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被活动变化的主导因素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sof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GIMMS-NDVI3g、MOD13A2、气温、降水、辐射和DMSP夜间灯光数据集分析1992—2020年中国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特征,并借助随机森林算法模型在栅格尺度上确定其变化主导因素.结果显示:1992—2020年,中国NDVI均值范围为0~0.90,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地区为高值区,均值约为0.60,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较低,约为0.18;中国NDVI总体呈上升的趋势,黄土高原地区和南方地区增长趋势较为明显,而新疆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地区以及中国东部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广东、台湾和海南等一些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气温和降水是影响中国NDVI变化的主导因素,其中:气温影响的面积约为中国总面积的35.2%,主要分布在青藏和云贵高原地区,与NDVI呈显著的负相关;降水仅次于气温,所占面积约为34.3%,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及华南地区,其中西北地区NDVI与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华南和东北地区则表现出了显著的负相关;而辐射主导区所占面积约为27.1%,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四川盆地,与NDVI呈显著的正相关;人类活动主导的区域所占面积约为2.7%,主要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与NDVI呈显著正相关,而山东、河北和东北一带则表现出显著负相关性.考虑人类活动(农业、城市化和生态修复等)影响的植被活动分析可为未来生态碳精准管理提供科学支持.
其他文献
位于新疆南部的东昆仑一阿尔金山是昆虫学研究上的一个空白地域。本文根据1984年5—8月对该地的考察所得,分析论述了该地昆虫的区系组成、分布及地理区划:区系组成几乎全为古北区种类,昆虫在水平分布上分为两个地带垂直分布分为四个地带,但垂直分布较水平分布简化;该区昆虫区系应是一独立的省级地理区划单元。
通过中国传统形象画法的地图和大比例尺实测地图的实例比较,谈古旧地图怎样展现城市,又如何用古旧地图研究城市历史地理。传统形象画法的古地图通过城市等级显示区域内城市的组群关系,为我们结合文字资料探究各级城市所处的山川地理环境,城市如何选址,城市形制及其之间如何配置和关联,提供了空间化的便利条件。实测地图体现城市的发展进程,显示城市已建成和未建地段的比较,在此以近代水陆交通沿线城市或开埠城市为例,结合实
定义了一个新的量,曲率宽度,去检查同步模型与伽玛射线暴(GRB)光谱的一致性.此量用于测量GRB中辐射能谱(νFν,ν和Fν分别是频率和随频率变化的能量流量)峰值处的光谱拐折锐度.然后使用它检查了理论同步模型与观测到的GRB光谱之间的一致性.首先计算几种典型的同步模型的曲率宽度,包括单能、单幂律和拐折幂律电子同步模型.其次从Fermi/GBM (Gamma-ray Burst Monitor)长G
为促进陕西省及黄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基于虚拟水理论及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典型年2007年、2010年、2012年、2015年和2017年陕西省三次产业用水系数、虚拟水量以及该省与全国其他各省份间的虚拟水贸易量,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探究了影响陕西省虚拟水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陕西省虚拟水产业间的配置特征,建立陕西省与其他省份的虚拟水贸
功能梯度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非均匀复合材料,通过沿特定方向改变组分的体积分数,实现材料性能的非均匀分布,可用于改善航空发动机轮盘的应力分布。假设盘心杨氏模量分段梯度变化,本文提出一种盘心局部梯度的轮盘结构,采用等厚圆环法计算了轮盘的弹性应力场分布。结果表明,盘心局部梯度轮盘的周向应力分布优于均质盘和整体梯度轮盘,且盘心处周向应力最小;盘心梯度大小和形状指数取值,对盘心附近的周向应力分布影响较大;通过合
文章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构建了湾区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利用熵值法、“分-总”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2006—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水平,并采用变异系数与空间面板模型检验收敛性。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内部发展不平衡,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整体上,湾区耦合协调度不高,内部各城市都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地区发展上,香港协调发展水平最
从纳米材料掺杂改性和新型制备工艺发展两方面,综述了高分子气体分离膜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纳米材料(GO、MOFs和CNTs)与高分子膜界面相容性的主要改善方法;介绍了具有超薄选择层的高分子复合膜制备工艺新进展并对高分子气体分离膜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各级学校积极探索适切的学习方式以满足学习者需求。混合学习作为一种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整合线上线下学习优势,自被提出以来,就广受教育领域研究者关注。知识建构水平是衡量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而现阶段混合学习环境下知识建构过程中仍存在学习者学习交互深度不够,交互质量低的问题,影响着学习者学习效果。学习支架为混合学习环境下知识建构效果提升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基于混合学习环境特点,
如何创建有效混合学习环境、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提升学习者的混合学习效果是当今高校有效开展混合学习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认知领域,具体分析了辨别、概念、规则或原理、问题解决,以及认知策略和言语信息的概念及教学要点,提出了其各自的线上及线下活动设计策略。为高校有效实施混合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