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高科学教学实效性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yhugjkg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针对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我就所观察到的教学问题提一些微浅的建议:
  一、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提高教学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师们普遍感觉是教材是越来越薄,要教的知识却是越来越多,考题越出越灵活,探究形式是五花八门。要做到面面俱到,必需很多的课时数。如何解决这个老师辛苦,学生痛苦的矛盾,已经逐渐成为是否能够成功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质量的主要问题。
  二、当前教学中影响课堂实效性的一些问题
  1. 课件教学易出现的问题
  ①“拿来主义”盛行
  目前网络课件资源非常丰富,有些教师盲目地拿来就用,这样导致老师被课件牵着走,没有自己的思路,甚至有时就只充当了课件讲解员的作用,拷来就上,结果是自己毫无头绪,没有连贯性,根本顾不上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死气沉沉。
  ②信息过量或过于注重形式美
  有些课件幻灯片内容过多,包括大段视频,动画各种素材都要齐全,可是很多应该都是无效的,是在浪费宝贵的上课时间。当然,科学知识的建构需要一定的感性材料支持,但我们也要反思,是否感性了,以致失去了思考、想象的空间。一些唯美的女教师非常喜欢把课件页面设计得非常漂亮,不过也要担心这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是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违背了我们当初的教学本意呢?
  2. 教学目标制定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①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师虽然在备课时都已经写下了三维目标,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忘了教学目标,随意性较大。其实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好课,要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切实达到预期的三维目标,才能真正凸现教学的价值所在。如我在观看视屏直播陈苍鹏老师的《我们居住的地球》一课时,不禁拍手叫好。这一课时中考已不做要求,所以从知识目标来讲,已经没有什么重要的了。而陈老师既做到课程的融合,又让学生知道了古代人是通过什么过程与方法去理解地球的,还让学生体会到了认识是局限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等观念,使我大受启发。
  ②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千篇一律,但不一定具有实效性
  如新课程中强调探究性学习,一些教师动则探究到底。记得有一次公开课,一位老师设计了五个探究活动,每个小组桌子上摆满了实验仪器,这节课虽然很热闹,但最后收不回来了,原先预设的教学内容都无法完成。又如学生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该怎样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能简单的问题也让学生合作,看似很新潮,实则无效。我在参加骨干教师评比时,教研员给我们的课题是生殖和发育的复习课。我是以“梁祝”传说为主线展开复习的。以“梁祝”的诞生、童趣、求学、化蝶等故事阐述了人的生命周期,设计意图是不错的,不过在试课过程中受到了多个高人的指点,其中一位老师在听过我试课后的一句评价对我而言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她问:“你在课堂教学中用到了三次小组讨论,目的是什么?要知道,小组讨论总要花费几分钟,是用来突破重点、难点的。”我连忙对其中的两个无效的合作讨论进行了修改,挤出了时间,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也显得紧凑多了。
  3. 课后反思往往只是应付常规检查
  波斯纳说过: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认真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以我们学校的常规要求为例,每一学期大概要备50课时的教案,反思要求教案的 ,虽然全体老师都按此要求完成了任务,但仔细检查,有多少个反思是自己教学后的心得?就算是自己的反思,又有几个是有效的反思,做到了教师的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经验升华,缺点不足得到修正。
  三、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那么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提高课堂实效性呢?对教师来讲,要做到:
  1. 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教师的教育理念会影响其教学行为,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教师的素质和工作态度。教师要注重教学语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要做到准确、精练、生动、条理清楚,语速适中,富有感情变化。教师要注意学习、领会和提炼教学语言艺术,增强自身表达能力,对难以理解的科学概念、原理能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让学生听清楚、明白。
  2. 精心设计,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选用不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条条大路通罗马”,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有几十种。在初一的学生中做一问卷调查,查询他们最喜欢的一门课,除却体育、音乐之外,科学课应该是很受欢迎的。但是到了初二、初三呢,科学课就不再讨学生的欢心了,尤其是部分女学生,甚至比较讨厌科学。如果失去了学习兴趣,又怎能提高学习质量呢?可能是我们的目标定得太高了;也可能是每天对着课件上课,学生已经出现审美疲劳了。我们能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形式,如实验活动课,演讲讨论赛,小组团体赛,小老师执教课,网上查阅等多种形式呢。
  对学生而言,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首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参与和探究的好奇心和欲望,激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进行较复杂的思维活动。
  2. 其次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记下教学内容的关键问题,记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让学生根据笔记进行条理地复习,在课外,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应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质疑精神。
  3. 教给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的方法和能力
  大家都知道“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只有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才能真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创造性。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40分钟,科学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呈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品课堂,这样才能充分地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神经系统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统而无迹象之可求。”他认为美育是实现世界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陶冶人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完美而和谐地渗透美育呢?笔者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总结看法如下:  一、咬定教材不放松  小学语文教材,是一方芬芳扑鼻,摇曳多姿的美的园圃课。几乎每篇课文都隐藏着美神的纤纤佳影,她轻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调控决定着课堂气氛。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师生间、同学间关系正常、和谐、热情,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扎实的印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所以教师应掌握一些课堂调控的艺术。  一、课堂教学要注意审美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要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还要注意自己形象的美。其中包括仪表、语言、行动,凡是涉及“五讲四
莎氏说过:“人是万物的灵长。”在当今语文教学高扬人文性旗帜的背景下,我以为,我们的首要工作便是让孩子在语文课中幸福地成长,使之成为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与巨大的创造力量的人。  今天的语文教学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有的老师说:“该教给学生知识。”有的老师说:“该教给学生能力。”我想说:“我们该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心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发自内心地说:‘我喜欢学习语文’。”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各种方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材,写作的资源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苏教版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好素材,让学生模仿这些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  苏教版第九册《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具体介绍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随着语文课改地深入,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等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学生的语文作业却依然沿袭着巩固、掌握知识这一传统的学习途径,形成了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这非常不利于对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果我们作业设计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定会在一种愉悦的环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  蚂蚁很嫉妒蜜蜂,心里一直搁着一个疑团:蜜蜂一早出工,我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去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起头气呼呼地说:“喂,蜂儿,我问你一个问题。”  “
【摘 要】本文用课堂具体实例说明如何开发和利用历史教科书资源,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课程资源 教科书 学生 历史课堂 教学实效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使只有多元化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这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应时代的需要产生了。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