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来源 :中国民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199101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自身的优势,有面临的机遇,也有多重挑战,本文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渊源、优势、发展机遇与挑战,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机遇与挑战;对策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渊源
  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到“湾区经济”。2015年,“一带一路”顶层设计正式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并被写入“一带一路”规划中,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至此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随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带头开展规划编制工作,2017年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政府,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
  一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迅猛,综合实力、经济活力和对外开放程度处于全国领先位置。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GDP达1.5万亿美元,占到全国 GDP 比重的 12.4%。二是人口流动性高,人才吸引力强。区域内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外来人口加速向广州、深圳集聚,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广州的整体招聘增长较快,而深圳的高端人才招聘大幅增长,人才需求主要集中于销售客服、 生产制造和IT行业。三是各地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布局逐步合理化,服务业比重逐渐提高。广州重点打造建设国际战略枢纽,深圳打造国际创新服务中心,香港为全球金融中心及物流中心,澳门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等。四是制度具有多样性、互补性。“一国两制”是最大特色,也是最大优势。深圳和珠海为经济特区,南沙、前海和横琴为自由贸易试验区。五是交通便利,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大湾区处于国际航运节点的优越位置,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具有广阔的内地市场,是东南亚地区与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广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港口。
  三、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在发展机遇方面,一是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深圳是中国最具硅谷气质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圳的创新创业文化也逐渐扩散到珠三角其他城市,目前粤港澳35 家独角兽企业估值总和为1063 亿美元,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将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成为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具有多重叠加优惠政策。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是一项国家战略。具有多重定位优势及政策红利叠加的大湾区将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推出的贸易、教育、人才等政策措施,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将助力培育具国际竞争力、走出去的企业,同时把优秀的海外企业和资金引进来,金融业、交通业、物流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大健康产业等多个行业将受益于大湾区的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大湾区的发展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大湾区经济运行仍存在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一是如何保持高质量发展。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 高质量发展指数从2011年的0.4814增至2017年的0.5129,年均增长1.06%。而如何保持良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引领国家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是大湾区面临的挑战。二是企业竞争不断加剧。面临大湾区的新机遇,许多嗅觉敏锐的企业早已开始布局,扎堆进驻,竞争随之加剧。三是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大湾区位于低洼地区环境更加脆弱,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提高基础设施和资产,应对更强烈、更频繁暴风雨和洪水的能力。发展临港工业、上大项目时,要求采用最高的技术标准、实施最严的环保要求,这对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四是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很多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当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环保标准逐渐提高,企业应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和禀赋,根据经济、政治环境变化的大趋势,布局发展方向,实现转型升级。五是吸引人才的制度和条件需要完善。资产价格和生活成本上涨不利于留住人才,住房成本上涨会加重技术集群就业的新人才的负担,也会加剧现有居民之间的不平等,造成人才和各类资源的浪费,加剧人才不平衡现象。
  四、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应该统筹领导,做好顶层设计。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最重要的是破除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因素,减少对人才的流动、硬件方面和其他制度方面的约束。达到这些目标,首先应该统筹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因为有关港澳的很多改革事权由中央来掌控,需要解决好市场的审批下放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二是大湾区有九个市、两个特别行政区,应该因地制宜,发挥核心竞争力。发展中不一定要强调一元中心,而可能有多元中心。但在多元中心的前提下,要做好中心与外围的关系,中心城市如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其对外围城市的外溢作用应该加强。区域的九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不一样,比如香港在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咨询方面是名列前茅的;广州是国际战略枢纽;深圳是国际创新服务中心;澳门和珠海主要是旅游资源丰富,应当大力发挥旅游业优势,建设旅游休闲中心;佛山、中山、江門、东莞、惠州向高端制造业发展,形成高端制造业为重点的产业集群。我国经济之所以相对其他经济体在制造业方面能够成为世界工厂,形成最大的制造产业基地,就是因为有产业集群。大湾区内部的产业集群是不一样的,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地区都应该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交通硬件及基础设施要做到先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大湾区未来的交通设施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要素流动争取最大的自由化。研究实施促进粤港澳大灣区出入境、工作、居住、物流等更加便利化的政策措施,进行制度创新,促进要素流动,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无缝对接,前海、南沙、横琴三个自贸片区行政审批事项改革、通关流程简化,港澳与内地之间在资金流、物流上进一步实现了畅通。
  五是争取实现零贸易壁垒。提升市场化水平,实现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充分自由流动对于大湾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是要实现贸易便利化、金融一体化和投资双向化,为争取实现零贸易壁垒而努力。不仅要让外资企业来华投资,也要做到中资企业“走出去”,因为港澳有这方面管理的经验,所以对中国企业“走出去”会有很大的帮助。不断推动人才流动的自由化,建议落地许多具体的政策,比如积极鼓励和吸引香港、澳门人才来大陆工作,实现签证的便利化等。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目前发展最快、未来最有增长后劲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自身的优势,有面临的机遇,也有多重挑战,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成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参考文献:
  [1]许志桦,刘云刚,胡国华.从珠三角到大珠三角再到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尺度重组[J].热带地理,2019.
  [2]钟嘉毅,尤彧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深度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
  [3]李志坚,叶茂桂.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协同创新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中国,2019.
  [4]王盟迪.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空间结构演变与影响因素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
  [5]杨明.从新经济数据看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J].新经济,2019.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经济环境下的市场竞争趋势日益激烈,但市场整体趋于平稳,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由市场份额的竞争转移到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上。只有稳步促进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转型,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成本管控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企业只有强化对成本的控制管理,才能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本文就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成本控制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经济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在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会产生裂缝,本文就房屋建筑工程中控制裂缝的措施一些看法.
以全球化与行政改革、西方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治道变革为背景,在分析全球化对中国传统行政权力的挑战的基础 上,提出并分析了集中和分化是中国行政改革的现实选择,有重要意义。
本文介绍了某工程地下车库的通风、排烟及采暖的设计方式及其特点,说明了地下车库暖通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重点探讨了地下车库排风系统和排烟系统相结合的具体做法,比较
一rn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查研究,纵观永胜的历史文化脉络,特别是对毛氏文化、他留文化两大人文品牌的挖掘、整理和推介,笔者提出“灵海沧阳,太华名郡”这一主题理念.
摘 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去提升企业的发展与转型,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推动企业的管理转型,可以全面提升企业的实力进行升级,本文从财务战略思维的概况出发,讲述了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推动企业管理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并说明了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推动企业管理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最后对财务战略思维推动企业管理转型升级做了总结。  关键词:财务;战略思维;企业管理;转型升级  财务战略思维是企业中经常用到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众多刚需企业也有了长足发展。服装企业是当前市场主流的产业之一,对其生产管理进行研究,旨在提出重要的管理策略,进而保证服装企业的稳定发展,对我国经济提升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以某企业为例,进而提出具体策略。  关键词:服装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  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生产成本及围绕着生产所产生的一系列成本投入有效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保
发展公益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公益事业的发展与壮大,不仅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而且有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定位测量的作用是引导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内容、施工情况和施工位置,它直接关系着现代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而建筑工程定位测量又影响着工程的速度、工程的定位和工程的质量,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产业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高端规划》)近日已由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本刊记者访问了工信部装备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