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血糖代谢的相关性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老年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征,并探讨血糖代谢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GBS患者79例。根据年龄将入组患者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前驱事件类型、首发症状、颅神经受累类型、高峰和出院时的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评分和Hughes评分、亚型分布、血钠和血糖等实验室指标。

结果

老年组中眼肌麻痹的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6.4% vs 27.0%,P=0.02),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也低于非老年组(18.8% vs 45.8%,P=0.016)。老年组病情高峰时MRC评分低于非老年组(32 vs 44,P=0.020),重症比例高于非老年组(80.6% vs 47.9%,P=0.004)。两组间GBS亚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老年组出院时预后不良的比率高于非老年组(67.7% vs 29.2%,P=0.001)。高血糖不是重症GBS(OR=0.531,P=0.321)和短期预后不良(OR=0.519,P=0.261)的预测因素。

结论

与非老年患者相比,老年GBS患者重症比例更高、疾病高峰时肌力评分更低、短期预后不良比例更高、眼肌麻痹及面神经麻痹发生更少、高血糖比例更高;但高血糖并不是重症GBS和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复方桑钩颗粒对高血脂大鼠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成为发展趋势.笔者尝试将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多元混合式教学应用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中,激发了学生
期刊
期刊
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实验室计算机设备处于老化淘汰的边缘现状,以及所付出的维护维修成本高昂、维修困难等问题;提出试行云桌面技术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更新换代的应用取向.
期刊
期刊
期刊
电工学实验是电工学课程及理工科专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