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S结合陀螺仪在杭富城际铁路隧道定向测量中的应用

来源 :城市勘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sxxzzss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轨道的盾构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盾构掘进方向的精准性一直是行业内关注的问题。城市CORS系统能够帮助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立有效的平面测绘基准,而在长隧道中,陀螺定向相较于常规的联系测量加导线的方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将结合杭州至富阳城际铁路项目的某段盾构隧道,采用城市CORS系统建立平面基准网,并将NTS-342G10型陀螺全站仪应用于该隧道,进行真北定向,并对导线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CORS结合陀螺仪在隧道定向测量中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空间数据库迁移是时空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交换的重要方式。结合ArcPy站点包的技术特性和优势,本文研究了空间数据库备份与还原技术并设计了一套技术流程,便捷且高效地实现了空间数据库的迁移,提升了空间数据库能效与安全。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自创始至今,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解决了城市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方式粗放、信息滞后等问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城市建设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确保数字化城市管理能够持续高效运行、取得更加突出的应用效果,还需从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多维度、常态化等方面改进和提升。
随着GNSS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GNSS反射测量技术成为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一个全新研究领域。针对GNSS反射测量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该项技术的理论原理及实现方法,并成功将该技术应用于大坝的水位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反演的大坝水位变化量与人工实测水位变化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9,两者差值的RMS为0.11 m。
电流互感器在电力系统中将一次系统中的大电流转换为供二次测量计量保护用的小电流,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及故障电流测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线运行过程中,由于局部放电、发热故障等原因造成了互感器内部油中气体异常增长,导致内部压力急剧增大,易造成绝缘损坏进而发生爆炸等事故。为研究互感器内部温度场分布及压力变化影响因素,及时发现内部压力剧增故障,通过ANSYS软件仿真建立了220 kV倒置式油浸电流互感器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了倒置式油浸电流互感器内部温度场分布规律,并通过建立倒置式油浸电流互感器试验平台,验
电动汽车、小型光伏发电装置在居民配电系统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改变了居民负荷需求特征,给现有系统带来一系列问题。为提高居民小区光伏利用率,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针对含光、储及电动汽车的居民小区,研究光伏出力及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的不确定性及特征,利用集中设置的储能装置,在不改变既有配电系统一次拓扑结构的前提下,构造居民小区电力负荷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并提出直接和间接负荷控制相结合的综合能源管理控制和调度策略。该系统及其控制策略利用分时电价机制间接调节电动汽车充电行为,避免夜间充电高峰;利用合理设置的集中储能装置,
面向开发园区土石方管控的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开发园区土石方时空调配管理现有问题,提出了开发园区土石方自平衡技术,建立开发园区土石方智能化时空调配管理系统,提供可视化空间挖填分析和路线设计服务,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三个环节进行土石方调配管理的整体平衡和协同推进。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开发园区土石方智能化时空调配管理起到有益效果。
系统介绍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通过在武汉市长江一阶地使用光纤传感技术进行岩溶地下水气压力及土体形变监测,确定光纤传感技术在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可行性。
我国轨道交通已经进入新建与维护并重期。随着地铁隧道服役年限的增加,其病害种类不断增加,且各类病害呈逐渐加重的趋势。以三维激光测量隧道逐环监测数据为基础,研究隧道区间的病害空间分布特征和自相关性,全面掌握地铁隧道运营状态和病害发展趋势,是进行隧道病害防治的前提。本文利用某地地铁上行线隧道逐环三维激光测量数据,分析了错台、掉块、裂缝和渗漏水等病害在线路走向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病害与周边地质环境的关系
GNS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长期以来在各类工程控制网测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工程控制网起算点分布不均的情况,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采用GAMIT、LGO软件进行了基线解算,并通过使用精密全站仪测边、相邻线路联测的方式对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AMIT、LGO软件均能满足工程控制网基线解算的需要,GAMIT软件对应成果整体更优,效率更高。对于类似情况下布测高等级工程控制网,使用GAMIT软件在一定程
输电线路导线覆冰严重威胁着电网安全运行。导线覆冰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对其覆冰增长规律的准确掌握是建立并优化导线覆冰数值计算模型的基础。从自然覆冰试验出发,依托雪峰山自然覆冰试验基地对不同种类的导线进行了自然覆冰观测试验,研究了导线直径、导线表面处理情况、覆冰类型及导线扭转对导线覆冰增长过程的影响。通过导线表面水滴碰撞系数的计算分析了不同直径导线覆冰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条件下,风速对导线雾凇覆冰冰形起决定性作用,覆冰主要在导线迎风面(横向迎风侧)累积,而背风侧和纵向覆冰较少。覆冰厚度随时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