是全身性、进展性的,一旦累及冠状动脉,就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冠心病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头号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50%。  人的冠状动脉分为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只有一支,供应心脏下壁;左冠状动脉有两个分支,供
专家简介  潘浩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副主任,主任技师,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导师,中美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指导老师,从事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近20年。  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腹泻,主要元凶为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等。其中,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病毒性腹泻较常见,对学龄前儿童、学生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诺如病毒的可怕之处在于感染剂量很低,
新闻回顾   2018年12月,上海一男子因患分泌型中耳炎在医院输注了头孢菌素,结果发生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无效死亡。陪同的人说,医生沒有给该男子做皮试。      头孢菌素是常用的一大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头孢菌素过敏主要是人体免疫系统对药物抗原的异常反应,可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速发型一般在用药后马上发生;迟发型则有一定的潜伏期,多发生在用药后1~7天,有些可能更长。过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遇到自己或家人感冒发热,只是当个小病处理一下,或者吃点感冒药,缓解症状。那么,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肝病患者来说,感冒了怎么办,能吃药吗,怎么样合理用药?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解答。  一、慢性乙肝稳定期患者  慢性乙肝患者发生感冒,若不影响正常生活,可通过多饮水、适当休息,感冒会逐步自愈。如果病情严重,有发热、流涕、打喷嚏、鼻塞等卡他症状,可以像普通人一样服用感冒药,如泰诺、日夜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