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栗是我国特产的一种干果,栗果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可鲜食、炒食、煮食和制造各种点心。板栗的特性是怕热、怕干。又怕水、怕冻,所以在运输贮藏期间常因条件不当、虫害、病害,引起失重、发芽和严重腐烂变质,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来降低损耗。以利延长供应时间。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板栗贮藏期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 栗实象鼻虫
(1)形态特征:栗实象鼻虫的成虫体长(喙除外)7~9毫米,全体黑色或浓褐色。喙细长。腿节棍棒状。下面有一齿突。
(2)危害和习性:该虫是遍及全国各栗产区危害严重的果实害虫。此虫1年发生1代,成虫7~8月出现,产卵于壳斗内。到10~11月份老龄幼虫自壳斗外出。多在土内越冬,次年7月化蛹,8月羽化出土,幼虫危害果实。通常每果一个,在果内蛀食,并将粪便排于孔道外,在幼虫脱果前从外观上很难鉴别虫果。被害栗实失去食用价值和发芽能力。受害严重的果实尚未成熟时,即行落果。
(3)防治方法:①狠抓源头治理清除园地板栗以外的寄主植物,捡拾落地残留栗苞集中烧毁或深埋,提高栗园“卫生”条件:冬季垦复改土,亦可于地面撒西维粉深翻10~20厘米。消灭越冬幼虫。以减少虫源。②地面封锁和树冠喷药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出土之际,用农药对地面实行封锁,可喷洒5%辛硫磷粉剂、50%杀螟松乳剂500`1000倍液、80%敌敌畏800倍液等药剂:8月中旬成虫上树补充营养和交尾产卵期间,可向树冠喷布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25%蔬果磷1000`2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等药液:树体较大时,亦可按20%杀灭菊酯、柴油为1:20的比例用烟雾剂进行防治,效果都很好。③适时采收壳斗开裂20%左右及时采收,尽量做到干净、彻底,不使幼虫在栗园内脱果入土越冬。集中堆放,集中脱粒,脱粒场地可喷25%西维因或马拉松100倍液进行处理。④温水浸烫用50℃热水浸种10分钟,可杀死果内幼虫,要严格把握水温和处理时间。⑤人工捕捉在成虫出土后的7~8月,利用它的假死性,在露水未干、害虫难以飞行的早晨。在树冠下铺塑料薄膜,然后轻击树枝,兜杀成虫。⑥药剂熏蒸用二硫化碳熏蒸栗实,温度在20℃以上时。1立方米空间用药20毫克,处理20小时,可杀死幼虫,而对栗实无影响。
2 栗实霉烂病
栗实霉烂病是板栗贮运期一个重要病害。板栗果实采收以后,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常有大批种实感病发生霉烂,失去食用价值。造成很大损失。
(1)症状:果实受害初期,表面产生绿色、黑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随着病害的加重,由果实表面向内扩展,特别是子叶部分霉层明显。同时病种实的种仁变为褐色,腐烂或僵化,具有苦味或霉酸味,不能食用。
(2)发病原因:栗实霉烂病是由多种病菌引起,常见的有青霉菌类、黑曲霉、粉红聚端孢霉菌、链隔孢菌等。引起栗实霉烂病的病菌均属弱寄生菌,广泛分布于空气和土壤中及种实的表面。病菌通过栗实伤口侵入,特别是从虫蛀伤以及采收、脱粒和贮运等造成的各种机械伤处侵入。另外栗实的含水量及贮藏温度也与霉烂病的发生有关,贮藏的栗实如果含水量高,或堆积受潮,贮藏温度过高,通气不良等均有利于上述弱寄生菌的生长,容易引起霉烂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①适时采收采收过早,栗实未成熟,含水量高,且气温较高,有利于发病。一般应在栗实苞壳呈黄色,苞口开裂,坚果呈红棕色时采收为宜。②防治蛀果害虫,避免创伤在栗实生长期间注意防治害虫,减少蛀果害虫的危害;在栗实采收,脱粒,贮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损伤,减少病菌侵人的机会。③加强贮藏期的管理栗实入库前作好清洁消毒工作,可用40%甲醛1:10倍液喷洒或用硫磺密封熏蒸消毒贮藏库,待药味散失后再使用。需要贮藏的果实,在贮存前应剔除虫蛀、损伤的果实。贮藏库温度应控制在1~3℃,并注意通风换气。④正确贮藏种用栗实作种子用的栗实,在沙藏催芽时,先用0.3%高锰酸钾消毒20~3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再混沙贮藏,沙子也应用40%甲醛1:10倍液喷洒密封30分钟。待药味散失后再使用,以免种实霉烂。
3 失水风干引起霉烂
栗果失水50%以上即失去生理活性,而易霉烂。板栗失水风干主要是由于贮藏环境湿度太低,温度过高造成。防止办法是提高贮藏环境的湿度。降低贮温。如沙藏定期增湿。冷库贮藏前用清水洗不晾干装包,或采用薄膜袋包装。增加库房相对湿度,减少通风量也是一种有效方法。此外在运输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失水,可用竹篓内衬有塑料薄膜的包装。能保持栗果的水分,在运输过程中损耗率小。
1 栗实象鼻虫
(1)形态特征:栗实象鼻虫的成虫体长(喙除外)7~9毫米,全体黑色或浓褐色。喙细长。腿节棍棒状。下面有一齿突。
(2)危害和习性:该虫是遍及全国各栗产区危害严重的果实害虫。此虫1年发生1代,成虫7~8月出现,产卵于壳斗内。到10~11月份老龄幼虫自壳斗外出。多在土内越冬,次年7月化蛹,8月羽化出土,幼虫危害果实。通常每果一个,在果内蛀食,并将粪便排于孔道外,在幼虫脱果前从外观上很难鉴别虫果。被害栗实失去食用价值和发芽能力。受害严重的果实尚未成熟时,即行落果。
(3)防治方法:①狠抓源头治理清除园地板栗以外的寄主植物,捡拾落地残留栗苞集中烧毁或深埋,提高栗园“卫生”条件:冬季垦复改土,亦可于地面撒西维粉深翻10~20厘米。消灭越冬幼虫。以减少虫源。②地面封锁和树冠喷药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出土之际,用农药对地面实行封锁,可喷洒5%辛硫磷粉剂、50%杀螟松乳剂500`1000倍液、80%敌敌畏800倍液等药剂:8月中旬成虫上树补充营养和交尾产卵期间,可向树冠喷布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25%蔬果磷1000`2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等药液:树体较大时,亦可按20%杀灭菊酯、柴油为1:20的比例用烟雾剂进行防治,效果都很好。③适时采收壳斗开裂20%左右及时采收,尽量做到干净、彻底,不使幼虫在栗园内脱果入土越冬。集中堆放,集中脱粒,脱粒场地可喷25%西维因或马拉松100倍液进行处理。④温水浸烫用50℃热水浸种10分钟,可杀死果内幼虫,要严格把握水温和处理时间。⑤人工捕捉在成虫出土后的7~8月,利用它的假死性,在露水未干、害虫难以飞行的早晨。在树冠下铺塑料薄膜,然后轻击树枝,兜杀成虫。⑥药剂熏蒸用二硫化碳熏蒸栗实,温度在20℃以上时。1立方米空间用药20毫克,处理20小时,可杀死幼虫,而对栗实无影响。
2 栗实霉烂病
栗实霉烂病是板栗贮运期一个重要病害。板栗果实采收以后,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常有大批种实感病发生霉烂,失去食用价值。造成很大损失。
(1)症状:果实受害初期,表面产生绿色、黑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随着病害的加重,由果实表面向内扩展,特别是子叶部分霉层明显。同时病种实的种仁变为褐色,腐烂或僵化,具有苦味或霉酸味,不能食用。
(2)发病原因:栗实霉烂病是由多种病菌引起,常见的有青霉菌类、黑曲霉、粉红聚端孢霉菌、链隔孢菌等。引起栗实霉烂病的病菌均属弱寄生菌,广泛分布于空气和土壤中及种实的表面。病菌通过栗实伤口侵入,特别是从虫蛀伤以及采收、脱粒和贮运等造成的各种机械伤处侵入。另外栗实的含水量及贮藏温度也与霉烂病的发生有关,贮藏的栗实如果含水量高,或堆积受潮,贮藏温度过高,通气不良等均有利于上述弱寄生菌的生长,容易引起霉烂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①适时采收采收过早,栗实未成熟,含水量高,且气温较高,有利于发病。一般应在栗实苞壳呈黄色,苞口开裂,坚果呈红棕色时采收为宜。②防治蛀果害虫,避免创伤在栗实生长期间注意防治害虫,减少蛀果害虫的危害;在栗实采收,脱粒,贮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损伤,减少病菌侵人的机会。③加强贮藏期的管理栗实入库前作好清洁消毒工作,可用40%甲醛1:10倍液喷洒或用硫磺密封熏蒸消毒贮藏库,待药味散失后再使用。需要贮藏的果实,在贮存前应剔除虫蛀、损伤的果实。贮藏库温度应控制在1~3℃,并注意通风换气。④正确贮藏种用栗实作种子用的栗实,在沙藏催芽时,先用0.3%高锰酸钾消毒20~3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再混沙贮藏,沙子也应用40%甲醛1:10倍液喷洒密封30分钟。待药味散失后再使用,以免种实霉烂。
3 失水风干引起霉烂
栗果失水50%以上即失去生理活性,而易霉烂。板栗失水风干主要是由于贮藏环境湿度太低,温度过高造成。防止办法是提高贮藏环境的湿度。降低贮温。如沙藏定期增湿。冷库贮藏前用清水洗不晾干装包,或采用薄膜袋包装。增加库房相对湿度,减少通风量也是一种有效方法。此外在运输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失水,可用竹篓内衬有塑料薄膜的包装。能保持栗果的水分,在运输过程中损耗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