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人交往:为生命成长奠基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XIAOT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课间,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蹬蹬蹬,跑进来一位老师,原来是刚上任的英语老师,她来向我询问一个学生的情况,她问我那个学生是怎么回事,上课都不会开口说话,如果上英语课不开口,跟个哑巴没有什么区别,成绩也会很糟糕。她问的是我们班的任××,平时该生总是很安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很少与人打交道,让人很容易忽视她的存在。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不久我就发现该生很安静,总是自己一个人坐在位置上,很少下位置与同学一起玩耍,为此我特意问过她的父母平时在家怎么样,也说很安静,不会吵闹。后来经过一段的相处,找她聊过几次天,又特意帮她找了个善于交往的同桌之后,才慢慢的会与同学一起玩耍。没想到,现在三年级了,有新的老师加入了,她又在新环境面前变得沉默寡言了,以至于英语老师差点认为她是个哑巴。
   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儿童长大的过程,是一个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特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就是群体性。孩子离不开伙伴,再好的父母都代替不了伙伴的作用。第二个是实践性。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这种体验包括跟同伴交往的体验。然而我们现在的很多父母都会教育孩子,你要跟学习好的人交朋友,但是学习好的人品德等方面一定就好吗?所以我们就要引导孩子,让他们懂得如何与人交往。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用爱搭建人际交往的平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社会评判教育成功是考上名牌高中及大学,家长为了孩子未来着想而给孩子施加压力,学校要显示自己的实力、教师要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施加压力,学生之间相互竞争自加压力,这些最终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美国作家爱默生说:“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而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做出过科学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基本内涵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三方面。心理学家丁赞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教育是培养人,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维护着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熟悉专业知识,能驾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整自己的心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每一位学生,在工作中一视同仁,不偏好不嫌差,多给差生一些关爱一些真情,以身教助言教,用自己的行动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爱心,让他们以自己的爱心去关爱他人。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用学生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最节约能源的方法。”
   学科渗透人际交往的方式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挖掘教材,和学生谈心,用心交流,将会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例如,语文课中的《伟大的友谊》一课,数学课堂上的分小组齐心协力解答难题,思品与社会课上讲到的与邻里相处、与同学相处、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了解人际交往的方法。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形象直观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双向交往。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不仅有利于儿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交往条件,提供了更多的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也为充分发挥所有儿童的积极性提供了舞台,培养了儿童的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表现意识,锻炼和发展了他们的社会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沟通和协调能力。
   加强学生自身修养的培养
   儿童自信、乐观、开朗、活泼、热情、懂得自尊和尊重他人以及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等良好的品质,是与人进行沟通和交往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儿童具有宽容心、同情心、友善心和爱心在培养交往能力方面至关重要。儿童只有在交往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优点,同时具有能吃亏、受委屈的心理准备和抗挫折能力,学会与人商量,克服自我中心的不良习惯,才能与人友好相处,进而提高交往能力。我们可以让儿童先知而后行,使儿童懂得怎样平等待人、相互支持,懂得如何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友谊、赞许和爱;学会如何克服羞怯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对人以诚相待;学会调节自己的角色,在不同的情境中交往;学会主动与别人交谈,产生共同的语言,增进互相间的了解;学会与人交往求同存异,尊重别人的爱好等。
   经常联系家长,构建统一战线
   家长的待人处世态度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有重要影响。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父母对孩子关心、体贴,使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那么,就较易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交往意识,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优点或长处。相反,家庭关系紧张,成人之间经常争吵甚至打骂,家长对孩子态度冷漠,会使他们缺乏归属感和信任感,对他人抱有敌意,有的还会逃避人际交往甚至导致交往障碍。因此,要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必须让家长明白要他们以身作则,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们做出表率,并有意识地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为“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共处,包含学会与人交往,尊重多元文化,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这是孩子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越是从儿童做起,越有效。小学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儿童学会人际交往、适应学习生活、融入集体生活的基础阶段,小学阶段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人际关系能使孩子们心情舒畅、身心愉悦,培养乐观豁达的品格,在当前乃至今后的生活中都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应对各种问题。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充分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心理健康地成长。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期刊
今天,我拿着爸爸给我的10元钱到好文客文具店买文具。   我先买了一块考试专用橡皮,再买了一套绘画尺。其中,考试专用橡皮要9角,绘画尺需要3元钱,共需要多少钱?3元+9角=3元9角。对了!是3元9角。应该找回多少钱?10元-3元9角=6元1角,是这样算的:先10元-3元=7元,再7元-9角=6元1角。你们说我算得对吗?   虽然只是一次买文具,可是我却发现其中隐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的用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根本。我们通过课内和课外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由“浅阅读”转向“深阅读”,效果显著。让学生更自如地应对考试,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学生阅读情况的反馈,我们也不断地进行反思、改进,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关键词】浅阅读;深阅读;正确的价值观;反思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听”是说的基础。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我们尤其要重视听力的启蒙训练,着力培养他们听知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   一、突出形象趣味,训练听知注意力   注意力集中是良好听力的前提。听力训练时,唯有首先唤起学生集中的注意力,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听,才能听准、听清、听全。   我们选定的训练材料多为儿童喜闻乐见的寓言童话、自然现象、生活故事等,材料固有的趣味使学生倍感兴趣。又鉴于低年级学生对形象具体
【教材分析】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需求增长迅速,然而老年护理院资源在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还存在着流动率低的现象,“入院等,出院拖”已成老年护理机构的诟
在我很小的时候,曾发生过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其中有一件使我记忆犹新,难以忘却……   那一年,我才5岁。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了爷爷从市场刚买回来的鲜鸡蛋。咦?母鸡能从鲜鸡蛋里孵出小鸡来,我为什么不能呢?哼!我今天就要来个“人工孵蛋”。于是我从篮子里拿了两个鲜鸡蛋悄悄地放进小口袋里。晚饭后,我急忙关上房门,钻进被窝,把鸡蛋放在身边,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哎呀!我的小祖宗,你怎么又尿床了?
笔者从自己长期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印象或体验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意会。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只有通过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    一、创设情境,启迪感悟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通道,当然也是阅读教学中启迪学生感悟的首要途径。笔者参加以“阅读教学中的理解与感
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施政理念开始向以人为本进行转变。社区是社会关系、共同价值和规范的集合地,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社区。社区的和谐,不仅是指社区公共设施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