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引”的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好的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为课堂教学打下扎实基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新课引入 教学艺术
  
  新课引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犹如道路的“桥梁”,乐意的“前奏”,小说中的“引子”。课前的导语虽然不是正文,占时也不过两三分钟,但一堂课的开始,如果说妙趣横生、别开生面的话,则确有“未成曲调先有情”之功,它可以避免平庸呆板、千篇一律的“导言”。如果每节课都以“上节课我们讲了……今天我们讲……”开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乏味,产生厌倦。而好的引入则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兴趣,开启思维,集中注意力,调动积极性,奠定学习的心理倾向,使学生一上课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从而为整堂课的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对地理课的引入法进行探析,讲究“引”的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尽力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灵活运用引入方法,切合中学生悦新好奇的心理特征,千方百计地避免引入的程式化,让学生经常有一种新鲜感。
  一、直接引入
  一上课便开宗明义,指出本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板书课题,或解释词义,或概括叙述,围绕课题进行讲解。这样的开始,直截了当,简明扼要,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借助形象生动的语言,有层次、有系统、富有启发性地进行讲述,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其习得新的地理知识。
  二、设疑引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上新课之前先提出问题,造成悬念,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形成有意注意,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例如,讲“日界线”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提出问题:“一个人在一年中能否过两次生日?”“今天的人能否吃到明天煮的饭?”通过问题的设置,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学习思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地进行知识迁移,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实例引入
  生动形象的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新课,有利于学生把握基本原理、规律和特征,启发思维,培养能力。例如:在讲“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时,我先讲两个故事:“二战结束之前,德国间谍得到盟军登陆的消息,即发射情报给本部,但本部没有反应,盟军顺利登陆。原因是德国间谍发出的无线电波受到耀斑,德国本部没能收到消息。”“1988年7月1日,欧洲举办了4万只信鸽参加的国际比赛,恰遇太阳色球爆发,鸽子迷航,在法国放飞的5000只英国信鸽只找到285只。”学生急于想知道什么是耀斑和色球爆发,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四、诗词引入
  我国的诗词歌赋浩如烟海,其中有很多描写山川风情,提示自然规律的佳作。在上新课之前如能恰当运用,就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点缀课堂的作用。如在讲授“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引用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为导言,让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思考。这样既富有诗意,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这一部分相对较难理解的内容得到很好的讲授和学习。
  五、直观引入
  百闻不如一见。在新课伊始,如能通过展示挂图、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把学生的具体感受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也能从一开始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直观教学中获得较深的感受。例如,在讲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事先展示自己国内外旅游所拍摄的各种反映地表形态的照片。通过直观展示,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地球表面特征,再学习课文,这样水到渠成,可以更好地学习新内容。
  六、联系生活,自然引入
  美不美,家乡水。学生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而地理教材中有很多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若能在讲授新课之前联系实际,则学生既感亲切,又易于掌握基础知识。如我在讲授“农业的区位选择”时,先联系本地的实际情况。茅山地区盛产茶叶,而长荡湖则以渔业为主,从而通过联系乡土,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导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这样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思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新课引入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数字引入、复习引入等。但不论采用哪种引入方法,都应是在符合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还应做到言简意赅,语约意丰,不宜过长,喧宾夺主,占用课堂教学的过多时间。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采用新的教育有效途径,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促进初中生思想全面发展。作者结合工作经验及思考,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提出若干建议:落实情感途径,培养情感;全面激发兴趣,落实教育;开展多样活动,增强实效。  关键词: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途径 情感 兴趣 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开掘新的教育有效途径。例如
摘 要: 一堂好课,一定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那样学生的注意力会被吸引到老师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也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作者就新课标下历史课的新课导入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历史课堂 导入 主动引导 合理引导 有效导入    著名特级老师于漪曾说:“在课堂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环节。”所以,教师应重视导
近些年来,根据本实验室对临床分离的H9N2毒株研究发现,部分分离株对鸡和鸡胚的致病性显著增强,本试验选取了两株致病力不同但遗传背景较相似的H9N2亚型流感病毒为研究对象,利用反
摘 要: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每节课后有“探究学习总结”栏目,其中的“学习延伸”是针对相应的学习内容设计的思考问题与活动方案。这些问题和方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历史视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次学生和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差异很大,特别是文理科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学习延伸”的类型,特点,处理方法,以适应学生不同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新课程教学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而且是时代对于广大历史教师的基本要求。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呢?下面我谈谈体会。  一、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导入新课是
摘 要: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涯,而且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有效性 价值引导 合理评价    历史学科教学有效性是新的教学理念,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教学有效性可以界定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而实施的兼顾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动态有效生成的教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