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机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学会应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为后续课程以及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多年教学中,笔者不断地探索适应的教学方式,结合课改要求,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小游戏、小窍门、小软件等教学资源,将趣味性穿插于课堂上的互动教学中,并合理安排教学理论与上机训练,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专;微机基础;快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5-0101-02
快乐教学是在最近的课改中多次被提及的课题。笔者在近两年的中专《微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也引入快乐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中专《微机基础》讲授的是微机的基本操作,主要内容有中英文打字、文字排版、电子表格等操作。本课程安排在电脑机房集中上课,采用边讲课,边上机的形式。
利用小游戏的快乐教学
《微机基础》的入门就是先学会键盘打字。在讲授英文打字的内容时,配合使用的教学软件是“金山打字通”。教师在介绍完键盘知识和指法规则后,学生就可以在键盘上练习了。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从“键位练习”开始,到“单词练习”,最后是“文章练习”。打字训练是枯燥乏味的,刚开始的几次课,由好奇心的驱使,学生能静下心来规规矩矩地练习,章节字符打多了,打字的技法也明显地熟练了。笔者对学生说:打字如弹琴,熟能生巧,巧能成精,为求打字快而准,必须勤奋训练。
但不久,有学生开始厌烦了。于是,笔者宣布允许“玩游戏”,学生感到意外,但课堂顿时就活跃了起来。原来“金山打字通”软件有打字游戏,其中一个是“生死极速”。这是一个“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游戏里有“警察”和“小偷”两个角色,操作者既可以任选一个角色与电脑一起玩,也可以两个操作者各选一角色联网玩。然后,通过预定英文章节进行打字比赛,以速度决胜负。即“小偷”逃的速度和“警察”追的速度分别是双方操作者的打字速度,如果“小偷”跑得快,那他将逃之夭夭,如果是“警察”跑得快,那就能逮住“小偷”了。当然,也可能二者实力相当,不分胜负。笔者宣布,大家可以跟电脑玩,也可以两人自由组合,各自挑选自己的“角色”,开始玩“游戏”。顿时,机房里“噼里啪啦”击键声不断,学生兴趣大增,不论是为了“逃”,还是为了“追”,大家都专心致志地融入到角色中。通过这个操作简单的游戏,配以紧张刺激的情节,使学生在轻松娱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打字速度,实现了寓教于乐。
利用模拟聊天的快乐教学
在学习五笔字型输入法打字时,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了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原理,背记字根表、学拆字(编码),同样是在“金山打字通”里练习,依次从“字根”练习开始,配合记忆“字根表”;在“单字”练习中学习“拆字、编码”;然后,通过“词组”练习和“文章”练习来提高五笔字型的输入速度。
同样的,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又开始出现厌学的倾向,而“金山打字通”里没有五笔字型输入的游戏。为此,笔者从网上下载了一个局域网聊天程序——Net Call。这是一款小巧的局域网聊天工具,具有一般聊天室的功能,很适合局域网使用。笔者将程序发送到每台电脑上,学生各自在计算机上运行后,就自动加入聊天室。马上,课堂又热闹起来了。由于聊天可以是一对一的私聊,也可以是一对多人的群聊,为了回应对方,双方都会不由自主地努力提高打字速度。这样,很快就达到了训练目的。
利用程序小窍门的快乐教学
在讲授Word文档的输入与编辑时,笔者重点介绍了“查找和替换”和“自动更正”的功能。在录入文字内容时,会有很多重复的词语或句子,甚至出现生僻字。比如,在录入《网聊》这篇短文时,一开始就出现了“【”、“】”等符号,而且下文中也时常出现,如果按常规,遇到“【”时,用软键盘输入“【”,再遇到该符号时每次都用软键盘输入,那将严重影响输入速度。笔者教给学生的方法是:遇到“【”符号时,先在文本输入“A”(随意取字,可用数字或字母,但不与下文相同),遇到另一符号“】”时,输入“B”,通篇文章输入完成后,再利用“查找和替换”功能,将文中的“A”一次性替换成“【”,将“B”替换成“】”。同样的道理,对文中重复出现较多的、不容易输入的长句或英语单词,或一时打不出来的偏僻字符,都可用这办法。这样就可以提高输入的速度。
另一个是“自动更正”功能。此功能原为英语单词的自动更正,但中文版可以灵活地用来更正错别字,也可用来提高输入速度。首先,笔者演示了“自动更正”的“神奇”之处:输入“:)”(注意,是西文符号),屏幕上却变成“”,再输入“:(”却变成“”,再输入“变换无常”也自动变成了“变幻无常”,输入“自明得意”却变成了“自鸣得意”。学生感到很神奇。接着,笔者说明了该功能的“自动”原理,并指出“自动更正”也能提高输入速度。比如,在一篇文章中多次出现“集美轻工业学校”时,我们没有必要每次都打入7个字符,启用“工具菜单”中的“自动更正”选项,添加替换“JX(空格) ”(字符自己定义)、替换为“集美轻工业学校”,随后,我们只要输入“JX(空格)”后,文中出现的都是“集美轻工业学校”的文字。所以,对于一些常用的特殊符号、常用语句、单位名称、地址信息等等,都可以加入“自动更正”中,这样,输入速度就会提高很多。
接下来,在讲授Word的“图文处理”章节时,笔者在详细讲解并演示了插入图形、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内容后,每个内容都让学生自由练习一段时间,以便能初步理解并且掌握图文处理的基本功能,留下更多的时间让他们熟练这些基本功能的操作。本节内容的最后,教师展示了一份上届学生参加《电子报排版》比赛的获奖作品,让大家了解这就是图文混排的效果,笔者稍作讲解并留下课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或模仿着去做。有了具体任务,学生在进行图文混排操作时就会很专注。
为活跃课堂气氛,笔者还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学生Word中隐藏的一些“小秘密”。比如,古代的茶壶工匠喜欢在献给皇室的茶壶隐秘处刻上自己的名字,虽然冒着被发现要杀头的风险,但是很多人仍乐此不疲。如今,微软公司中也出现了如此一幕。有一个人从1997年起便一直为微软制作字库,所以在Word97以后版本中,输入“胡”字,将“胡”字设置为隶书、空心字、字号200,就会发现字库的制作者“胡万进印”在里面。Word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字,等待大家去发现。比如,另起一空行,在英文字符状态下输入“=rand(1,1)”,回车后,发现了什么?!这个函数变成了一行文字——“那只敏捷的棕毛狐狸跃过那只懒狗。”更有趣的是,该语句翻译成英文是“That agile palm fiber fox has only leapt that only lazy dog.”,26个英文字母居然都包含在里面!
由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操作的热情也很高涨,或者自己琢磨,或者请教同学,学生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并能灵活运用一些技巧,为自己制作简历,为班级设计板报。
利用现实生活寻找快乐教学
在讲授Excel时,笔者讲述了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笑话:有个人用Excel制表,统计数字时却用计算器逐个累加,还不满地说:“微软怎么就不会在里边加个计算器呢!”其实,Excel的功能非常强大,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用到Excel的机会很多。虽然Excel使用简单,但真正能用好Excel并非易事,很多人一直停留在录入数据的水平,而掌握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讲到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时,为贴近生活,我列举了自己处理学生成绩数据的例子。运用公式、函数计算总分、求平均值、排名次等,无论是一个班,还是全校的数据,瞬间就能完成统计任务,让大家直观地了解Excel统计运算之“神速”。
特别是在讲到随机函数“RAND()” 时,我用它编制了一个“彩票”号码的机选程序,让大家直观理解随机数产生的原理。Excel中,“RAND()”函数是产生一个大于0而小于1的随机数,若要产生一个N到M之间的随机整数,可以使用公式“=INT(RAND()*(M-N)+N”,如要产生一组“36选7”的7个号码,就在7个单元格中输入“INT(RAND()*(35)+1”,每次刷新一下,即得到一组新号!我们还可以用函数制作一个“奥运倒计时牌”,最简单的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DATE(2008,8,8)-TODAY()”,也可以用“="距奥运会开幕式还有"&DATE(2008,10,1)-TODAY()&"天"”的形式。
当然,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的方法是非常灵活且多种多样的。只要不妨碍课堂教学,游戏、趣闻、小窍门乃至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或者给出任务,都是可以在教学中随机引用的教学资源。引用时要注意把握分寸,比如,在Excel中添加纸牌游戏、在Excel中启动赛车游戏等。由于本人不赞成上课玩游戏,所以就不在课堂上点破。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比较注重课堂气氛的节奏感,主张劳逸结合。因为不允许学生单纯玩游戏,所以会适时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任务”,这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可充分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掌握应该学到的技能,教师也完成了预定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景治. 教学与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义文,蒋保林.教学设计技巧[M].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3]汪振中.教学研究技巧[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陈清阵(1970—),男,集美轻工业学校讲师,主要从事教学及学生管理教育。
关键词:中专;微机基础;快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5-0101-02
快乐教学是在最近的课改中多次被提及的课题。笔者在近两年的中专《微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也引入快乐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中专《微机基础》讲授的是微机的基本操作,主要内容有中英文打字、文字排版、电子表格等操作。本课程安排在电脑机房集中上课,采用边讲课,边上机的形式。
利用小游戏的快乐教学
《微机基础》的入门就是先学会键盘打字。在讲授英文打字的内容时,配合使用的教学软件是“金山打字通”。教师在介绍完键盘知识和指法规则后,学生就可以在键盘上练习了。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从“键位练习”开始,到“单词练习”,最后是“文章练习”。打字训练是枯燥乏味的,刚开始的几次课,由好奇心的驱使,学生能静下心来规规矩矩地练习,章节字符打多了,打字的技法也明显地熟练了。笔者对学生说:打字如弹琴,熟能生巧,巧能成精,为求打字快而准,必须勤奋训练。
但不久,有学生开始厌烦了。于是,笔者宣布允许“玩游戏”,学生感到意外,但课堂顿时就活跃了起来。原来“金山打字通”软件有打字游戏,其中一个是“生死极速”。这是一个“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游戏里有“警察”和“小偷”两个角色,操作者既可以任选一个角色与电脑一起玩,也可以两个操作者各选一角色联网玩。然后,通过预定英文章节进行打字比赛,以速度决胜负。即“小偷”逃的速度和“警察”追的速度分别是双方操作者的打字速度,如果“小偷”跑得快,那他将逃之夭夭,如果是“警察”跑得快,那就能逮住“小偷”了。当然,也可能二者实力相当,不分胜负。笔者宣布,大家可以跟电脑玩,也可以两人自由组合,各自挑选自己的“角色”,开始玩“游戏”。顿时,机房里“噼里啪啦”击键声不断,学生兴趣大增,不论是为了“逃”,还是为了“追”,大家都专心致志地融入到角色中。通过这个操作简单的游戏,配以紧张刺激的情节,使学生在轻松娱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打字速度,实现了寓教于乐。
利用模拟聊天的快乐教学
在学习五笔字型输入法打字时,教师在课堂上讲述了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原理,背记字根表、学拆字(编码),同样是在“金山打字通”里练习,依次从“字根”练习开始,配合记忆“字根表”;在“单字”练习中学习“拆字、编码”;然后,通过“词组”练习和“文章”练习来提高五笔字型的输入速度。
同样的,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又开始出现厌学的倾向,而“金山打字通”里没有五笔字型输入的游戏。为此,笔者从网上下载了一个局域网聊天程序——Net Call。这是一款小巧的局域网聊天工具,具有一般聊天室的功能,很适合局域网使用。笔者将程序发送到每台电脑上,学生各自在计算机上运行后,就自动加入聊天室。马上,课堂又热闹起来了。由于聊天可以是一对一的私聊,也可以是一对多人的群聊,为了回应对方,双方都会不由自主地努力提高打字速度。这样,很快就达到了训练目的。
利用程序小窍门的快乐教学
在讲授Word文档的输入与编辑时,笔者重点介绍了“查找和替换”和“自动更正”的功能。在录入文字内容时,会有很多重复的词语或句子,甚至出现生僻字。比如,在录入《网聊》这篇短文时,一开始就出现了“【”、“】”等符号,而且下文中也时常出现,如果按常规,遇到“【”时,用软键盘输入“【”,再遇到该符号时每次都用软键盘输入,那将严重影响输入速度。笔者教给学生的方法是:遇到“【”符号时,先在文本输入“A”(随意取字,可用数字或字母,但不与下文相同),遇到另一符号“】”时,输入“B”,通篇文章输入完成后,再利用“查找和替换”功能,将文中的“A”一次性替换成“【”,将“B”替换成“】”。同样的道理,对文中重复出现较多的、不容易输入的长句或英语单词,或一时打不出来的偏僻字符,都可用这办法。这样就可以提高输入的速度。
另一个是“自动更正”功能。此功能原为英语单词的自动更正,但中文版可以灵活地用来更正错别字,也可用来提高输入速度。首先,笔者演示了“自动更正”的“神奇”之处:输入“:)”(注意,是西文符号),屏幕上却变成“”,再输入“:(”却变成“”,再输入“变换无常”也自动变成了“变幻无常”,输入“自明得意”却变成了“自鸣得意”。学生感到很神奇。接着,笔者说明了该功能的“自动”原理,并指出“自动更正”也能提高输入速度。比如,在一篇文章中多次出现“集美轻工业学校”时,我们没有必要每次都打入7个字符,启用“工具菜单”中的“自动更正”选项,添加替换“JX(空格) ”(字符自己定义)、替换为“集美轻工业学校”,随后,我们只要输入“JX(空格)”后,文中出现的都是“集美轻工业学校”的文字。所以,对于一些常用的特殊符号、常用语句、单位名称、地址信息等等,都可以加入“自动更正”中,这样,输入速度就会提高很多。
接下来,在讲授Word的“图文处理”章节时,笔者在详细讲解并演示了插入图形、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内容后,每个内容都让学生自由练习一段时间,以便能初步理解并且掌握图文处理的基本功能,留下更多的时间让他们熟练这些基本功能的操作。本节内容的最后,教师展示了一份上届学生参加《电子报排版》比赛的获奖作品,让大家了解这就是图文混排的效果,笔者稍作讲解并留下课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或模仿着去做。有了具体任务,学生在进行图文混排操作时就会很专注。
为活跃课堂气氛,笔者还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学生Word中隐藏的一些“小秘密”。比如,古代的茶壶工匠喜欢在献给皇室的茶壶隐秘处刻上自己的名字,虽然冒着被发现要杀头的风险,但是很多人仍乐此不疲。如今,微软公司中也出现了如此一幕。有一个人从1997年起便一直为微软制作字库,所以在Word97以后版本中,输入“胡”字,将“胡”字设置为隶书、空心字、字号200,就会发现字库的制作者“胡万进印”在里面。Word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字,等待大家去发现。比如,另起一空行,在英文字符状态下输入“=rand(1,1)”,回车后,发现了什么?!这个函数变成了一行文字——“那只敏捷的棕毛狐狸跃过那只懒狗。”更有趣的是,该语句翻译成英文是“That agile palm fiber fox has only leapt that only lazy dog.”,26个英文字母居然都包含在里面!
由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操作的热情也很高涨,或者自己琢磨,或者请教同学,学生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并能灵活运用一些技巧,为自己制作简历,为班级设计板报。
利用现实生活寻找快乐教学
在讲授Excel时,笔者讲述了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笑话:有个人用Excel制表,统计数字时却用计算器逐个累加,还不满地说:“微软怎么就不会在里边加个计算器呢!”其实,Excel的功能非常强大,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用到Excel的机会很多。虽然Excel使用简单,但真正能用好Excel并非易事,很多人一直停留在录入数据的水平,而掌握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将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在讲到公式与函数的应用时,为贴近生活,我列举了自己处理学生成绩数据的例子。运用公式、函数计算总分、求平均值、排名次等,无论是一个班,还是全校的数据,瞬间就能完成统计任务,让大家直观地了解Excel统计运算之“神速”。
特别是在讲到随机函数“RAND()” 时,我用它编制了一个“彩票”号码的机选程序,让大家直观理解随机数产生的原理。Excel中,“RAND()”函数是产生一个大于0而小于1的随机数,若要产生一个N到M之间的随机整数,可以使用公式“=INT(RAND()*(M-N)+N”,如要产生一组“36选7”的7个号码,就在7个单元格中输入“INT(RAND()*(35)+1”,每次刷新一下,即得到一组新号!我们还可以用函数制作一个“奥运倒计时牌”,最简单的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DATE(2008,8,8)-TODAY()”,也可以用“="距奥运会开幕式还有"&DATE(2008,10,1)-TODAY()&"天"”的形式。
当然,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的方法是非常灵活且多种多样的。只要不妨碍课堂教学,游戏、趣闻、小窍门乃至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或者给出任务,都是可以在教学中随机引用的教学资源。引用时要注意把握分寸,比如,在Excel中添加纸牌游戏、在Excel中启动赛车游戏等。由于本人不赞成上课玩游戏,所以就不在课堂上点破。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比较注重课堂气氛的节奏感,主张劳逸结合。因为不允许学生单纯玩游戏,所以会适时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任务”,这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可充分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掌握应该学到的技能,教师也完成了预定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景治. 教学与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李义文,蒋保林.教学设计技巧[M].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3]汪振中.教学研究技巧[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陈清阵(1970—),男,集美轻工业学校讲师,主要从事教学及学生管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