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
——颜之推
荐书:《行走台湾》
作者:蒋勋 等
读书笔记:lenell
30篇随笔札记,水平自然高低错落,参差不齐。既然如此,索性跳跃式翻看,谁家插图先入得法眼,谁的大字便先映在脑海。别怪我以貌取人,既然文字不全都活色生香,只好靠视觉武断补充。
评分还得公正,因为取平均值,只好称之为“还行”。委屈5分的那几篇,实在过意不去,记录一下也算有个补偿,对得起看书的那个下午:
《望安即事》:蒋勋,又是画家又是文人怎会不欢喜。就因少看一个“等”字才错进了这本书。还好,既来之则安之,他去望安不也是随随便便无所事事?何况还看到云雀求偶的自杀式表演。
《慢游,花莲》:“我们大致可以将旅游的进阶学习区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旅游叫做走马看花……第二阶段……深度旅游已是较为缓慢的旅行方式……第三阶段,简单地形容叫Go somewhere do noting……”有时候你得相信权威,实践上升到理论是个缓慢的过程。
《海星的故乡》:“海水涨潮和退潮之间的那片干湿交替的土地,我们称之为潮间带……台湾人就像潮间带的动物,用自己的肉足或螺壳存活下来。”
《关于2004年夏天的旅行》:不惑之年经历不惑之旅,一片片水田连连,阿嬷这样说:“只要用心把每一样菜都做好,我们就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你说:“没弄清楚2004年夏天的那次旅行到底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我看你回程时心中早已有了方圆。
《全世界最贵重的孤独——三貂岭车站》:如果有6星,我会加给它。别问为什么,有时候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任何理性的分析。就像“三貂岭青桐,难道你不觉得,这5个汉字连起来很舒服吗?”毕竟“千禧年的第一天,在地球上一个偏远的角落,我和他分享了一个流浪的情境。这样贵重的礼物,再多钱都买不到。”瞧,这有多酷!
1. 中国有一句俚语叫“富过三代才只吃穿”,其实所形容的,就是解释一个人真正懂得饮食、穿着的优雅礼仪,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
旅行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仔细地划分,我们大致可以将旅游的进阶学习区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的旅游叫做走马看花……
第二阶段的旅游,观光客开始讲究深度,要求体验,希望旅行的过程中可以有知性的感受,在其中发掘出乐趣。这阶段,则开始有业者讲究所谓客人的分众,例如大人和小孩,皆各有不同的属性,其旅游的内容也开始比较专注深入,进入文化的探索、学习,也追求属于大自然的感动,超越了像是为了创纪录式的快去快回行程,使原本的喧哗与浮躁的心情,通过旅行慢慢地沉淀,所以深度旅游已是较为缓慢的旅行方式。
到了第三阶段,简单地形容叫 Go somewhere do nothing。这个阶段的旅行,反而变得没有目的性了,可能你只是带几本书,找一个地方做几天 SPA,然后回到出发的地方。随着旅行经验的成熟,台湾已慢慢有人讲究第三阶段的旅行选择。
2. 在山雨中泡露天温泉,我把头埋进40℃的温泉里泅泳,任雨声噼里啪啦在头顶响。这时候,什么都不必想,因为什么也不能想。就像背着氧气筒潜入海底,脑袋虽然空明,但感觉却是满盈,当四周只剩下热带鱼类洄游,自己的神智反而更清明。这是一种野趣、一种体悟、一种类似禅定后遗世独立的感动。
3. 远处平交道传来火车经过的警告音响,几秒钟过后,一道强大的风从背后灌进T桖里,台铁的橘色列车快速从我身边驶过。然后在头顶上,同一个时间传来高铁震动发出的轰隆声响。我看着眼前快速通过的台铁列车,在我面前闪烁几秒后朝远方行进而去,并在更远一点的地方,高铁列车也贴着轨道飞奔而过,两列列车的速度有些微的差距,但是却呈现同时交会的时间感。
“时间啊……”我内心起了一个赞叹,这个地方的所有一切都随着时间自然变幻,唯有那短暂的交会引领人朝向不见尽头的前方。刹那,提醒我们早已远去的过往与尚未来临的将来,然后一切又恢复静止,又回到属于这个地方的缓慢。
我们剧组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氛围里,努力从事看起来很复杂的技术工作,我们追赶时间的同时,也可能失去时间所拥有的非凡质感。我想起种菜的阿婆,即使是顶着大太阳辛苦种成的野菜被破坏,还是用温暖的包容满脸微笑面对我们这群陌生人。她是那么相信时间,那么尊重它:“它还会再长出来啊!”抱持着这样的心情来面对人生,难怪可以每天都显得自在。而我心目中的电影,就是要拥有这份因尊重时间、尊重自然而产生的自在感……我第一次这么由衷地佩服时间的行止,并且也是第一次,如此靠近一块小小的土地。
迂回人生中,可以偶遇一段时光,并且体会到它的存在,真是一个旅人最最幸运的遭遇!这一趟台南之旅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触摸到美好时光的感觉。
4. 大溪只靠着一样豆干,用心把豆干做好,就可以养活全镇的人。因此,不要小看我们卖的只是一个便当,因为除了米之外,我们还多出了卤肉、姜片、酱瓜、青菜……只要用心把每一样菜都做好,我们就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
——颜之推
荐书:《行走台湾》
作者:蒋勋 等
读书笔记:lenell
30篇随笔札记,水平自然高低错落,参差不齐。既然如此,索性跳跃式翻看,谁家插图先入得法眼,谁的大字便先映在脑海。别怪我以貌取人,既然文字不全都活色生香,只好靠视觉武断补充。
评分还得公正,因为取平均值,只好称之为“还行”。委屈5分的那几篇,实在过意不去,记录一下也算有个补偿,对得起看书的那个下午:
《望安即事》:蒋勋,又是画家又是文人怎会不欢喜。就因少看一个“等”字才错进了这本书。还好,既来之则安之,他去望安不也是随随便便无所事事?何况还看到云雀求偶的自杀式表演。
《慢游,花莲》:“我们大致可以将旅游的进阶学习区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旅游叫做走马看花……第二阶段……深度旅游已是较为缓慢的旅行方式……第三阶段,简单地形容叫Go somewhere do noting……”有时候你得相信权威,实践上升到理论是个缓慢的过程。
《海星的故乡》:“海水涨潮和退潮之间的那片干湿交替的土地,我们称之为潮间带……台湾人就像潮间带的动物,用自己的肉足或螺壳存活下来。”
《关于2004年夏天的旅行》:不惑之年经历不惑之旅,一片片水田连连,阿嬷这样说:“只要用心把每一样菜都做好,我们就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你说:“没弄清楚2004年夏天的那次旅行到底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我看你回程时心中早已有了方圆。
《全世界最贵重的孤独——三貂岭车站》:如果有6星,我会加给它。别问为什么,有时候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任何理性的分析。就像“三貂岭青桐,难道你不觉得,这5个汉字连起来很舒服吗?”毕竟“千禧年的第一天,在地球上一个偏远的角落,我和他分享了一个流浪的情境。这样贵重的礼物,再多钱都买不到。”瞧,这有多酷!
1. 中国有一句俚语叫“富过三代才只吃穿”,其实所形容的,就是解释一个人真正懂得饮食、穿着的优雅礼仪,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
旅行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仔细地划分,我们大致可以将旅游的进阶学习区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的旅游叫做走马看花……
第二阶段的旅游,观光客开始讲究深度,要求体验,希望旅行的过程中可以有知性的感受,在其中发掘出乐趣。这阶段,则开始有业者讲究所谓客人的分众,例如大人和小孩,皆各有不同的属性,其旅游的内容也开始比较专注深入,进入文化的探索、学习,也追求属于大自然的感动,超越了像是为了创纪录式的快去快回行程,使原本的喧哗与浮躁的心情,通过旅行慢慢地沉淀,所以深度旅游已是较为缓慢的旅行方式。
到了第三阶段,简单地形容叫 Go somewhere do nothing。这个阶段的旅行,反而变得没有目的性了,可能你只是带几本书,找一个地方做几天 SPA,然后回到出发的地方。随着旅行经验的成熟,台湾已慢慢有人讲究第三阶段的旅行选择。
2. 在山雨中泡露天温泉,我把头埋进40℃的温泉里泅泳,任雨声噼里啪啦在头顶响。这时候,什么都不必想,因为什么也不能想。就像背着氧气筒潜入海底,脑袋虽然空明,但感觉却是满盈,当四周只剩下热带鱼类洄游,自己的神智反而更清明。这是一种野趣、一种体悟、一种类似禅定后遗世独立的感动。
3. 远处平交道传来火车经过的警告音响,几秒钟过后,一道强大的风从背后灌进T桖里,台铁的橘色列车快速从我身边驶过。然后在头顶上,同一个时间传来高铁震动发出的轰隆声响。我看着眼前快速通过的台铁列车,在我面前闪烁几秒后朝远方行进而去,并在更远一点的地方,高铁列车也贴着轨道飞奔而过,两列列车的速度有些微的差距,但是却呈现同时交会的时间感。
“时间啊……”我内心起了一个赞叹,这个地方的所有一切都随着时间自然变幻,唯有那短暂的交会引领人朝向不见尽头的前方。刹那,提醒我们早已远去的过往与尚未来临的将来,然后一切又恢复静止,又回到属于这个地方的缓慢。
我们剧组在这样一个简单的氛围里,努力从事看起来很复杂的技术工作,我们追赶时间的同时,也可能失去时间所拥有的非凡质感。我想起种菜的阿婆,即使是顶着大太阳辛苦种成的野菜被破坏,还是用温暖的包容满脸微笑面对我们这群陌生人。她是那么相信时间,那么尊重它:“它还会再长出来啊!”抱持着这样的心情来面对人生,难怪可以每天都显得自在。而我心目中的电影,就是要拥有这份因尊重时间、尊重自然而产生的自在感……我第一次这么由衷地佩服时间的行止,并且也是第一次,如此靠近一块小小的土地。
迂回人生中,可以偶遇一段时光,并且体会到它的存在,真是一个旅人最最幸运的遭遇!这一趟台南之旅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触摸到美好时光的感觉。
4. 大溪只靠着一样豆干,用心把豆干做好,就可以养活全镇的人。因此,不要小看我们卖的只是一个便当,因为除了米之外,我们还多出了卤肉、姜片、酱瓜、青菜……只要用心把每一样菜都做好,我们就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