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素β样1mRNA在乳腺原发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roklklkl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癌组织中整合素β样1(integrin bate-like 1,ITGBL1)mRNA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其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180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并随访3年以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ITGBL1mRNA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ITGBL1 mRNA水平分组的阈值;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时序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期的差异。结果ER阴性乳腺癌患者的ITGBL1 mRNA高表达率低于ER阳性患者(χ2=7.475,P=0.006),组织学Ⅲ级的乳腺癌患者ITGBL1 mRNA高表达率低于Ⅰ~Ⅱ级乳腺癌患者(χ2=4.410,P=0.036),而在不同年龄和绝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临床分期以及PR和HER-2状态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ITGBL1 mRNA低表达组患者3年无转移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9,P=0.033);3年无病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无转移生存率组间比较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但随ITGBL1 mRNA表达降低而有下降趋势。结论乳腺原发癌中ITGBL1 mRNA高表达是ER阳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之一;ITGBL1 mRNA低表达的乳腺癌恶性程度高、组织分化差且患者预后不良,提示ITGBL1基因是潜在的乳腺癌预后预测分子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克隆柱法提取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乳腺癌干细胞,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单细胞克隆加低密度干细胞培养基筛选获得呈“球样”生长的乳腺癌干细胞,行CD44、CD24免疫荧光
日前,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调整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2019〕562号)。《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本院自2005年5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副乳腺41例,均采用溶脂吸脂后副乳腺腺体摘除手术技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爆震传感器的设计研究已相当成熟,在结构原理上没有新的进展。文章在初步建立爆震传感器测试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制激振器性能的分析,对压电片性能的比较,对传感器的测试方面进行调节,设计了传感器通过自主扫频采集、标定灵敏度信息的功能,以进一步优化该系统,确保爆震传感器工作时获取最好的测量效果。
乳腺癌是目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化疗是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而新辅助化疗的出现,使乳腺癌患者需要在手术前、后进行多个疗程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