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难改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23098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国“两会”的临近,医改总体方案的最终定局已经处在倒计时的阶段。
  然而,这个举十一家中央部委之力,耗时15个月之久的方案,却未必是上上之选。
  如果在新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交的医改总体方案草案仍无变化,人们将会从字里行间看到行政权力不断拓展的痕迹,亦会从生活中看到民营资本在公权力压迫之下步步后退的现实。
  在央企垄断的背后,是资本的再国有化。而在资本再国有化之后,则是行政权力的再国有化。本轮医改,正在坚持医院公益属性、坚持政府主导的大旗之下,逆流而上。
  
  医改:只改下游?
  
  ——专访北京大学医药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董朝晖
  当年的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为了避免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同样采取了回避中间环节、由政府统购统销的办法,结果是什么呢?粮食在粮库堆积成山,凭空增加了存储成本,而黑市粮却开始泛滥
  
  尽管与医改北大方案主要执笔者李玲教授的观点相左,作为北京大学医药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董朝晖还是参与了医改北大方案的前期调研工作。这位医改市场派的学者就眼下人们热议的医改方案于1月21日晚间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中国新闻周刊:根据我们近些年对医改的追踪采访,从某种角度,似乎可以将医改分成3个层次:上游: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中游: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和医师的流动;下游:社区医院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和医保改革。
  董朝晖:可以这么说。
  中国新闻周刊:我们通过这一轮的采访了解到,上游和中游的体制改革基本没有动,动的只是下游。但如果上游拦住了水,下游没水喝,本轮医改似乎注定无法成功?
  董朝晖:我不这么看。上游和中游没有动是肯定的,但是,下游的改革如果改好了,同样可以对上中游产生倒逼效应。
  北京全市范围之内没有一家民营社区卫生机构,而深圳却遍地开花,为什么?这意味着后者的民营资本已经占据了足够的份额,可以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
  遗憾的是,就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医改方案中,还缺少对民营资本解禁的具体措施,导致本轮医改无法从下游开始发力。
  中国新闻周刊:不光没有对民营资本解禁,我们还看到一种医改再国有化的动向,比方说,药品零差率下的统购统销。
  董朝晖:政府如此深入参与到微观经济当中的害处,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这里已经不用多说。
  当年的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为了避免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同样采取了回避中间环节、由政府统购统销的办法,结果是什么呢?粮食在粮库堆积成山,凭空增加了存储成本,而黑市粮却开始泛滥。
  回到这一轮的医改,如果普药搞统购统销,何必再加上一个配送环节,医院直接去厂家购买不就行了?广东一些医院不就是在尝试联合起来去药厂采购吗?这种方式不是更节省成本吗?
  既然粮食当初有黑市,你再继续这样搞普药的统购统销,药品黑市到来的日子恐怕也不远了。
  
  中国新闻周刊:普药的统购统销,有个16字的方针:叫“定点生产、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优先使用”,看起来完全是一套计划经济的做法。
  董朝晖:这里面有些东西,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背道而驰的。比方说,定点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至今没有看到公开的、细化的标准。那么,凭什么你可以生产,我就不可以?要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营主体可都是平等的。而卫生主管部门和经济主管部门正在人为地制造不平等。
  中国新闻周刊:在这一轮的医改中,不平等的地方好像不止这一处。
  董朝晖:还有药房,还有我们刚才已经说过的民营社区医院。
  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医院的药房好比是一个父亲的亲儿子,享受到诸多好处,有着比别人多出15%的零花钱。而大医院的药房和社会上的零售药房,就有些像与这个父亲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养子,每月的月例少了许多。
  中国新闻周刊: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卫生系统的举动,也可以归结为好心。他们也希望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尽早解决,所以才会想出降低药价等办法。
  董朝晖:问题是就怕好心办坏事儿。
  可以预见的是,因为卫生系统不放开民营资本的进入,同时抬高对公立社区医院的补助,将对民营社区资本产生挤出效应;同理,对社会药房也将产生挤出效应。
  那么,部分民营资本被挤出之后,社区卫生资源是不是更加短缺了呢?而短缺经济,恰恰是计划经济的特征之一。
  中国新闻周刊:我们调查还发现,公立社区医院人浮于事的状况并没根本改观。
  董朝晖:这恐怕已经是每一个人都能想到的问题。我想说另外一件事:卫生系统一直保持着对医生这个劳动力市场的垄断,这也是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之一。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想说,要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更多通过市场配置资源?
  董朝晖:是这样。在医改范围内,市场化配置资源无非两种途径:增量和存量。
  前者通过开放民营资本准入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后者通过盘活医生等死气沉沉的存量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遗憾的是,这一轮的医改,我们更多看到的却是简单地“投钱”,不适宜地扩大卫生部门的权力。政府主导,不等于一切都由政府投入,政府应该主导的是科学的投入机制。
其他文献
巴基斯坦的“铁蝴蝶”坠落了。世界失去了一位美丽的女人,伊斯兰世界失去了一位叱咤风云的女政治家。  贝布托并非完美,但她的悲剧已足以让人扼腕叹息。  在国际社会与恐怖势力的斗争依然胶着的今天,巴基斯坦作为反恐前沿阵地,其重要性前所未有。世界需要一个稳定、民主、不向恐怖势力低头的巴基斯坦。  岁末年初之际,巴基斯坦传来的爆炸声让人们在展望2008年时心中带着几分余悸。巴基斯坦人民拿出智慧和勇气,将给全
徐悲鸿与刘海粟,两位中国画坛巨匠,艺术轨迹、名声技艺不分伯仲。二人之间一段中国美术史上的公案,因两封信的面世再度引发波澜      “这两封信,我是看着悲鸿写的,没想到还能保留下来。”已是耄耋之年的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展开面前的信笺,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娓娓道来。  这是两封用毛笔写就的私人信函,纸张斑驳,字迹清晰——  “周扬先生:……前几日,我为抗议汉奸刘海粟出任华东美专校长曾与先生面谈……” 
天灾人祸的纵横交错,让苏丹旷日持久地堕入血腥的矛盾与冲突之中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警告,到2025年,全球近2/3人口将生活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而这可能会导致冲突。没有人怀疑这一推断,至少在苏丹的达尔富尔地区,那已经是血腥的现实。    悲剧根源:贫困与落后    近半个世纪以来,曾是撒哈拉沙漠东部富庶绿洲的达尔富尔,荒漠化日益严重。阿拉伯牧民惯于逐水草而居,因争夺水草资源与当地黑人部落
“牛市的基础依然健康,上涨的基础依然明确,牛市依然处在上半场。不过2008年将出现转折点。”安信证券首席分析师高善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当前国民经济正处于的经济过热,通胀危险潜在的情况下,管理层将采取更多的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对过快的经济降温。而据国家有關部门透露,2008年一季度还将有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出台。地产板块将会继续下行。  2007年,中国的基金业无疑是中国股市最大的亮点,行
有一种声音认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不是选择国家还是选择市场,而是如何改善国家的管理能力。“重商主义”模式是不可取的,会造成更大的全球不平衡和更多的贸易摩擦    面对美国金融危机,一些比较政治学家把眼光放得更远,开始反思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问题,其中包括曾提出“历史的终结”的弗朗西斯福山。他提醒人们:这次经融危机的令人震惊之处是,它不是由像中东战争这样的外部因素所引起的,而是产生于被看作全球资
签署新的联合声明,在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时期,提供了战略互信的保障,这是最大成果     互相承认是两国政府的实际需要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评价“暖春之旅”?  金熙德(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这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10年的再次访日,是对2006年以来中日关系回暖过程的总结,为两国关系重新定位,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双方签署了第四个联合声明,正确认识对方的国家诉求,把战略互惠确定为双方奋斗目
领河北的工资却在北京生活的张大爷夫妇,深感2007年物价上涨的压力    71岁的张友祥大爷和老伴住在北京通州区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老两口原是北京一家机械厂的职工,后随企业搬迁到外省,十几年前退休后回到北京,一直住在女儿女婿单位分的这套两居室住房里。  由于独生女儿和女婿工作比较忙,退休后老两口主要的工作就是照顾现年7岁的小外孙,每天早、中、晚接送外孙上下学成了张大爷的主要活动。女儿女婿收入也不是
编者按: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作为国家政权和社会管理的领导者与执政者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注重实行党内民主。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明确提出了必须在中共各级组织中无例外地“扩大党内民主”。邓小平在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要“使党内民主得到重大的发展”,持续“促进党内民主的高涨”。  但是,随后发生的1957年反右扩大化和1959年庐山会议“反右倾”斗争,打乱了党内民主的
预兆迷局    地震发生之后,事先发生的很多异象似乎都预示了这场灾难的来临;但在灾难发生之前,这些具有“仅供参考”价值的现象,并不能成为地震将要来临的可靠证据    汶川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  75年前,正是在这里,四川省西部的羌族聚居区——茂县叠溪发生了7.5级地震,而32年前的1976年8月16日和随后的23日,四川松潘和平武——这条距离汶川不到160公里的狭长地带
只要用你自己的眼睛去看,用你的情感去體验,你就会觉得世界也许并不该就是这般天经地义的,或者我们都应该有理由相信,一切还有更好的选择    作为一个资深的左派电影人,年过七旬的英国导演肯洛奇依然活跃在纷繁热闹的主流电影的舞台上。继去年《风吹稻浪》摘得金棕榈之后,2007年,一部《自由世界》再次为肯洛奇迎来了荣誉和尊敬。  勤奋而又多产的肯洛奇,其作品因为艺术和左翼政治理念的结合而显得与众不同。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