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开放的“大语文课堂”进行审美教育 ——《铃兰花》的教学解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Dragon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授课对象是新疆内高班的学生.他们大多来自新疆偏远地区的农牧民家庭,由于长期缺乏汉语语境,汉语基础普遍较差.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但对于新疆班的学生而言,汉语尚且不能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工具,发挥语文学科美育教育的功能更是难上加难.著名的当代文学理论家王先霈先生说:“语言是民族的族徽,一个人热爱自己的民族,就会热爱本民族的语言.”如何让学生也能像他们热爱本民族语言一样热爱汉语,是语文课堂上要努力达到的.另外,新疆班的语文课和对外汉语课是不同的,语文课不能仅仅成为一门语言课,更要在语文课堂上发挥语文美育的功能,塑造完美的人格,构筑美好的人生理想,提升人生境界,彰显语文教育的美学价值.笔者认为,应该创设开放的“大语文课堂”,利用课前、课中、课后的多效资源,使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下面,就以《铃兰花》为例,浅谈如何在开放的大语文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
其他文献
在我国当前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机化生产信息技术服务及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推进农机化生产信息技术服务及管理是支撑农机发展走上产业化、组织化、市场化的必经之
目前中国建筑市场建筑工人的现状,与项目管理人员普遍反映的“难管”形成鲜明的对比.建筑工人日渐减少,劳务资源日渐紧缺.与部分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的交流中,发现有一个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