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清廷对西双版纳的经营及烟瘴影响

来源 :清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guo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疟疾是历史时期西南边疆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古人称之为烟瘴、瘴疠、瘴气等.清康熙三年,清朝就在西双版纳的普洱驻军设治,雍正年间又在澜沧江东部的西双版纳地区实施大规模改土归流,设普洱府,建普洱镇.但受烟瘴影响,驻军、设治和改土归流经过了多次反复,清廷仍没有彻底完成对西双版纳的改土归流.本文以驻军、烟瘴为切入点,探讨了清初清军在普洱、思茅沿边地区驻军与撤军、改土归流与撤流复土的反复过程,认为烟瘴影响了清廷对西双版纳的经营,不利的自然环境是历史时期西南边疆经营的巨大障碍.
其他文献
2021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延期5年,双方将继续在政治、经济、人文交往、档案交流等各领域开展更深层次、更大范围互利合作.俄罗斯汉学研究至今已逾300年,在推动中俄两国睦邻友好和文化交流中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本文通过对俄罗斯相关档案馆、图书馆等馆藏的中国文化典籍译本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简析俄罗斯汉学在中俄文明对话中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光绪十五年,江苏的苏属地区发生重大水灾,之前曾在华北等地举办义赈的苏州绅士谢家福发动各方力量举行义赈.他号召大批外地绅士前来协助,与本地绅士一起,共同举行散发钱物、以工代赈和掩埋尸棺等赈灾措施,在救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此次义赈是首次以江南地区为对象的跨区域义赈活动,将江南绅士在以往外地义赈中取得的经验运用于本地,使江南地方社会亦能从义赈中受益,从而保证义赈活动能够继续得到江南地方社会的支持.此次义赈还首次提出和运用“官义合办”的新型赈灾模式,但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
随着综合档案馆的建成,档案部门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确认新建档案库房能够安全放心地投入使用.尤其是新建档案库房,在建筑要求方面不同于其他公共建筑,需要最大限度地考虑档案的安全长期保存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也日益趋向安全、智能和绿色,档案部门作为建筑的长期使用者,从档案长期安全保存的角度,可以从验收和预防性保护2个方面着手解决此类问题.
期刊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理论维度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深刻认识党的自我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从历史维度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实践探索,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和优良传统;从实践维度把握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主要路径,有助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新要求、新特征和新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自我革命的时代价值,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深入推进自我革命,确保我党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
本文基于历史文献资料,提取清代中期(1723-1850)直隶灾后朝廷组织的跨省赈粮调度相关记载,对逐年赈粮数量进行定量重建.结合同期水旱灾害强度,对其反映的政府救灾力度的总体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赈粮调度在雍正朝还并非常规赈灾措施,至乾隆朝成为常态,数量上达到顶峰,至嘉道时期则显著衰落;在空间上更偏重于直隶中部的近畿一带,南部则相对易被忽视.当其兴盛之时,在直隶灾后赈济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其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既是清王朝兴衰历程的缩影,亦受到各方面因素(如皇
乾隆三十二年,清廷在漠北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两地设立官学,要求蒙古王公按季入班学习,后改为一年六班,每年选取二十余人,学习内容为满蒙文翻译、法令、办事程式和礼仪等.该官学不在清朝学校系统内,不分等级,不考核,不参加科举,无专门教习和统一教材.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官学脱胎于蒙古王公在衙门的值班制度,是值班制度的副产品.清朝在科布多设立官学的目的 是让各部王公入班帮助参赞大臣处理事务,顺便学习满蒙文翻译和起草文件,以更好地协助参赞大臣,进一步在中央边疆治理中发挥作用.至清末,因清政府财力吃紧,再加上官学未能达到预
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以来就自觉秉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的历史使命,在不断发展中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包含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现代化的新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现代化的新结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现代化的新关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的新价值、“中国共产党的领
在清代的佛山镇,义仓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地方善举,成为地域社会的“善举联合体”.佛山义仓的运作机制,不是对宗族公产房支轮值原则的简单移植,而是将“九社”“八图”“二十七铺”的里社组织融入到义仓的管理中,且在义仓管理中,力求革除豪族对义仓公产的强占,从而使义仓成为佛山地方善举的母体.在社会联结的意义上,围绕北帝信仰的祖庙,在空间和象征上成为佛山镇公共管理的黏合剂.
斯宾塞学说构成清末种群进化和竞争论述的主要外在资源.斯宾塞以进化的哲学思维来缀合威廉·卡彭特、查尔斯·赖尔所代表的动物生理学和生物历史知识,回应马尔萨斯的人口论.19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国译介和流行的正是卡彭特所代表的生理学著述片段或与其相似的种群差别认知.知识界对斯宾塞的翻译,意味着中国在戊戌时期发生了类似的理论缀合过程.清末知识人以种分贵贱、黄白同为贵种调整了斯宾塞的种群进化位阶表述,抵制欧洲人歧视东亚黄种之心.同时,他们却强化了贵贱种之间的等级关系,营造“退化”“灭种”的焦虑意识和压迫感,警告需积极
抄录、编撰、刊印、传播、参阅防疫方书,是清代疫情期间常见的医疗实践活动.防疫方书的大量涌现是一次次疫病流行激发的结果,是疫情防控实践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染疫病人救治、防疫力量动员、防疫知识整合和普及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媒介作用,是相关人、事、物实现链接和互动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人们积极主动地应对疫病、控制疫情、维护生命健康的一种“原动力”.相较于其他常见防疫举措,防疫方书深度参与到多种疫情防控实践中,实际构成了一种自发性、分散性、非制度性的疫病应对机制,具有成本低廉、传导性强、覆盖面广、溢出效应大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