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居环境委员会联合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对中国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实施开展比较研究,并通过推广“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项目,实现LEED本土化,最大可能地推动人居环境建设及城市化发展。人居环境委员会联合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对中国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实施开展比较研究,并通过推广“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项目,实现LEED本土化,最大可能地推动人居环境建设及城市化发展。
由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居委”)倡导发起的,以解决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问题为宗旨的“中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发展推进工程”,正逐步成为推动各地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动机。
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是“中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发展推进工程”在应对快速城市化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针对规模住区规划建设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品牌活动,是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实践中运用的范例。
强调融贯与综合从人居大系统中进行住区建设
据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专家组组长开彦介绍,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工作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融贯与综合的思想。它强调要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生态、文化、社会、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因为今天,,无论是住区开发还是城市化发展是已是由各个行业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缺乏共同认可的专业指导思想和协同努力目标的举措往往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很难取得根本上的成效。
因此,作为城市住区发展方向的引领者,“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首先将住区建设放到人居环境大系统中来考虑,从住区与自然、住区与城市、住区与社会系统等多个角度来思考,营造真正的和谐住区人居环境建设。
比如,《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建设七大特色目标》中的第一条“生态:生态规划先行,突出人与自然”和第二条“配套完善配套建设,创造价值城市”都是从人居环境大系统的角度,首先倡导住区与自然、住区与城市的融合,将住区纳入到城市中,成为城市的一个细胞、一个环节。“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一方面强调要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资源和城市资源,使住区规划与周边生态、人文、建筑等环境相协调,另一方面强调住区设施要为城市所用,通过增加就业和发展住区经济,丰富城市功能,为城市作贡献,实现区域土地增值。
首批通过金牌住区验收的“金部华府”项目就充分体现出与城市相融、为城市创造价值的思想。金都华府位于杭州南宋皇城旧地紫阳山麓,距西子湖南山路仅2000余米。小区一侧毗邻城市污水沟,另有铁路线从小区穿过,场地条件并不优越。在人居委专家的帮助和建议下,该项目并没有采用常规的做法,简单地将自己与城市分割开,而是对污水沟周边和铁路两旁的环境进行了积极的整治,与城市融为一体,为提升当地的环境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金都华府”还通过高品质的住宅产品,提升了区域的土地价值。
追求人居和谐着力创造宜居软环境
人居委专家提出,人居环境分为人居软环境和人居硬环境。人居硬环境即人居物质环境,由居住条件、生态环境质量、设施服务水平等部分组成;人居软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如生活方便舒适程度、信息交流与沟通、社会秩序等等。要衡量一个居住环境是否宜居,不仅要看住区的硬环境建设,还要看住区的社会、文化软件环境。从近年来世界人居研究成果及关注热点来看,强调人居环境的社会性已经日益凸现。例如,1997年美国某城市提出的13条宜居标准,其中包括犯罪率低、中小学校好、医疗质量高、环境清洁美观、生活费用合宜、到城市不超过一小时路程等,更侧重从城市的软件环境上,从社会系统层面提出了衡量标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住区的规划和设计来看,关注的重点仍然主要是住区内部的规划设计、景观环境、建筑立面等硬件要素的营造。“人居环境金牌住区”从人居环境的角度对住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强调通过人居硬环境的营造,来促进住区软件设施的提高和改善,最终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以及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公共活动的交往空间,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将人居环境的理念切实体现在住区建设中。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融合,是建设人居环境金牌住区的核心。
倡导人居科技应用引领节能舒适
“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的建设目标将人居科技应用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不仅因为通过人居科技的应用,可以使资源和能源利用最大化,实现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与资源和能源日益紧缺的大背景下,国家提出大力开展建筑节能、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大政方针是一致的。另一方面,科技应用也是改善住宅的声、光、热环境,提升居住品质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对此,“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整合原则。节能建筑不是“贴膏药”似的技术堆砌,而是要强调整合的理念,学会优化组合。二是适用原则。人居科技的应用与推广要以惠泽普通居住者为落脚点,因此,高价位的高技术并不是“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追求的方向,而是倡导以现有的成熟、适用技术为支撑,用低投入的方法来实现建筑节能和居住环境改善的目标。三是定量节能的原则。即把建筑节能实效作为检验节能成果的目标,采用定量节能技术的被动与主动节能的整合手段,选择出最为经济有效的设计方案。
引进国际标准促进人居金牌住区产品升级
据介绍,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人居委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吸收和借鉴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严谨、科学作风,提升“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的内在品质,促进金牌住区产品升级,逐步实现金牌住区建设水平国际化。
目前在世界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建立并推行的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評估标准。通过与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多轮会晤和磋商,人居委将与美方合作开展绿色建筑评估员资质培训工作,以及宣传和推广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绿色建筑。等到条件成熟后,将在全国开展绿色建筑范例住区建设,争取两年内初步完成绿色建筑住区评估体系中国本土化工作。
中国人居环境金牌试点工作正从规模住区开发的实践着手,通过创建一批追求居住环境质量、讲究居住生 活品质、提升住区建设亲和力的人居环境优秀住宅小区典范,引导我国规模住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满足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求,实现人人享有美好的和谐家园。
从品质到品牌的升华——解读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金牌住区模式
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是中国过去二十多年城市建设的主流模式,今天的住宅小区从规划设计到小区环境,再到住宅功能造型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面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多方面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的城市需要新的发展思路,新的指导思想,以应对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住区建设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区开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市场化运作过程,由规模住区人手有利于推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为此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居委”)向建设部科技司申请了科研课题《城镇规模住区人居环境指标体系研究》,同时发起了旨在探讨中国城市及住区建设发展新模式的“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提出从城镇规模住区入手,探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住区建设新模式——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模式。
金牌住区模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为了完成科研课题,人居委起草了规模住区生态、配套、环境、科技、亲情、人文、服务等七大目标及相应的技术纲要、设计导则等技术文件,并将技术纲要及设计导则在住区开发项目进行验证,这便是“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这是一种从市场需求出发并在实践中试运行,然后再不断完善,并形成新的开发模式的探索过程。目前金牌住區项目已经涵盖了从政府主导的经济适用住宅开发项目到中高档商品住宅开发项目的多种类型项目,试点项目从我国东部到中西部,分别位于不同规模城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金牌住区模式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
为了开展试点项目,人居委搭建了一个开放的操作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包括了人居委、项目开发企业及项目所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还包括了项目策划机构、规划设计机构、施工及监理机构,以及材料设备供应商和有关媒体,利用这样的平台,人居委召开了近百次专题研讨会、论证会,探讨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住区的人居环境问题,并对人居环境建设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这个平台的基本模式是“社团+企业+政府+媒体”,核心是人居委。70多个项目的操作证明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绝大多数项目操作是成功的。
金牌住区模式由专家团队全程支持与服务
经过几年的发展,人居委已经发展了由百余名各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专家组在试点项目运作的前期申报阶段、方案审查阶段、中期检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服务。
在项目前期申报阶段,首先掌握开发商综合素质及企业实力、追求等。人居委专家组将提供产品定位、市场分析,尤其是注重与城市规划及城市大环境方面的融合。在方案审查阶段,注重规划设计的合理、创新,特别是在人文、亲情等“软”性目标与建筑功能、造型、景观、科技等“硬”目标的结合,其中重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保技术的应用。在中期检查阶段,人居委注重的是对前期专家意见的吸收与改进,特别是对人居科技产品的应用程度。在竣工验收阶段,主要引导开发企业总结经验,提升品牌形象,形成独特开发模式。通过人居委专家组验收合格的项目,将获得“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称号。
事实证明,经过金牌试点活动洗礼的项目,其产品品质与企业品牌价值均得到了明显提高,金牌试点对促进项目本身及项目所在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开发企业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更获得了企业品牌的升华。
金牌建设试点项目展示
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目前已经在全国24个省市的55个城市发展了76个试点项目。楼市传媒携手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对获得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的试点项目进行系列报道。这里展示部分试点项目,在以后的《楼市》杂志中还将对重点项目的内涵和特色进行一一解读。希望通过介绍这些有代表意义的项目,倡导人居科技应用,引领节能舒适,从而推动房地产行业的成熟发展和城市的进步。
由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居委”)倡导发起的,以解决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问题为宗旨的“中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发展推进工程”,正逐步成为推动各地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动机。
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是“中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发展推进工程”在应对快速城市化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针对规模住区规划建设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品牌活动,是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实践中运用的范例。
强调融贯与综合从人居大系统中进行住区建设
据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专家组组长开彦介绍,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工作最大的特点在于强调融贯与综合的思想。它强调要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生态、文化、社会、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因为今天,,无论是住区开发还是城市化发展是已是由各个行业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缺乏共同认可的专业指导思想和协同努力目标的举措往往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很难取得根本上的成效。
因此,作为城市住区发展方向的引领者,“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首先将住区建设放到人居环境大系统中来考虑,从住区与自然、住区与城市、住区与社会系统等多个角度来思考,营造真正的和谐住区人居环境建设。
比如,《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建设七大特色目标》中的第一条“生态:生态规划先行,突出人与自然”和第二条“配套完善配套建设,创造价值城市”都是从人居环境大系统的角度,首先倡导住区与自然、住区与城市的融合,将住区纳入到城市中,成为城市的一个细胞、一个环节。“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一方面强调要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资源和城市资源,使住区规划与周边生态、人文、建筑等环境相协调,另一方面强调住区设施要为城市所用,通过增加就业和发展住区经济,丰富城市功能,为城市作贡献,实现区域土地增值。
首批通过金牌住区验收的“金部华府”项目就充分体现出与城市相融、为城市创造价值的思想。金都华府位于杭州南宋皇城旧地紫阳山麓,距西子湖南山路仅2000余米。小区一侧毗邻城市污水沟,另有铁路线从小区穿过,场地条件并不优越。在人居委专家的帮助和建议下,该项目并没有采用常规的做法,简单地将自己与城市分割开,而是对污水沟周边和铁路两旁的环境进行了积极的整治,与城市融为一体,为提升当地的环境品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金都华府”还通过高品质的住宅产品,提升了区域的土地价值。
追求人居和谐着力创造宜居软环境
人居委专家提出,人居环境分为人居软环境和人居硬环境。人居硬环境即人居物质环境,由居住条件、生态环境质量、设施服务水平等部分组成;人居软环境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如生活方便舒适程度、信息交流与沟通、社会秩序等等。要衡量一个居住环境是否宜居,不仅要看住区的硬环境建设,还要看住区的社会、文化软件环境。从近年来世界人居研究成果及关注热点来看,强调人居环境的社会性已经日益凸现。例如,1997年美国某城市提出的13条宜居标准,其中包括犯罪率低、中小学校好、医疗质量高、环境清洁美观、生活费用合宜、到城市不超过一小时路程等,更侧重从城市的软件环境上,从社会系统层面提出了衡量标准。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住区的规划和设计来看,关注的重点仍然主要是住区内部的规划设计、景观环境、建筑立面等硬件要素的营造。“人居环境金牌住区”从人居环境的角度对住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强调通过人居硬环境的营造,来促进住区软件设施的提高和改善,最终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以及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公共活动的交往空间,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将人居环境的理念切实体现在住区建设中。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融合,是建设人居环境金牌住区的核心。
倡导人居科技应用引领节能舒适
“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的建设目标将人居科技应用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不仅因为通过人居科技的应用,可以使资源和能源利用最大化,实现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与资源和能源日益紧缺的大背景下,国家提出大力开展建筑节能、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大政方针是一致的。另一方面,科技应用也是改善住宅的声、光、热环境,提升居住品质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对此,“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整合原则。节能建筑不是“贴膏药”似的技术堆砌,而是要强调整合的理念,学会优化组合。二是适用原则。人居科技的应用与推广要以惠泽普通居住者为落脚点,因此,高价位的高技术并不是“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追求的方向,而是倡导以现有的成熟、适用技术为支撑,用低投入的方法来实现建筑节能和居住环境改善的目标。三是定量节能的原则。即把建筑节能实效作为检验节能成果的目标,采用定量节能技术的被动与主动节能的整合手段,选择出最为经济有效的设计方案。
引进国际标准促进人居金牌住区产品升级
据介绍,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人居委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吸收和借鉴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严谨、科学作风,提升“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的内在品质,促进金牌住区产品升级,逐步实现金牌住区建设水平国际化。
目前在世界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建立并推行的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評估标准。通过与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多轮会晤和磋商,人居委将与美方合作开展绿色建筑评估员资质培训工作,以及宣传和推广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绿色建筑。等到条件成熟后,将在全国开展绿色建筑范例住区建设,争取两年内初步完成绿色建筑住区评估体系中国本土化工作。
中国人居环境金牌试点工作正从规模住区开发的实践着手,通过创建一批追求居住环境质量、讲究居住生 活品质、提升住区建设亲和力的人居环境优秀住宅小区典范,引导我国规模住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满足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求,实现人人享有美好的和谐家园。
从品质到品牌的升华——解读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金牌住区模式
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是中国过去二十多年城市建设的主流模式,今天的住宅小区从规划设计到小区环境,再到住宅功能造型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面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多方面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的城市需要新的发展思路,新的指导思想,以应对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住区建设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区开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市场化运作过程,由规模住区人手有利于推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为此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居委”)向建设部科技司申请了科研课题《城镇规模住区人居环境指标体系研究》,同时发起了旨在探讨中国城市及住区建设发展新模式的“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提出从城镇规模住区入手,探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住区建设新模式——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模式。
金牌住区模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为了完成科研课题,人居委起草了规模住区生态、配套、环境、科技、亲情、人文、服务等七大目标及相应的技术纲要、设计导则等技术文件,并将技术纲要及设计导则在住区开发项目进行验证,这便是“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试点项目”。这是一种从市场需求出发并在实践中试运行,然后再不断完善,并形成新的开发模式的探索过程。目前金牌住區项目已经涵盖了从政府主导的经济适用住宅开发项目到中高档商品住宅开发项目的多种类型项目,试点项目从我国东部到中西部,分别位于不同规模城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金牌住区模式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
为了开展试点项目,人居委搭建了一个开放的操作平台,这个平台不仅包括了人居委、项目开发企业及项目所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还包括了项目策划机构、规划设计机构、施工及监理机构,以及材料设备供应商和有关媒体,利用这样的平台,人居委召开了近百次专题研讨会、论证会,探讨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住区的人居环境问题,并对人居环境建设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这个平台的基本模式是“社团+企业+政府+媒体”,核心是人居委。70多个项目的操作证明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绝大多数项目操作是成功的。
金牌住区模式由专家团队全程支持与服务
经过几年的发展,人居委已经发展了由百余名各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专家组在试点项目运作的前期申报阶段、方案审查阶段、中期检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服务。
在项目前期申报阶段,首先掌握开发商综合素质及企业实力、追求等。人居委专家组将提供产品定位、市场分析,尤其是注重与城市规划及城市大环境方面的融合。在方案审查阶段,注重规划设计的合理、创新,特别是在人文、亲情等“软”性目标与建筑功能、造型、景观、科技等“硬”目标的结合,其中重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保技术的应用。在中期检查阶段,人居委注重的是对前期专家意见的吸收与改进,特别是对人居科技产品的应用程度。在竣工验收阶段,主要引导开发企业总结经验,提升品牌形象,形成独特开发模式。通过人居委专家组验收合格的项目,将获得“中国人居环境金牌住区”称号。
事实证明,经过金牌试点活动洗礼的项目,其产品品质与企业品牌价值均得到了明显提高,金牌试点对促进项目本身及项目所在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开发企业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更获得了企业品牌的升华。
金牌建设试点项目展示
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目前已经在全国24个省市的55个城市发展了76个试点项目。楼市传媒携手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对获得中国人居环境金牌建设的试点项目进行系列报道。这里展示部分试点项目,在以后的《楼市》杂志中还将对重点项目的内涵和特色进行一一解读。希望通过介绍这些有代表意义的项目,倡导人居科技应用,引领节能舒适,从而推动房地产行业的成熟发展和城市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