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总结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表现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至2008年在北京儿童医院首次确诊为SLE患儿130例的资料,研究其常见的首发表现、各系统受累发生率、血尿常规、主要自身抗体检查及治疗转归特点。130例中男25例女105例,男∶女为1∶4.2,年龄4~16岁,平均(11.5±2.2)岁。结果SLE患儿最常见的首发表现是发热(66.00%)、皮疹(62.3
【机 构】
:
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表现及治疗转归。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至2008年在北京儿童医院首次确诊为SLE患儿130例的资料,研究其常见的首发表现、各系统受累发生率、血尿常规、主要自身抗体检查及治疗转归特点。130例中男25例女105例,男∶女为1∶4.2,年龄4~16岁,平均(11.5±2.2)岁。
结果SLE患儿最常见的首发表现是发热(66.00%)、皮疹(62.33%)以及乏力不适(47.33%)。皮肤黏膜(80.00%)、血液系统(70.77%)、肾脏(66.15%)是儿童SLE前3位易累及的器官。贫血(64.62%)和尿蛋白阳性(66.15%)是最常见的异常检查。自身抗体检查中ANA阳性率为100%,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88.37%。6例继发抗磷脂综合征的SLE患儿IgM型抗心磷脂抗体和IgM型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均为中高度阳性。糖皮质激素是SLE患儿的首选用药,根据病情不同需要个体化用药。治疗后1个月有效率(缓解+好转)为80.7%(105/130),治疗1年后有效率为95.1%(97/102)。治疗过程中死亡6例,均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结论儿童SLE非特异性表现为最常见的首发表现,以重要脏器损害起病者预后差,皮肤黏膜、血液、肾脏是最易累及的系统,ANA多为高滴度阳性,监测IgM型抗心磷脂抗体和IgM型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抗磷脂综合征,早期诊断、合理治疗、规律随诊可以改善病情转归。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0年4月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应用中药制剂引发不良反应200例患者的资料,探讨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的关系和不良反应发生部位、临床表现、分布及对策.结果 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口服、肌肉注射及外用几方面,其中以静脉滴注用药所致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口服用药次之;年龄>60岁年龄段人群比例最高;皮肤及附属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以皮肤及附属器表现占比最高.结论 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以>60岁患者为多发群体,静脉滴注占
目的 观察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昆明市晋宁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研究组则采用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治疗前后血压、母婴结局、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6.72%,高于对照组的80.33%(χ2=8.069,P=0.005);治疗后,2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目的比较1.9 μm微拉激光与高频电刀治疗消化道大息肉的效果。方法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2013年5–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消化道大息肉患者(其中胃大息肉4例,十二指肠大息肉4例,乙状结肠大息肉12例,直肠大息肉10例;息肉直径均>2 cm)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内镜下1.9 μm微拉激光或高频电刀治疗。对手术时间、手术效果、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变残留、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手术时间方面
目的 观察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使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方案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使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肺部啰音消失、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炎性指标、血气指标及预后指标.结果 试验组肺部啰音消失、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15 d
目的 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碳酸锂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可能影响其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江苏省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住院且行碳酸锂血药浓度监测的精神疾病患者593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等对碳酸锂血药浓度的影响,同时记录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593例患者中男299例,女294例,平均年龄(38.29±15.93)岁.碳酸锂血药浓度为(0.64±0.23)mmol/L,碳酸锂血药浓度与剂量比值(C/D)为(1.03±0.54)m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