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转移癌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n_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的血行转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一般而言,血行转移多发生在血液循环丰富的脏器,以消化道肿瘤为例,其中血行转移发生最多的脏器是肝脏,其次是肺和骨.脾脏作为一个充满血窦的器官,很少发生肿瘤的转移,但仍有少数肿瘤发生脾脏转移。

其他文献
患者男,47岁.发现腹部渐进性增大2年,无任何不适,未在意.近1个月感餐后饱胀、恶心,就诊时以腹部巨大肿块收入院.查体:全腹膨隆,可扪及腹部巨大肿块,左右边界尚清,上下界未扪及,活动度差,质中偏硬,表面光滑,无压痛,叩诊实音,肝脾未触及。
期刊
目的 对照研究血管腔内激光(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和血管腔内微波热凝固(endovenons microwave coagulation,EMC),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65例(男30例,女35例)患者共70条肢体,平均年龄47.52岁,按照性别、年龄、CEAP分级等配对,每组35条肢体,由同一医生分别用腔内激光和微波热凝固治疗.术后
本研究通过检测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具有不同侵袭转移能力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了其与胃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关系,并对与之相关的形态结构学特点作了初步分析。
期刊
期刊
第二届中国静脉论坛会议期间,由中华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责成安贞医院吴庆华教授负责制定我国的"DVT诊治指南",后与第三届静脉论坛轮值主席董国祥共同承担本指南的制定,由吴庆华和罗小云执笔.本草案的制定历时两年余,经多次专家会议讨论修改。
期刊
患者女,37岁.因发热20 d,腹痛14 d入院.患者于2007年4月初无明显诱因发热,初期伴寒战,体温最高超过40℃,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于当地抗感染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发热无明显好转,以午后发热明显,给予退热药后夜间可退热,伴大汗淋漓。
期刊
患者女,78岁,因体检行彩超检查发现胰尾后方动脉瘤18 d于2007年6月5日入院。
期刊
说明:(1)本索引按主题词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2)缩略词及未译出的原文索引中,按英文顺序排在各(字母)部之首。(3)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止页。
期刊
疝和腹壁外科是普通外科的一个新的分支,许多临床和基础的问题在不断发现和不断解决中,如对腹股沟疝的补片修补和组织修补的评价;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修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腹壁疝手术治疗中的难点以及对感染的和困难的腹壁外科疾病的处理;胶原代谢障碍和疝的发病以及胶原治疗的趋势等。
期刊
患者,男,48岁.因反复右上腹隐痛2个月入院.无呕血、黑便、便血,患病来体重无明显改变.体格检查:腹平软,未触及明显肿物,无压痛及反跳痛.胃镜:胃体大弯侧可见一直径0.5 cm大小溃疡,周围黏膜纠集,考虑为胃体溃疡.胃镜活检病理:胃体黏膜重度异性增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