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鞅也好,王安石也好,张居正也好,康有为也好,孙中山也好,都是当时解放思想的先驱,但同时也是说话声音最大的人,代表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可以说,解放思想与让人说话是二者不可缺一的。
即将迎来改革开放30年。改革开放30年,也是解放思想的30年。也许正是基于这一点,2008年以来,关于解放思想的声音格外响亮。
民主是个好东西,解放思想也是好东西。如果没有当初邓小平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我们也许还在“以阶级斗争为纲”,还在“狠斗私字一闪念”,还在“早请示,晚汇报”……
解放思想也就是解除禁锢、撒开来想吧。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当年秦孝公时,经济发展不咋的,曾在魏相公叔痤处做家臣的卫鞅到了秦国后,认为这简直就是错失历史发展机遇期,促使秦孝公解放思想——奖励耕战,废除井田,买卖土地,抑制贵族,统一衡器。10多年间的思想大解放,一下子把秦国变成华夏第一强。
中国历史上,如此解放思想的人多的是,事也多的是。但无论何时,解放思想都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让人说话!卫鞅也好,王安石也好,张居正也好,康有为也好,孙中山也好,都是当时解放思想的先驱,但同时也是说话声音最大的人,代表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如果把解放思想比作是一种思想生产,那么说话就是把生产好的思想产品销售出去。只有生产,没有销售,就等于没有生产。而思想产品又往往稍纵即逝,人去“思”空,这就更需要渠道畅通,使得思想及时传播。可以说,解放思想与让人说话是二者不可缺一的。
30年前改革开放前夕的解放思想,关键也是人们可以撒开嘴来说话,说了人们最想说的话。这就是当时全国上下展开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最先是《光明日报》说话,继而是《解放军报》、《人民日报》说话,随之是社会各界和四面八方的地方媒体纷纷说话,其声势用“风雷激荡”、“波澜壮阔”来形容毫不为过。因为说话,使得解放的思想得以充分表达;因为说话,使得改革的激情得以迸发;因为说话,使得因循守旧者的思想开始冰融雪化。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这场讨论“越看越重要”。完全可以说,如果当时没有那么多的有识之士说话,没有那么多的知识分子说话,就不会有全民思想大解放,也不会有紧跟而上的改革开放。
有些人一边嚷着解放思想,一边却又不让人说话。毫无疑问,他们是怕人把话说过了头,说出了格,会说出事。其实,懂一点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因为让百姓说话而亡党亡国。毛泽东就曾说: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2007年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删除了有关新闻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规定,使得媒体在法律上获得应有的说话自由权,现在我们并没有发现天塌下来。
让人说话,也是一个政府有自信力的表现。邓小平就曾自信地说,七嘴八舌不可怕,可怕的是鸦雀无声。解放思想就其本质而言,是为了社会发展和变革所进行的深层次思考,如此沉重的思考,其结果还不能得以表达,谁还会再去思考?没人思考,人们如何寄予这个社会以希望?
有人将当前社会称之为太平盛世,倘是,这就更需要让人说话,因为和平建设年代人的思想最容易僵化,最容易自我感觉良好。只有允许七嘴八舌的声音,才能使执政者保持清醒,才能让更多的人解放思想,而自己也不断地思想解放。权力者最怕什么?最怕没有人说话,或只听到假话。殷鉴不远,1933年,著名作家唐弢在《申报・自由谈》的一篇文章中就有这样一段话:自己“本来也想昂起头,堂堂皇皇地讲句老实话,可事实有所不能。在这年头,如果一定要说‘二加二等于四’那就是不合时宜的了;如果我跟别人说‘二加二等于五’,那也办不到;于是我只能说:‘二加二等于五减一’”。那么这个当时如此不让人说话的政权最终如何呢?很强大吗?不,垮台了!
(作者系《解放军报》理论部主任编辑)
即将迎来改革开放30年。改革开放30年,也是解放思想的30年。也许正是基于这一点,2008年以来,关于解放思想的声音格外响亮。
民主是个好东西,解放思想也是好东西。如果没有当初邓小平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我们也许还在“以阶级斗争为纲”,还在“狠斗私字一闪念”,还在“早请示,晚汇报”……
解放思想也就是解除禁锢、撒开来想吧。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当年秦孝公时,经济发展不咋的,曾在魏相公叔痤处做家臣的卫鞅到了秦国后,认为这简直就是错失历史发展机遇期,促使秦孝公解放思想——奖励耕战,废除井田,买卖土地,抑制贵族,统一衡器。10多年间的思想大解放,一下子把秦国变成华夏第一强。
中国历史上,如此解放思想的人多的是,事也多的是。但无论何时,解放思想都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让人说话!卫鞅也好,王安石也好,张居正也好,康有为也好,孙中山也好,都是当时解放思想的先驱,但同时也是说话声音最大的人,代表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如果把解放思想比作是一种思想生产,那么说话就是把生产好的思想产品销售出去。只有生产,没有销售,就等于没有生产。而思想产品又往往稍纵即逝,人去“思”空,这就更需要渠道畅通,使得思想及时传播。可以说,解放思想与让人说话是二者不可缺一的。
30年前改革开放前夕的解放思想,关键也是人们可以撒开嘴来说话,说了人们最想说的话。这就是当时全国上下展开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最先是《光明日报》说话,继而是《解放军报》、《人民日报》说话,随之是社会各界和四面八方的地方媒体纷纷说话,其声势用“风雷激荡”、“波澜壮阔”来形容毫不为过。因为说话,使得解放的思想得以充分表达;因为说话,使得改革的激情得以迸发;因为说话,使得因循守旧者的思想开始冰融雪化。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这场讨论“越看越重要”。完全可以说,如果当时没有那么多的有识之士说话,没有那么多的知识分子说话,就不会有全民思想大解放,也不会有紧跟而上的改革开放。
有些人一边嚷着解放思想,一边却又不让人说话。毫无疑问,他们是怕人把话说过了头,说出了格,会说出事。其实,懂一点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因为让百姓说话而亡党亡国。毛泽东就曾说:让人说话,天不会塌下来。2007年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删除了有关新闻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规定,使得媒体在法律上获得应有的说话自由权,现在我们并没有发现天塌下来。
让人说话,也是一个政府有自信力的表现。邓小平就曾自信地说,七嘴八舌不可怕,可怕的是鸦雀无声。解放思想就其本质而言,是为了社会发展和变革所进行的深层次思考,如此沉重的思考,其结果还不能得以表达,谁还会再去思考?没人思考,人们如何寄予这个社会以希望?
有人将当前社会称之为太平盛世,倘是,这就更需要让人说话,因为和平建设年代人的思想最容易僵化,最容易自我感觉良好。只有允许七嘴八舌的声音,才能使执政者保持清醒,才能让更多的人解放思想,而自己也不断地思想解放。权力者最怕什么?最怕没有人说话,或只听到假话。殷鉴不远,1933年,著名作家唐弢在《申报・自由谈》的一篇文章中就有这样一段话:自己“本来也想昂起头,堂堂皇皇地讲句老实话,可事实有所不能。在这年头,如果一定要说‘二加二等于四’那就是不合时宜的了;如果我跟别人说‘二加二等于五’,那也办不到;于是我只能说:‘二加二等于五减一’”。那么这个当时如此不让人说话的政权最终如何呢?很强大吗?不,垮台了!
(作者系《解放军报》理论部主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