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理论角度下谈《牛虻》主人公的情感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z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牛虻》这本小说出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之手,以19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意大利革命志士的斗争活动史为人物出场的背景历史,来描绘了一个饱经磨难的男人——亚瑟(后取笔名牛虻)的革命过程。人们往往只关注牛虻最后一个政治角色的革命性,但是针对于他与故事中的一些主要人物的情感纠葛探讨很少。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下来对其进行探讨,主人翁的情感生活貌似错综复杂,其实爱憎分明,表面绚丽多姿,实际始终如一。
  关键词:《牛虻》 女性主义理论 情感
  19世纪的英国正处于文化改革的时期,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有很大的相似性,在这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女作家,创造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的一位英国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的作品《牛虻》与同时期的女性作家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它以19世纪的意大利革命为主线,赞扬了革命人士的无畏精神,也批判了天主教会资产阶级的伪善,塑造了亚瑟、琼玛、琦达、蒙太尼等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但是正是由于革命主线的影响,大部分人都只关注了牛虻身上的政治色彩,而忽略了他的情感世界。作为一名伟大的作家,伏尼契笔下的人物性格都是饱满的,他拥有很多层面的感情,是一个十足的感情综合体。本文就从女性主义的角度作为探讨的着力点,对主人公的情感进行剖析。
  一 对于琼玛的情感
  琼玛是亚瑟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和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也是伤他最深的人。作者笔下的琼玛是一个几近完美的人物,符合19世纪的男人对于女人的所有的理想标准。在19岁的年纪,主人公情窦初开之际,琼玛是他浪漫主义爱情观的一切,琼玛在他的心中的形象就是“她是用塑造女英雄的材料铸造出来的,她是无数诗人梦寐以求的那种无畏的圣女,她是一个圣洁的东西,一个无暇的牺牲物……”这一段描述仿佛是在讲一位天使,她的降临给亚瑟的生活带来了色彩,尽管在家中的生活并不如意,但是亚瑟知道他有琼玛就可以了。
  小说里面描绘两人的感情曲折跌宕,两人的爱情故事凄美而崇高。从琼玛怀疑亚瑟出卖了同志而打了他一耳光,破碎了亚瑟的爱情梦;到亚瑟离家远行多年后在中年重逢梦中的爱人,却只能相互试探无法吐真情;到最后临终原谅示爱。现实的无奈越发展现了爱情的纯美。
  塑造出这样的一个女性,作者很明显是想在这样的一个人物身上反映自己的影子。伏尼契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名革命工作者,她曾到过俄国,与俄国的革命运动联系在一起,为沙皇狱中的囚徒传递信件和衣服,这一切都在琼玛这个女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小说里的琼玛在感情上是不幸福的,她的心中只爱亚瑟一人,但是由于误解她亲手逼走了亚瑟,而使得自己悔恨终身。再加上她由于革命的原因在国外流亡,背负着丈夫和孩子的死以及亚瑟的失踪,使她过早憔悴,但是这一切的打击更加坚定了她要去从事革命工作的热情和信念。琼玛作为小说的女主角,站在女性的角度而言,她是很完美的,但也是过于完美的,她就是凡间的一名天使,温顺,无私并且忠贞于自己的爱情。她是所有男性眼光的焦点,但她的性格却是促成了她最终的结局的一大主要的因素。在亚瑟临死前写给她的信中说道“在你还是一个难看的小姑娘时,琼玛,我就爱你;那时你穿着方布花格连衣裙,系着一条皱巴巴的围脖。扎着一根辫子拖在身后。我仍旧爱你……”这段话不仅是说明了亚瑟原谅了琼玛的绝情更表露出亚瑟对她的爱,琼玛最终是幸福的,牛虻以一个平等的眼光看待这个女人,视她为心中的一个梦。虽然身不由己,分隔两地,甚至多年没有联系,但是再相聚,情思泉涌,相不离弃。亚瑟在与琼玛再度聚首的时候执意不肯和她相认,一个原因是他的革命者的身份所致,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身体已然不健全了,他不想再和自己最爱的女人待在一处。他只是默默地欣赏怀念琼玛的高尚纯洁,使她成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跨越时空的精神爱恋。
  二 对于琦达的情感
  如果说伏尼契塑造了琼玛这样的天使,那么她笔下的吉普赛女郎琦达或许就是魔鬼了。主人公的情感不会是单调的,所以在离开了琼玛之后有一个女人出现在了他的身边,就是琦达。在这两个女人身上,充分体现了牛虻的二元性思想,一方面,他对于心中的琼玛不是以一种男性对于女性的角度来评判的,他认为她是和自己平等的人,是自己的精神伴侣;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的生活伴侣琦达,他完全是站在19世纪男性对于女性的角度来进行评判的,他轻视琦达。这就正迎合了父系社会对于女性的定位,理想中的女性都应该是琼玛那样的天使,应该是被动的、顺从的、无私的、奉献的。但是像琦达那样的女性就注定是被歧视的,她热情,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最终也敢于放弃自己的追求开始新的生活。她太具有自己的想法了,这在当时的社会下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亚瑟蔑视她。虽然作者对琼玛极具赞美,对于琦达却都是讽刺之词,但是可以看出作者的创造意图,她作为一名女性,对于琼玛自然是喜欢的,但是对于琦达这样的女性可能更具好感,只是欲扬先抑,以反衬的手法道出了对于琦达这样的女性的佩服。
  琦达的出现和琼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琼玛恬静如水,似白莲盛开,沁人心脾,而琦达热情似火,如蓝色妖姬,妩媚动人。一个是可以在抚慰心灵的精神上达到共鸣的伴侣,而一个却是诱人犯罪的魔鬼。在当时男性的评判标准中也就是两人最大的不同,这也和亚瑟早期在教会学校受到的教育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在和琼玛的交往中,他主要还是溢美之词,但是和琦达在一起的时候却只是讽刺意味更浓的对白。他认为琦达不是“女人”而是一只热带鸟。他只是看到了她身上放荡的性格,却忽略了她作为女人的感性。他之所以在厌恶琦达的前提下还带着她出席很多的场合,完全就是出于对于教会的精神的挑战而已,他需要革命打破繁文缛节,而带着琦达就是最好的方式。在看着贵族们惊愕的表情的时候,他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却忽略了琦达作为女人心中的想法。
  琦达没有和牛虻结婚,终其一生也只是情妇的身份。但是作者对于牛虻人生的描述可以看出在和琦达的关系上,主人公是很痛苦的,他流浪的过程中不仅失去了外貌和手足,还失去了男性的功能。所以在琦达最后祈求他跟自己走的时候,他犹豫了,但是联想所引发的肉体的恐惧使他清醒过来,他控制住了自己,拒绝了琦达的请求。对于牛虻而言,或许琦达在他内心深处还是有地位的,在他空虚寂寞的时候,琦达出现在他的身边是他摆脱孤独的良方。他们一起唱歌、跳舞,体会活着的乐趣,所以亚瑟对于琦达没有依恋是假的。但是他和琦达的关系也只能是这个层面上,他不能给她真正的男女之间的爱情。不答应她的原因一方面是对于她的蔑视,而主要的还是琦达在提醒他自己身体上的痛楚,使他活在自卑的氛围中无法自拔。所以他拒绝了琦达的进一步接近,他生病的时候也不允许琦达来看望。最终琦达在付出自己最真挚的情感的时候,心灰意冷了,她回到了自己的部落,离弃了牛虻。这样一个懂得反抗的女性在那个年代是不多见的,所以失去了琦达之后的亚瑟就失去了生活的一切兴趣,他只能投身于革命中去了,可以说在他的革命生涯中,琦达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吉普赛女郎在小说中一直都是以一种魔鬼的形象出现的,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茨冈人》中的真妃儿,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斯美那答,普罗斯佩·梅里美笔下的嘉尔曼、卡门等都是这样的形象,长相不俗,但是行为野蛮,但是较资本主义中的伪善君子而言,她们毫不做作,敢爱敢恨。伏尼契不能改变当时男性对于这样的一种女性的看法,但是可以看出她对于琦达的赞美和敬佩,在一个充满改革的年代,对于女人的定义似乎也需要有所改变了,琦达就是作者作为女性对于社会的一种反叛。
  三 对于蒙太尼的情感
  说到主人公的情感就不得不说一个重要的人物,蒙太尼。亚瑟对于这个既是自己的老师又是自己生父的男教父的情感是很复杂的,也是模棱两可的。在和蒙太尼的关系中或许亚瑟充当女性的角色更胜过男性。到底蒙太尼把亚瑟当成了儿子还是母亲的影子,这在文章中也是朦胧的。
  在蒙太尼和亚瑟的关系当中,酿成最后的悲剧主要是因为还有一个第三者——上帝。在一个教父的心中或许最重要的还是上帝,而当亚瑟在教会学校读书的时候,蒙太尼一直都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出现,默默地对他好,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的亚瑟,在十九岁之前是满怀着对于天父的感恩,对于教父的尊敬活着的,他或许认为蒙太尼就是天父的化身,给自己悲苦的生活带来希望。
  作者对于蒙太尼眼中的亚瑟小时候的描绘是这样的:“长的又瘦又小……长长的眉毛、敏感的嘴唇和小巧的手脚。他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都显得过于精致,太弱不禁风了。要是安静的坐在那里别人会误以为他是一位身着男装的女孩,长得楚楚动人。”这一系列的描述性的语言无疑不透露出亚瑟长得很美,像他的母亲。他有着与母亲一样淡蓝的眼眸,所以在蒙太尼看到了这个男孩的时候或许更多的是想到了他的母亲,自己的爱人。
  作者如此描绘19岁的亚瑟,那是要和蒙太尼——他的父亲作为对比,天主教倡导禁欲,而作为教父的蒙太尼却和天主教徒有染还有了一个孩子,这就说明即使是再崇高的人也是挡不住人性最原始的诱惑的。这样写主要是为了批判教会制度的严苛,也讽刺了教会内部的虚伪。
  但是对于蒙太尼,作者还是很喜欢的,他教亚瑟读书,关注他的生活,引导他的思想,像一名父亲一样。在和亚瑟在一起的时候,他一定会想起他的母亲,自己的爱人,所以在这个痛苦矛盾的男人的心中,亚瑟不仅仅是学生和儿子还是情人。
  对于亚瑟而言,由始至终他对于蒙太尼也是尊敬和爱的,不然最后他不会因为蒙太尼的出现而被捕,最终死在狱中。但是当亚瑟的嫂子故意向他透露他的身世之谜——他尊敬的教父是自己的父亲的时候,他震撼了,他一直都以为蒙太尼和天父一样,没想到他也是一个伪善的人,所以他恨蒙太尼骗了他。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匪夷所思的,亚瑟因为蒙太尼而被捕入狱,但是在亚瑟要他在教会和他之间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教会而使得亚瑟死去。最终蒙太尼也因为愧疚而在万圣节发表了一篇恐怖的演讲之后与世长辞。作者这么安排主要的目的还是在讽刺教会的阴暗和对人的荼毒。在亲情和信仰之间,蒙太尼还是放弃了自己的儿子和情人。
  四 结语
  亚瑟在这一部小说里面主要的还是与琼玛、琦达和蒙太尼之间出现了情感的撞击。在基于革命的角度对这三个人进行评价的时候,无疑都是在赞美琼玛和亚瑟之间的爱情,而对于琦达和蒙太尼确实贬责。但是站在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牛虻对于琦达和蒙太尼的情感也是很有时代的价值的,琦达的出现颠覆了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女人,而蒙太尼虽然深深爱着牛虻,却最终在教会的荼毒下将自己的孩子推上绝路,与其说他值得批判,不如说他是值得同情的。
  参考文献:
  [1] 王晓明:《十九世纪女性文学批评》,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 程锡麟:《天使与魔鬼——谈〈阁楼上的疯女人〉》,《外国文学》,2001年第1期。
  [3] 伏尼契,庆学先译:《牛虻》,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 周淑茹:《走近牛虻——试探〈牛虻〉主人公情感世界》,《鄂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梁少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宽视界业务,是公司转型业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如何做好宽视界业务的市场推广工作,是关系到网通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挑战。我们通过SWOT分析法,为业务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
武钢第二炼钢厂为了满足铁水预处理——转炉——炉外精炼——连铸——热送工艺流程的需要,又增加了喂丝机加铝和铝—氧升温加热钢水两项工艺,进一步提高炼钢工艺技术水平。
据《图森公民》报道,金可用于治疗癌症。亚利桑纳州大学的几名外科医生试验了一种在切除恶性肿瘤后杀死残留脊髓癌细胞的新手术,该手术包括用18K金箔包裹脊髓和移植放射源两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学会冶金工艺理论学术委员会于1990年5月21~24日在华东冶金学院举办了第一届冶金工艺理论学术会。来自工厂企业、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的128名代
银筷、银碗、银饰……生活中的银制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可惜的是仿银制品充斥整个市场,让人防不胜防。怎样辨别真假银制品呢?告诉您个小妙招。用一块小小的磁铁就能试出银制
研究家族性腺癌性息肉病(FAP)癌变过程中P21-H-ras、EGFR和P53的变化与意义。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以上三种指标在41例FAP患者的正常肠粘膜、腺瘤和癌组织标本中表达
有些地区的自来水里水碱较多,淋浴用的喷头过一段时间,一些孔就会被堵住,很烦人。有人觉得修理起来太麻烦,换个新的又太浪费。其实,一个小窍门就可解决问题。找个比较结实的
期刊
美国现代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关于爱情的故事,描述了青年富翁盖茨比和姑娘黛茜之间失败的爱情故事。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青年
保护漆面阳光的暴晒对汽车漆面的损害很大。对于爱护自己爱车“脸面”的车主来说,一定要经常洗车和定期打蜡。如果想把保护工作做得更彻底,建议做个漆面封釉或镀膜,给车漆穿
记者通过采访上饶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收集整理并分析了7种错误的方法。  错误方法1: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位  父母总觉得自己抱着孩子是最安全的,因此在带孩子乘车的时候也抱着,方便照顾。但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副驾驶位安全气囊弹开,孩子在大人与安全气囊间,双方的挤压力量是孩子柔弱的身体根本无法承受的。  错误方法2:让孩子从天窗或侧窗探出身子  真觉得让孩子从天窗探出身子是让他高兴?周围的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