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整本原版书阅读教学要根据学情,合理选材,明确目的,采取分级阅读;教师在备课时搭建一个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思维框架和工具:上课时要有清晰的脚手架和驱动型问题,以便推进学生的深度思考,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分享时间;评价形式多元化,激励学生持续学习。
关键词:阅读素养;原版书阅读;精细化阅读教学
一、原版书阅读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
2017年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到,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于英语学习尤为重要。王蔷解析了中小学生外语阅读素养的内涵,它包括外语阅读能力和外语阅读品格,前者分为外语解码能力和外语阅读理解能力,后者指的是外语阅读习惯和外语阅读体验。教材篇章的精细化阅读集中训练学生的外语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却无法满足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需求。原版书的精细化阅读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家长和教师都把原版书阅读作为最重要的一项课外阅读任务。
目前,英语原版书阅读还缺少具体实践和系统化的研究。因为这项任务的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原版书阅读缺乏指导,学生很多时候不清楚该选取什么难度的书、不同类型的书该怎么读;第二,学生阅读的动力不足,个体之间在阅读量和阅读深度上的差异很大。第三,阅读任务的评估难度大,缺少具体可行的评估标准。
教师是阅读素养提升的引领者,应该在提升学生基础阅读素养方面有所作为。尤其在起始年级,学生能够意识到阅读的好处,了解阅读书目,运用阅读方法,掌握基础阅读技能对于获得阅读的信心和兴趣非常有作用。因此,六年级英语组教师团队决定在六年级下学期尝试创新。
二、六年级整本书精细化阅读的教学策略
现以六年级下学期的阅读书目Fantastic Mr.Fox为例,阐明原版书精细化阅读的指导和教学策略。
1.选择主题和难度适宜的书
我们选的是Fantastic Mr.Fox,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Roald Dahl的作品,他的一系列作品都是写给女儿的,趣味性很强。Fantastic Mr.Fox讲述的是狐狸一家人为了生存和三个农夫斗争的过程,故事情节紧张,扣人心弦;语言押韵、有趣。从难度上来看,该书的蓝思值600L,而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六年级学生的平均蓝思值为540L,难度适宜。另外,本书配套有朗读音频,适合学生听读模仿。
选择原版书要参考主题和难度两个维度。主题选择要结合学生年龄和相关知识背景。心理学研究认为,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大致可以分为6个阶段:绘画期(4-6岁),传说期(6-8岁),童话期(8-10岁),故事期(10-15岁),文学期(15-17岁),思想期(17岁以后)。因此,低年龄段的学生更喜欢情节有趣的作品,高年龄段的学生则更期待关于主题的深入探讨和思考。此外,牛津上海版六(下)第三模块的主题为“the natural woad(自然世界)”,自然相关的词汇和背景知识都有一定量的输入。
材料的难度的判断,第一可以依据权威的阅读水平测试系统。比如学乐阅读能力测试系统,它能够测出每个孩子的阅读水平,同时也给出每一本书的难度水平;第二,也可以通过一种更加简易的方法,请中等水平的孩子来读,如果每页上有5个左右生词,即为难度适宜;第三,教师在挑选时一定要确保自己已经阅读过这本书。另外,如果这本书有配套原版音频,那么就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听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
2.确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
原版书阅读作为教材的补充,是相对于单篇阅读的不足而提出的,它更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关联性和开放性。
整本书阅读可能达到的目标有:
理清脉络,画出故事情节发展图
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比如小说的情节、人物、冲突、主题)
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略读、寻读、预测、推理等)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积累素材,开拓写作思路
整合学科知识
激发情感共鸣,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基于文本类型和学情分析。具体到Fantastic Mr.Fox这本书,结合该校六年级学情,英语组将本次整书阅读的目标制订如下:(1)读懂故事情节,能够找出故事的转折点;(2)能够通过寻找文本依据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感受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多样化使用对于提升故事画面感和趣味性的作用;(4)小组合作演绎故事的某个章节。
从教学目标来看,我们将“整本书”作为基本前提。整本书阅读是意义主题统领下的整体性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读书、读整本书,而不是请学生死记硬背一些零碎的信息和事实性的知识。基于此目标寒假作业设计中,学生需統一购买本书,利用假期自主地读完一遍,最终对于故事的整体样貌有了初步地了解。
3.共享精细阅读推进策略
开学之后9周时间内,英语组扎实地推进第二遍阅读。
(1)读懂(Read for comprehension)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安排了每天的阅读量,学生回家后每天阅读两页,读后结合配套音频,跟读模仿。第二天课上,有的教师用5分钟的时间和全班分享前一天所读的内容,也有教师用pop quiz的形式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
(2)读趣(Read for fun)
每周一次的早读课上,师生共同跟着音频模仿朗读,学生会被朗读者的音调、语气所吸引,并且主动地去模仿。
(3)读疑问(Read for questions)
教师在提问之后,可介绍阅读笔记方法。在常规的查生词的基础之上,学生可以总结本章节大意,使用“therefore”来分析因果关系,画出人物关系图,写出人物内心独白,也可以将自己假想成为书中人物,写下自己的反应。阅读中必然会有疑问,教师请学生用贴纸的方法,将自己的疑问写下来,贴在旁边,供研读阶段讨论。心中存着这些问题,阅读就有了目标和辨识的动力。这些问题也会成为之后研读课上的讨论对象。 一个学期卜9周,全年级统一计划、统一推进,这样使每位学生都有效地参与进来,Fantastic Mr.Fox也成为他们课余时间的讨论话题。
4.设置课堂研读教学策略
作为初中阶段第一次原版书精细化阅读,结合教学目标,五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分析、矛盾冲突、写作技巧和舞台表演。五节课进阶型的教学策略如下:
(1)关注故事整体。原版书阅读的意义在于激活。教课过程中,教师不能贪图全面,要有整体的把握。比如,通过情节发展图,学生就会明白故事是可以架构的,关键是清楚脉络。如果学生还有疑问,那也成为其进一步研读的动力。
(2)搭建通用的思维工具。分析人物性格时,教师给出关键句,并引入STEAL模式来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搜寻证据。借此工具,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多角度分析理解一个人物。在分享时,他们的语言表达逻辑性也更强。以人物Badger为例,学生提到,他诚实正直,因为他曾经质疑狐狸爸爸挖洞到农场拿吃的行为是否是偷窃。作为丈夫,他是非常有责任心的,他时时刻刻都考虑妻子的安危。
(3)给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重分析。第三节课关于人物冲突,教师用15分钟呈现四个电影片段,向学生展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冲突类型。之后,给学生15分钟去读并且分析该故事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最后的分享环节,在聆听、思考、质疑这个过程中,学生抓住了更多自己不曾注意的细节。
(4)领悟表达,发展语言。书中典型的、有特色的语言描写应该被关注,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所制造的文学效果也是学生应该了解的。这是教学和一般家庭式阅读、消遣性阅读不一样的地方。词汇量的扩大并不是该节课的重点,词汇的吸收因人而异,只作为阅读的副产品。本书中,三位农夫的名字为什么是Boggis,Bunce,Bean?为什么作者说Bean is as thin as a pencil?研读课中,每节课应有核心任务驱动。这里的任务可能是分析整合、问题探究、品读体味,但总的原则是教师给出分析工具,学生利用这样的“脚手架”去分析、分享,让每位学生都在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讓不一样的想法在一起碰撞。
5.采用丰富的评价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考试中较为关注的词汇和语法在原版书阅读中被弱化。每节课教师都会结合相应的目标,布置自主性较强的作业。例如,第一节课后,教师请学生自行设计情节发展图表(plot diagram)。批改作业时,教师评价重内容轻语法,只要学生正确地找到了故事的五个部分,即视为正确。
在第五节课上,师生共同体验如何改写剧本、制作音效、准备道具。课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小组合作选取片段,准备舞台剧表演。学生各自发挥所长,校内完成分工,有两周时间充分准备。本次表演占期末口试分数的30%,除了教师评价,还有组内互相评价。因此,无论台前、幕后的努力,都会被小组和教师认可。
三、总结与反思
历经十周的原版书阅读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课上、课间时不时就会听到他们聊起其中精彩的人物、惊险的情节、经典的对白。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次活动也达到了精细化阅读的初衷——给刚进入初中一年的学生们带来了阅读的兴趣、自信和成就感。
1.根据学情.采取分级阅读
原版书教学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取难度适合且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能够让人不断回味的书。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独立阅读、分享阅读和合作阅读等多种机会,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
2.多样化活动设计.激发学生自主阅读
教学中我们要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充分利用阅读工具。在分析人物时,Graphic organizer就是非常有效的工具。这些Gmphic organizer着重于文本中对角色的外表、行为、语言、想法、感觉等信息的描写,学生可以在阅读后,根据提示,从文本中找到相应的信息(词汇、短语或句子),记录在表格中。例如,人物分析的工具被总结为STEAL模式。这些易于掌握的工具能够支持学生走向独立、掌握阅读方法以及提高阅读效率,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3.多元评价形式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参与
此次五节课的课堂任务以及总的演出任务,学生的参与度高。即使是日常考试成绩不佳的学生也能清楚明白课堂的框架,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定位,更重要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来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最终提高语言素养。
4.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提升教学策略
最后,还有一些我们未曾实践,但也可能有帮助的阅读教学策略。比如,导读推荐,教师通过讲作者、讲故事开头设置悬念、请学生读插图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之后的主题探讨,在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基础上,教师要更加注重一本书要表达的人文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阅读的教育性。
关键词:阅读素养;原版书阅读;精细化阅读教学
一、原版书阅读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
2017年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到,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于英语学习尤为重要。王蔷解析了中小学生外语阅读素养的内涵,它包括外语阅读能力和外语阅读品格,前者分为外语解码能力和外语阅读理解能力,后者指的是外语阅读习惯和外语阅读体验。教材篇章的精细化阅读集中训练学生的外语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却无法满足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需求。原版书的精细化阅读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家长和教师都把原版书阅读作为最重要的一项课外阅读任务。
目前,英语原版书阅读还缺少具体实践和系统化的研究。因为这项任务的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原版书阅读缺乏指导,学生很多时候不清楚该选取什么难度的书、不同类型的书该怎么读;第二,学生阅读的动力不足,个体之间在阅读量和阅读深度上的差异很大。第三,阅读任务的评估难度大,缺少具体可行的评估标准。
教师是阅读素养提升的引领者,应该在提升学生基础阅读素养方面有所作为。尤其在起始年级,学生能够意识到阅读的好处,了解阅读书目,运用阅读方法,掌握基础阅读技能对于获得阅读的信心和兴趣非常有作用。因此,六年级英语组教师团队决定在六年级下学期尝试创新。
二、六年级整本书精细化阅读的教学策略
现以六年级下学期的阅读书目Fantastic Mr.Fox为例,阐明原版书精细化阅读的指导和教学策略。
1.选择主题和难度适宜的书
我们选的是Fantastic Mr.Fox,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Roald Dahl的作品,他的一系列作品都是写给女儿的,趣味性很强。Fantastic Mr.Fox讲述的是狐狸一家人为了生存和三个农夫斗争的过程,故事情节紧张,扣人心弦;语言押韵、有趣。从难度上来看,该书的蓝思值600L,而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六年级学生的平均蓝思值为540L,难度适宜。另外,本书配套有朗读音频,适合学生听读模仿。
选择原版书要参考主题和难度两个维度。主题选择要结合学生年龄和相关知识背景。心理学研究认为,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大致可以分为6个阶段:绘画期(4-6岁),传说期(6-8岁),童话期(8-10岁),故事期(10-15岁),文学期(15-17岁),思想期(17岁以后)。因此,低年龄段的学生更喜欢情节有趣的作品,高年龄段的学生则更期待关于主题的深入探讨和思考。此外,牛津上海版六(下)第三模块的主题为“the natural woad(自然世界)”,自然相关的词汇和背景知识都有一定量的输入。
材料的难度的判断,第一可以依据权威的阅读水平测试系统。比如学乐阅读能力测试系统,它能够测出每个孩子的阅读水平,同时也给出每一本书的难度水平;第二,也可以通过一种更加简易的方法,请中等水平的孩子来读,如果每页上有5个左右生词,即为难度适宜;第三,教师在挑选时一定要确保自己已经阅读过这本书。另外,如果这本书有配套原版音频,那么就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听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享受。
2.确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目标
原版书阅读作为教材的补充,是相对于单篇阅读的不足而提出的,它更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关联性和开放性。
整本书阅读可能达到的目标有:
理清脉络,画出故事情节发展图
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比如小说的情节、人物、冲突、主题)
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略读、寻读、预测、推理等)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积累素材,开拓写作思路
整合学科知识
激发情感共鸣,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基于文本类型和学情分析。具体到Fantastic Mr.Fox这本书,结合该校六年级学情,英语组将本次整书阅读的目标制订如下:(1)读懂故事情节,能够找出故事的转折点;(2)能够通过寻找文本依据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感受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多样化使用对于提升故事画面感和趣味性的作用;(4)小组合作演绎故事的某个章节。
从教学目标来看,我们将“整本书”作为基本前提。整本书阅读是意义主题统领下的整体性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读书、读整本书,而不是请学生死记硬背一些零碎的信息和事实性的知识。基于此目标寒假作业设计中,学生需統一购买本书,利用假期自主地读完一遍,最终对于故事的整体样貌有了初步地了解。
3.共享精细阅读推进策略
开学之后9周时间内,英语组扎实地推进第二遍阅读。
(1)读懂(Read for comprehension)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安排了每天的阅读量,学生回家后每天阅读两页,读后结合配套音频,跟读模仿。第二天课上,有的教师用5分钟的时间和全班分享前一天所读的内容,也有教师用pop quiz的形式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
(2)读趣(Read for fun)
每周一次的早读课上,师生共同跟着音频模仿朗读,学生会被朗读者的音调、语气所吸引,并且主动地去模仿。
(3)读疑问(Read for questions)
教师在提问之后,可介绍阅读笔记方法。在常规的查生词的基础之上,学生可以总结本章节大意,使用“therefore”来分析因果关系,画出人物关系图,写出人物内心独白,也可以将自己假想成为书中人物,写下自己的反应。阅读中必然会有疑问,教师请学生用贴纸的方法,将自己的疑问写下来,贴在旁边,供研读阶段讨论。心中存着这些问题,阅读就有了目标和辨识的动力。这些问题也会成为之后研读课上的讨论对象。 一个学期卜9周,全年级统一计划、统一推进,这样使每位学生都有效地参与进来,Fantastic Mr.Fox也成为他们课余时间的讨论话题。
4.设置课堂研读教学策略
作为初中阶段第一次原版书精细化阅读,结合教学目标,五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分析、矛盾冲突、写作技巧和舞台表演。五节课进阶型的教学策略如下:
(1)关注故事整体。原版书阅读的意义在于激活。教课过程中,教师不能贪图全面,要有整体的把握。比如,通过情节发展图,学生就会明白故事是可以架构的,关键是清楚脉络。如果学生还有疑问,那也成为其进一步研读的动力。
(2)搭建通用的思维工具。分析人物性格时,教师给出关键句,并引入STEAL模式来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搜寻证据。借此工具,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多角度分析理解一个人物。在分享时,他们的语言表达逻辑性也更强。以人物Badger为例,学生提到,他诚实正直,因为他曾经质疑狐狸爸爸挖洞到农场拿吃的行为是否是偷窃。作为丈夫,他是非常有责任心的,他时时刻刻都考虑妻子的安危。
(3)给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重分析。第三节课关于人物冲突,教师用15分钟呈现四个电影片段,向学生展示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冲突类型。之后,给学生15分钟去读并且分析该故事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最后的分享环节,在聆听、思考、质疑这个过程中,学生抓住了更多自己不曾注意的细节。
(4)领悟表达,发展语言。书中典型的、有特色的语言描写应该被关注,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所制造的文学效果也是学生应该了解的。这是教学和一般家庭式阅读、消遣性阅读不一样的地方。词汇量的扩大并不是该节课的重点,词汇的吸收因人而异,只作为阅读的副产品。本书中,三位农夫的名字为什么是Boggis,Bunce,Bean?为什么作者说Bean is as thin as a pencil?研读课中,每节课应有核心任务驱动。这里的任务可能是分析整合、问题探究、品读体味,但总的原则是教师给出分析工具,学生利用这样的“脚手架”去分析、分享,让每位学生都在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讓不一样的想法在一起碰撞。
5.采用丰富的评价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考试中较为关注的词汇和语法在原版书阅读中被弱化。每节课教师都会结合相应的目标,布置自主性较强的作业。例如,第一节课后,教师请学生自行设计情节发展图表(plot diagram)。批改作业时,教师评价重内容轻语法,只要学生正确地找到了故事的五个部分,即视为正确。
在第五节课上,师生共同体验如何改写剧本、制作音效、准备道具。课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小组合作选取片段,准备舞台剧表演。学生各自发挥所长,校内完成分工,有两周时间充分准备。本次表演占期末口试分数的30%,除了教师评价,还有组内互相评价。因此,无论台前、幕后的努力,都会被小组和教师认可。
三、总结与反思
历经十周的原版书阅读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课上、课间时不时就会听到他们聊起其中精彩的人物、惊险的情节、经典的对白。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次活动也达到了精细化阅读的初衷——给刚进入初中一年的学生们带来了阅读的兴趣、自信和成就感。
1.根据学情.采取分级阅读
原版书教学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选取难度适合且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能够让人不断回味的书。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独立阅读、分享阅读和合作阅读等多种机会,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探讨的热情。
2.多样化活动设计.激发学生自主阅读
教学中我们要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充分利用阅读工具。在分析人物时,Graphic organizer就是非常有效的工具。这些Gmphic organizer着重于文本中对角色的外表、行为、语言、想法、感觉等信息的描写,学生可以在阅读后,根据提示,从文本中找到相应的信息(词汇、短语或句子),记录在表格中。例如,人物分析的工具被总结为STEAL模式。这些易于掌握的工具能够支持学生走向独立、掌握阅读方法以及提高阅读效率,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3.多元评价形式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参与
此次五节课的课堂任务以及总的演出任务,学生的参与度高。即使是日常考试成绩不佳的学生也能清楚明白课堂的框架,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定位,更重要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来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最终提高语言素养。
4.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提升教学策略
最后,还有一些我们未曾实践,但也可能有帮助的阅读教学策略。比如,导读推荐,教师通过讲作者、讲故事开头设置悬念、请学生读插图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之后的主题探讨,在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基础上,教师要更加注重一本书要表达的人文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阅读的教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