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ABO亚型Bx10/O01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ma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例ABO亚型Bx10/O01的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常规方法对先证者进行血清学定型,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sequence-specific prim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SSP)检测ABO基因型,再用PCR分别扩增先证者ABO基因的第6~7外显子并进行测序分析,同时采集先证者父母的标本进行血清学实验和ABO基因第6~7外显子的序列分析。

结果

先证者红细胞存在B抗原,血清中存在抗B,唾液中未检出B血型物质。PCR-SSP结果显示其ABO基因型为B/O;直接测序提示其第6外显子261delG/G、297A/G杂合,第7外显子526C/G、657C/T、703A/G、796C/A、803C/G、829G/T、930A/G杂合,可指定为Bx10/O01基因型。家系分析显示先证者的Bx10等位基因遗传自母亲。

结论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第829位G→T突变可导致Bx10表型。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的表型效应,探讨22q11.2区域CRKL基因与心脏畸形的关系。方法对1例产前超声提示为法洛四联症的胎儿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对22q11.2缺失断裂点
目的联合多种遗传学技术鉴定1例标记染色体,并分析其基因组重排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G显带核型分析、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荧光原位杂交和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对标记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G显带核型分析为47,XX,+mar。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分析提示15q近端重复。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标记染色体来源于15号染色体,含双着丝粒。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显示15q11-13增加了两个拷贝数,重复区域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对两个粘多糖贮积症Ⅰ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Ⅰ,MPS Ⅰ)家系α-L-艾杜糖醛酸酶(α-L-iduronidase,IDUA)基因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为家系中的高危胎儿提供产前诊断。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双向测序分别对两个粘多糖贮积症Ⅰ型家系的先证者及其父母IDUA基因的14个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分析。基因突变确定后,抽取绒毛样本对家系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测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y analysis, CMA)在超声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7例已排除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超声异常胎儿羊水样本进行CMA检测,并用ChAS v3.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477例超声异常胎儿羊水样本中,CMA共检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tion, pCNV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