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8.1级地震对青藏及周缘地区应力场的改变

来源 :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nj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CRUST1全球地壳模型参数可以获得相应的杨氏模量E和泊松比ν参数,在青藏高原及周缘地区(经纬度范围为78°~106°E,23°~41°N)建立粘弹性模型,其中上地壳为弹性、中下地壳为粘弹性.并以GPS和地震断错位移数据为约束条件,对2015年4月25日发生在尼泊尔的8.1级地震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计算.根据地震前后的有限元计算结果,可以获得位移、应力和应变场的变化,对上地壳顶部、上地壳底部、中地壳底部和Moho面等四个界面的水平位移大于1cm为条件进行提取,这四个界面的水平位移场基本一致.地震引起的大于1cm的位移场分布位于青藏地块区的中西部,北至阿尔金断裂带,地壳整体表现为向南和向东运动。对各个界面以主张应力或主压应力大于1kPa为条件进行提取,得到这四个界面的应力应变场分布,上地壳顶部界面在羌塘块体北边界玛尼-玉树带1997年玛尼7.5级地震区应力明显增加,阿尔金带与东昆仑带交合部位(于田老震区)张应力明显增加。中地壳顶部(上地壳底部)界面除了上地壳顶部界面存在的两个明显部位外,在东昆仑带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区、岷江-龙门山带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区和玛尼-玉树带2010玉树7.1级地震震区存在明显应力增加。下地壳顶部和底部界面应力明显增加部位是岷江-龙门山带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区和安宁河-小江带南段1970年通海7.8级地震震区。各层应变分布特征与应力分布特征在形态是一致的。结果总体表明:这次大地震的发生主要对地震周围及北部地区的应力应变场存在明显改变;对地壳不同深度层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这次地震对四川龙门山地区和云南中南部地区的应力应变场有一定改变;可能不同区域的大地震引起应力场变化的位置各有所不同,说明有些部位容易发生地震,而某些部位不容易发生地震。
其他文献
青年人特发性血气胸是内科呼吸系统急诊之一,临床表现及诊治颇具特点.我院自1991~2000年收治38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而红色变性则是子宫肌瘤退行性病变中较重要的一种.本院1996年1月~1998年11月共收治子宫肌瘤红色变性21例.现报告如下.
膝关节及其周围创伤常导致伸直型膝关节僵硬,因而影响生活、步态,屈膝不足70°时,多需手术治疗及康复训练.随着对屈膝功能障碍病因认识的不断深入,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治
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专题,在总结、归纳已有震害评估系统处理方式、流程及优缺点的前提下,研究了符合实际工作状况的遥感震害评估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基于ENVI/IDL、ERDAS开发的影像处理模块,可辅助提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房屋倒塌、道路损毁、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震害信息。尤其是面向对象分类模块,对遥感影像各种特征进行了综合处理。基于ArcEngine开发的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可处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