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鞍山市信息工程学校)
结合目前中职会计专业的特点和企业会计部门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甚至难以对口就业。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加强会计专业技能的教学与岗位实践进行零对接,能够更好地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要想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中职学校就必须以“就业”为方向,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陈旧教学观念、模糊的专业认知、过于虚拟的实训教学等问题,以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为目标,结合学校内外进行实训教学的改革,并构建科学化、合理化的专业技能教学模式和与之相关的实训教学,从而促使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与岗位实践能够达到有效的对接。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技能教学岗位实践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技能性与操作性较高的专业,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必须以这三个方面进行实训教学,才能更好的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根据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岗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专业技能教学与岗位实践有效对接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岗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会计专业人才意识的认知
结合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特点,专业特色得不到体现,很多教师在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中常以传统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纸上谈兵”的技能讲授,促使学生得不到实践能力,在毕业之际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众多教师的称赞,但由于其专业技能得不到实训教学,导致毕业的学生动手能力过差,专业知识面只停留在教学内容上,达不到企业要求会计员工必须具有创造性与综合性的要求,造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难以就业。
2.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式陈旧
首先,在目前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教师主要要求学生对记账、算账及编制报表等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的练习,且为了让学生了解到会计专业中会计核算这一实训课程的全面知识,教师通常会让一个学生将与会计核算这一技能相关的岗位,如会计方位与出纳岗位全部由该学生学会并完成,从而導致该学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欠缺,促使实训教学与会计专业实际的本质脱轨。其次,部分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技能实训仍旧停留在手动实训的阶段,根据目前新形势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要学会熟练的操作计算机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并结合所学专业性知识,促使计算机技术在财务工作中得到有效的作用。
3.会计专业技能实训教学过于虚拟
中职学校在设立会计实训基地时通常会根据企业会计岗位进行模拟,但由于其设施条件难以达到企业真实岗位的要求,导致学校模拟实训资料与实际资料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促使会计专业技能实训教学过于空洞,不真实的现象,并且在实训教学中,由于学校建立的会计人员行为制度不够严谨和规范,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实现实际企业岗位的体验。此外,学校在针对学生实训成绩考核设立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性与合理性,及教师在学生实操考试过程中对学生操作行为缺乏指导,导致学生在实训考试中仅通过最后递交的答案为该学生的实习成绩。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与岗位实践有效对接的措施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校内的实训结构
1.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需符合实际情况
中职学校在构建专业技能课程的实训基地时,必须要有企业会计岗位相匹配的设备与资料,促使学生在校内的学习环境能够较好的与实训课程挂钩,以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快的适应企业单位的工作,同时也推动了专业技能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发展进程。中职学校建设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与教师能够在一个地点和时间段里同时完成多个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能够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做到熟练的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必须做到岗位模拟
根据本校会计专业建设的会计电算化、会计手工模拟、ERP沙盘实训、出纳会计实务、点钞、翰林提传票翻打、EXCEL在会计中应用等7门实训课程,学校在创设实训教学中的岗位实训模拟时需与开设的实训课程所包含的实际岗位进行岗位实训区域划分,能够较好地将学校设立的课程与实际岗位结合起来,促使单个课程与综合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而在给学生进行综合实训时,教师需依照实际的企业工作岗位进行实训项目的分组,要求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扮演一个会计岗位的角色,根据教师布置的实训课程任务进行岗位模拟操作,同时教师必须全面的控制每个小组的工作进程,引导学生能够做到团结一致的工作态度。当所有小组都完成了实训任务后,教师必须要求每一位学生进行换岗再次操作,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了解到每一个岗位的职责,熟悉每一个岗位的业务。
3.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考核必须结合实训过程
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考核主要是以试卷为主,根据试卷上的最终成绩来评定该学生的专业成绩,只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实际操作,促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因此,在实现会计专业技能课程与实际岗位能够有效的对接这一目标时,中职学校必须对会计专业考核进行彻底的改变。学校在设立考核项目时需依照实际企业考核员工的方式与实际开设的技能实训课程来综合性的评价学生的“企业工作”能力,此外教师还需根据日常教学中学生的实训情况将学生进行合理的考核分组,运用企业真实的资料由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系列的岗位模拟实训考核,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必须根据日常实训课程的学习情况、出勤情况、团队合作情况及考核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性的评定,落实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校外的实训建设
1.利用校企合作最大程度上发挥校内实训教学的作用
在实训过程中,中职学校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能够极大的突显出实训教学在企业岗位中的作用,如上文中提到的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会计人员来校进行教学指导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实际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与要求,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习机会与就业机会的求职平台。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校内会计专业的教师得到社会实践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中学的更多。
2.利用校企合作在企业中建设学生实习基地
目前,在职业学院存在较多的“订单培养”实训工作,是指企业首先对学校的教学与实训工作进行观察,然后签订人才培养的合同,随后在学校培养的过程中企业深入参与到其中,给予一定物资上的帮助,最后,学校将合作培养的学生转交给企业,由企业录用为正式的员工。这种实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提前熟悉了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与岗位,有利于学生在实训教学中能够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达到“理论一体化”的专业目标,促使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与岗位实践得到有效的对接。
3.利用校企合作实现单项及综合模拟的实训
在校内进项岗位模拟实训,虽有助学生较好地了解实际企业中的岗位职责,但由于社会不同的企业所拥有的岗位职责也不同,这使得在校内岗位模拟实训中得不到突出,而中职学校加强校企合作恰好可弥补这一缺点。学生在校内进行理论知识实践性的教学时,学校可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能在校内体验到不同行业的财务工作职责,同时在实习阶段中也有利于学生对实习单位进行选择。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加强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月岗位实践的对接,有利于解决学生毕业就业的问题,为中职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程序打下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樊晓华.初析中职学校提高会计技能的教学方法[J].试题与研究,2014,(15):72.
[2]施红.模块化教学在会计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30.
结合目前中职会计专业的特点和企业会计部门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甚至难以对口就业。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加强会计专业技能的教学与岗位实践进行零对接,能够更好地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要想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中职学校就必须以“就业”为方向,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陈旧教学观念、模糊的专业认知、过于虚拟的实训教学等问题,以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为目标,结合学校内外进行实训教学的改革,并构建科学化、合理化的专业技能教学模式和与之相关的实训教学,从而促使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与岗位实践能够达到有效的对接。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技能教学岗位实践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技能性与操作性较高的专业,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必须以这三个方面进行实训教学,才能更好的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文根据当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岗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专业技能教学与岗位实践有效对接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岗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会计专业人才意识的认知
结合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特点,专业特色得不到体现,很多教师在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中常以传统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纸上谈兵”的技能讲授,促使学生得不到实践能力,在毕业之际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众多教师的称赞,但由于其专业技能得不到实训教学,导致毕业的学生动手能力过差,专业知识面只停留在教学内容上,达不到企业要求会计员工必须具有创造性与综合性的要求,造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难以就业。
2.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式陈旧
首先,在目前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教师主要要求学生对记账、算账及编制报表等教学内容进行反复的练习,且为了让学生了解到会计专业中会计核算这一实训课程的全面知识,教师通常会让一个学生将与会计核算这一技能相关的岗位,如会计方位与出纳岗位全部由该学生学会并完成,从而導致该学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欠缺,促使实训教学与会计专业实际的本质脱轨。其次,部分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技能实训仍旧停留在手动实训的阶段,根据目前新形势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要学会熟练的操作计算机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并结合所学专业性知识,促使计算机技术在财务工作中得到有效的作用。
3.会计专业技能实训教学过于虚拟
中职学校在设立会计实训基地时通常会根据企业会计岗位进行模拟,但由于其设施条件难以达到企业真实岗位的要求,导致学校模拟实训资料与实际资料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促使会计专业技能实训教学过于空洞,不真实的现象,并且在实训教学中,由于学校建立的会计人员行为制度不够严谨和规范,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实现实际企业岗位的体验。此外,学校在针对学生实训成绩考核设立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性与合理性,及教师在学生实操考试过程中对学生操作行为缺乏指导,导致学生在实训考试中仅通过最后递交的答案为该学生的实习成绩。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与岗位实践有效对接的措施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校内的实训结构
1.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需符合实际情况
中职学校在构建专业技能课程的实训基地时,必须要有企业会计岗位相匹配的设备与资料,促使学生在校内的学习环境能够较好的与实训课程挂钩,以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快的适应企业单位的工作,同时也推动了专业技能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发展进程。中职学校建设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主要是为了使学生与教师能够在一个地点和时间段里同时完成多个教学目标,促使学生能够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做到熟练的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必须做到岗位模拟
根据本校会计专业建设的会计电算化、会计手工模拟、ERP沙盘实训、出纳会计实务、点钞、翰林提传票翻打、EXCEL在会计中应用等7门实训课程,学校在创设实训教学中的岗位实训模拟时需与开设的实训课程所包含的实际岗位进行岗位实训区域划分,能够较好地将学校设立的课程与实际岗位结合起来,促使单个课程与综合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而在给学生进行综合实训时,教师需依照实际的企业工作岗位进行实训项目的分组,要求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扮演一个会计岗位的角色,根据教师布置的实训课程任务进行岗位模拟操作,同时教师必须全面的控制每个小组的工作进程,引导学生能够做到团结一致的工作态度。当所有小组都完成了实训任务后,教师必须要求每一位学生进行换岗再次操作,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了解到每一个岗位的职责,熟悉每一个岗位的业务。
3.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考核必须结合实训过程
目前,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考核主要是以试卷为主,根据试卷上的最终成绩来评定该学生的专业成绩,只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实际操作,促使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因此,在实现会计专业技能课程与实际岗位能够有效的对接这一目标时,中职学校必须对会计专业考核进行彻底的改变。学校在设立考核项目时需依照实际企业考核员工的方式与实际开设的技能实训课程来综合性的评价学生的“企业工作”能力,此外教师还需根据日常教学中学生的实训情况将学生进行合理的考核分组,运用企业真实的资料由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系列的岗位模拟实训考核,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必须根据日常实训课程的学习情况、出勤情况、团队合作情况及考核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性的评定,落实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校外的实训建设
1.利用校企合作最大程度上发挥校内实训教学的作用
在实训过程中,中职学校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能够极大的突显出实训教学在企业岗位中的作用,如上文中提到的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会计人员来校进行教学指导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实际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与要求,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习机会与就业机会的求职平台。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校内会计专业的教师得到社会实践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中学的更多。
2.利用校企合作在企业中建设学生实习基地
目前,在职业学院存在较多的“订单培养”实训工作,是指企业首先对学校的教学与实训工作进行观察,然后签订人才培养的合同,随后在学校培养的过程中企业深入参与到其中,给予一定物资上的帮助,最后,学校将合作培养的学生转交给企业,由企业录用为正式的员工。这种实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提前熟悉了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与岗位,有利于学生在实训教学中能够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达到“理论一体化”的专业目标,促使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与岗位实践得到有效的对接。
3.利用校企合作实现单项及综合模拟的实训
在校内进项岗位模拟实训,虽有助学生较好地了解实际企业中的岗位职责,但由于社会不同的企业所拥有的岗位职责也不同,这使得在校内岗位模拟实训中得不到突出,而中职学校加强校企合作恰好可弥补这一缺点。学生在校内进行理论知识实践性的教学时,学校可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能在校内体验到不同行业的财务工作职责,同时在实习阶段中也有利于学生对实习单位进行选择。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加强会计专业技能教学月岗位实践的对接,有利于解决学生毕业就业的问题,为中职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程序打下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樊晓华.初析中职学校提高会计技能的教学方法[J].试题与研究,2014,(15):72.
[2]施红.模块化教学在会计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